旅顺口八个近代史经典建筑物

作者:老邹

来源:旅顺口大型画传

旅顺口八个近代史经典建筑物

关东州厅旧址

关东州厅旧址,位于友谊路59号,如今静静地矗立在海边,望着南面宁静的旅顺港湾。主楼为二层砖石结构欧式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积6057平方米,大院占地面积26500平方米,是全国近代优秀建筑之一。青的瓦,白的墙,墙体上都是精雕细刻的纹饰。一圈同样精心砌就的围墙,以及围墙上铸造精美的铁栅栏,把她紧紧地环抱在大院的中间。大院已经荒芜20年了,与她相伴的只有附近参天的古树和依依的青草,走在这里,总有一种海的味道和花香的味道。

曾几何时,这里也拥有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盛世繁华。这栋建筑建于1900年,原为沙俄建造的“市营旅馆”,这可不是一般的旅馆,当时,沙俄的关东总督府建在旅顺,当然会有一些达官贵人,从极北的冰天雪地的俄国,或是沙俄已经实际控制的中国东北地区来这里或是汇报工作,或是参观旅游,这个宾馆的定位为“国宾馆”,也就是说,不是一定级别的俄国人,不可能安排在这里居住的。据有心的文保爱好者估算,当年,这座建筑是花20万金卢布盖成的,如果折合成今天,应该是7亿元的天文数字,姑且不论是否正确,总之,当时这栋建筑,用料之考究,装饰之华美,在旅顺的老建筑里首屈一指。

日俄战争期间,再没有什么高级宾客来旅顺找死,一切都是为了打仗,这里成为了俄国士兵的兵营。

日俄战争后,日本人接管了俄国人在长春以南的特权,大连及旅顺地区更成为了日本的海外领土—关东州。

关东州的最高统治机构称为关东总督府,日本殖民者也看好了这栋雕梁画栋,朝海花香的建筑,把它作为关东总督府办公所在地。自1906年9月1日起至1936年,这里曾先后成为关东都督府、关东厅、关东州厅的办公场所,是当时日本在旅大地区设置的最高殖民统治机构。

日殖统治,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关东都督府时期(1906.9—1919.4)

1906年9月1日,关东都督府于旅顺成立。前关东总督大岛义昌任关东都督府都督。关东都督府下设陆军部和民政部,陆军部管理军事,民政部管理行政,统辖大连、金州、旅顺3个民政署。当时的都督府权力极大,下设陆军部和民政部,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因此,都督府的总督,也都是从日俄战争战功卓著的老军头里选拔,比如,大岛义昌,福岛安正,中村觉等。

第二个阶段是关东厅时期(1919.4—1934.12)

1919年4月12日,由于关东总督权力过大,废止关东都督府官制,实行关东厅官制,将都督府民政部改为关东厅,设关东厅长官,下辖各民政署。这是民政统治阶段的开始。原陆军部改关东军司令部,设关东军司令长官。从此,实行军政分治。

1919年8月,改二署为三署,即大连、旅顺、金州民政署。1924年5月,旅顺民政署与旅顺市役所分立,民政署辖农村、市役所辖市区。1924年12月25日,日改三署为二署,即旅顺、大连民政署。1930年10月,改为5个署,即大连、旅顺、金州、普兰店、貔子窝民政署。

第三个阶段关东州厅时期(1934.12—1945.8)
1934年12月26日,日设关东局,置于日本驻伪满大使馆内。日驻伪满大使总管关东局事务。同时,废除关东厅,改设关东州厅,受关东局管辖。也就是说,当时的日本关东军司令长官兼日本驻满洲国大使,兼管关东局事务,关东州厅要服从于日本驻满洲大使馆关东局的领导,其管辖范围缩小于关东州境内,而以往诸多满铁附属地的行政事宜皆交由关东局直接管辖,权力小了很多。

关东州厅时期的地方行政,为市制和会制两种。市制施行于旅顺、大连2市区,也是负责管理城市片儿的。会制,也就是民政署管理制,施行于州内其他地方和村庄。关东州厅的管区内共设2市4民政署。即大连市、旅顺市;旅顺、金州、貔子窝、普兰店民政署,共辖69个会。
1937年前后,大连由于有了商港,经济发展极其迅速,成为了繁华的大都市。1937年12月,关东州厅迁到大连的长者广场(现大连市政府),关东州厅旧址成为附属小学。

