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会》第五季落幕,为什么脱口秀在年轻人中这么火?

近日,由笑果文化主办的《吐槽大会》第五季落下帷幕,最终大张伟获得本季的冠军。《吐槽大会》已经陪伴我们走过五个年头了,这一季的吐槽大会无论是在节目质量还是在话题热度上无疑又是非常成功的一季。《吐槽大会》的姊妹节目《脱口秀大会》作为一个脱口秀演员选拔竞技的节目,也深受观众们的喜爱。那么为什么近些年来,脱口秀这种形式能够在年轻人中火起来呢?

《吐槽大会》第五季落幕,为什么脱口秀在年轻人中这么火?

首先要说脱口秀是一种喜剧形式。人们喜欢看喜剧是因为喜剧能够给人带来快乐,生活中不如意事常八九,难免会有烦心困扰,但是看一看喜剧会让人暂时放下那些不开心,带来一丝愉快的心情。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了太多的说教、批评甚至谩骂,当然渴望得到一些快乐,这个需求喜剧能够满足。

常见的喜剧形式有影视剧、相声、小品以及脱口秀。从这几种形式的发展来看,可以总结出一条规律,那就是喜剧变得越来越短小精悍。相声大约形成于清朝时期,那时候的相声艺人既没有戏曲演员的良好的嗓音条件,也没有他们从小打下来的童子功,只能靠着讲笑话作为谋生手段。传统相声讲究“三翻四抖”,也就是说在相声表演时,经过再三铺垫、衬托,对人物故事加以渲染或制造气氛,然后将包袱抖开以产生笑料。马三立老先生非常经典的一个作品《逗你玩》就是这种形式,前面经过多层次的铺垫,最后抖出包袱。

《吐槽大会》第五季落幕,为什么脱口秀在年轻人中这么火?

小品最早是电影学院用于训练学生的一种形式,要求学生准备一段小品相当于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需要将学到的表演技巧在几分钟之内展现出来。最早出现在春晚上的小品是大家非常熟悉的1984年春晚上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吃面条》,记得陈佩斯在采访中说过因为这是一种新的节目形式,当年春晚导演组一直不确定要不要让这个节目上,最终也是经过了各方努力这个节目才能够和大家见面,但是这个小品一经播出就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这种形式的小品也在春晚中保留了下来,现在小品多以喜剧的形式出现在舞台上。小品发展了这么多年,陈佩斯、朱时茂、赵丽蓉、赵本山、黄宏、巩汉林潘长江、宋丹丹、蔡明以及沈腾、贾玲、宋小宝等人早已成为了观众们心中的小品明星,他们也在舞台上留下了无数的经典作品。从九十年代开始,春晚上的小品数量逐渐比相声要多,原因是小品可以借助背景道具更容易让观众进入表演情景中去,而且小品突破了相声的限制有了更加清晰明确的角色分工,演员们可以借助自己夸张的表情,丰富的肢体语言来呈现一段故事,进而更容易地逗笑观众。因此小品更能俘获广大观众们的心。

《吐槽大会》第五季落幕,为什么脱口秀在年轻人中这么火?

脱口秀是英文Talk Show音译而来,相类似的形式比如传统的单口相声,我国早就有了,只是当下流行的这种脱口秀形式是从国外传