1945年日本战败、苏军进驻旅顺后,此建筑成为了苏军的军官之家,在其中设立了住宿、餐饮和娱乐设施。这栋建筑东边的礼堂,就是一个不错的演艺和聚会场所。赫鲁晓夫和周总理都在此慰问过苏军并发表重要讲话。1955年4月,就在这个军官之家的礼堂里,中苏两国海军代表签署了《辽东半岛协议地区海军防务交接证书》,宣告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接管了旅大地区的陆海空三军防务。

1955年,我军接管旅顺防务,这里依然是军人俱乐部,从高大上的宾馆、统治机构,变成了士兵的乐园。到上世纪80年代,解放军滑雪队进驻这里,由于当时该建筑已经年久失修,滑雪队放弃了对这里的管理,从此以后,这里就变成了一座荒芜的大院,开过练歌房,拍过电影,至今还能时时处处看见当年拍电影时候搭设的场景。比如,电影《风声》中,伪军剿匪大队长吴志国最后被抬进手术室进行抢救的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旅顺口八个近代史经典建筑物

大和旅馆旧址

大和旅馆位于太阳沟文化街30号,是一幢俄式二层楼房。建筑面积3407平方米,占地面积1066平方米,旅顺大和旅馆原是俄籍商人纪凤台建于1903年的旧宅。楼上居住,楼下开设商店。日俄战争俄国战败后,日本在旅顺、大连地区设置关东州,1906年将这栋建筑改为满铁大和旅馆。作为军政要人接待处,同时兼做情报工作,在当时是个相当“有面儿”的高档宾馆。

被称为日本文坛大豪的夏目漱石先生,来大连和东北旅游时也住在这里,当时夏目漱石先生在他的《满韩漫游》中写到:雪白的床单、地板上铺着柔软的地毯、房间里都是新式的器具,一切都太豪华了。

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这座楼房成为日伪勾结,拼凑伪满洲国阴谋活动的场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达到其独霸我国东北的目的,迫切需要寻找一个傀儡。1931年11月14日,逃离天津的溥仪从营口来到旅顺,被日本人安排住进今天文化街30号的大和旅馆,住了约一个月。那段时间,溥仪只能在旅馆内走动。溥仪能看到的外面世界,只是站在大和旅馆的二楼阳台上望到的风景。“在旅顺住的是大和旅馆。楼上全部归我们这几个人占用,告诉我不要下楼,楼下的人也不准上来。”末代皇帝溥仪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这样写道。

1932年1月28日,郑孝胥伙同日本关东军大佐参谋板垣征四郎,在大和旅馆确定了伪满洲国的政体。

1932年2月23日下午,板垣奉日本关东军本庄繁司令官之命,向溥仪通报建立“新国家”、“新国家”名号为满洲国、“国都”设在长春、将长春改名为“新京”、“新国家”的元首为“执政”等问题。溥仪一心想做的是大清皇帝。他和板垣征四郎为皇帝的名分争执了3个小时,结果不欢而散。随后,郑孝胥过来直接传达板垣征四郎的命令,称“再也不能更改了,如果不接受,就会被看成敌对的态度,日本只能用对待敌人的手段来回答你了”。溥仪一听,当即就害怕了。日本方面打算建立的伪满洲国,“国都”设在长春,将长春改名为新京。国家元首不叫皇帝,而是“执政”。

虽心有不悦,但溥仪不敢有半点微词。当天晚上,溥仪为了联络感情,还在大和旅馆一楼设宴款待板垣征四郎,后者“大口喝酒,对任何人的敬酒都表现得十分豪爽,宴会一直进行到晚上十点钟才结束”。24日,坂垣又将郑孝胥、罗振玉等人召至大和旅馆面授机宜。3月1日和5日,关东军又两次派人到旅顺“恳请”,6日溥仪等匆忙离开旅顺,8日到达长春,9日参加“就职典礼”。从此,日本利用伪满洲国统治东北达14年。所以,在史学家的笔下,伪满洲国在此发表“建国”宣言。大和旅馆被称为伪满洲国的“产房”。

1927年女汉奸川岛芳子同蒙古王爷之子甘珠儿扎布的婚礼也在此举行。1927年,在日本长大的川岛芳子从日本回国,遵循亡父善耆的遗愿,与蒙古独立势力首领巴布扎布的次子甘珠儿扎布结婚。甘珠儿扎布曾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长得很是帅气。川岛芳子与甘珠儿扎布在旅顺举行了隆重的婚礼,中外瞩目。不过,仅仅只是婚后一年,川岛芳子就厌倦了婚后的生活,厌倦了自己的丈夫,回到了东京。

1945年光复后,苏联红军进驻于此,是当时的纠察机关所在地。

1955年由我军接防。此后,一直是当地陆军的招待所,归沈阳军区大连房产局所有,一楼一直开办低档次的餐饮项目,二楼三楼是简陋的招待所,一个房间四张床,10块钱就可以住一晚。前几年,由于部队清理对外出租项目,该招待所停止营业。

1977年的一场整修,使这座建筑的外部结构被严重破坏。尽管内部结构基本保持了原样,然而昔日它那韵味独特的欧式建筑风格已荡然无存,目前,它已经不是原先的二层半欧式建筑模样,而是三层的70年代普通板楼的样子

尽管外观已经平常无奇,但一撩开大和旅馆的门帘,欧式建筑风情就扑面而来。它的出口有两个黑色的拱形门,上面刻着8个红色大写字母ENTRANCE(入口)。门玻璃非常厚实,应是当年定制的。穿过大堂,一段精巧的S形木梯通往二楼,那踩踏出来的光滑的向内凹陷部位,成为时间的见证物。

虽然历经风雨,面目全非,但它依然可以写进中国近代史,成为重重的一笔

旅顺口八个近代史经典建筑物

老铁山灯塔

“老铁山头入海深,黄海渤海自此分。西去急流如云涌,南来薄雾应风生”,此即为地处老铁山的黄海和渤海自然分界的壮观景象。 老铁山角,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延伸黄海和渤海之中,与山东庙岛群岛隔海相望。老铁山灯塔就建在老铁山角上,临海一侧,峭壁耸立,山势陡险。

老铁山灯塔,位于老铁山西南一个海拔86.7米的岬角的坡地上,三面环海,一面靠山,位于黄渤海临界、辽东半岛的最南端。

老铁山近海据称拥有我国最凶险、最涌急的水道。千百年来据说有几千艘船只在此沉没。早在公元1893年,为给频繁过往的船只提供导航,当时的清廷政府海关当局就请法国人制造、并由英国人修筑了老铁山灯塔。铁山灯塔屹立于铁山山角,海拔86.7米,曾是世界十大灯塔之一,至今虽历经百年岁月(包括1894中日甲午海战和1904日俄战争两次战争的洗礼),依然保存完好,仍为过往船只指向。

塔高约14米,外径6米,塔身呈活顶圆柱形,铁质,内有盘旋铁梯可登塔顶,系清政府于1893年请英国人建立的,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灯塔主体部件是1892年法国制造的。原导航灯采用油灯,解放后才由电灯代替了油灯,用电机代替了古老的机械,还新建了无线电指向标塔。灯塔设置连闪灯,通过直径190厘米的透镜闪射海面,闪射周期为30秒,射程25海里,近年来又采用水银灯和先进聚光装置,是世界级著名灯塔之一。

1894年后,灯塔先后落入日、俄之手。1945年由苏军接管,1955年灯塔移交我国管理。现为天津海事管理局大连航标处旅顺航标管理站管理使用。2013年3月14日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入夜,灯塔旋转着两条交错的光柱,划破海空,为南来北往的船身指引着航向。它屹立在天之涯,海之角。目睹过沧海桑田的变化,为祖国的现代化海上交通继续提供极大的方便。“塔观双海”是大连新八景之一,“塔”即百年灯塔——老铁山灯塔,“双海”指黄、渤两海。

熟悉中国地理的人都知道,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环抱渤海;再深一层,黄、渤二海是如何分界的呢?教科书上告诉你是以辽东老铁山和山东蓬莱登洲头之间的理论对角线为界来区划的。灯塔下方险峻陡峭山崖下的一处岬角,是观览“黄渤分界”神奇自然景观的好去地方:黄渤二海的浪潮,由海角两边涌来,交汇在这里,由于海底地沟运动的作用,加之两海各自水色的不同(黄海海水较蓝、渤海水相对略黄),自然地形成一道“泾渭分明”的水流,也即“拿眼睛可以看到的黄渤海分界线。2000年横渡渤海海峡的勇士张健即在此处下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旅顺   川岛芳子   关东军   辽东半岛   沙俄   民政部   灯塔   渤海   都督   长春   近代史   大连   日本   建筑物   民政   旅馆   建筑   经典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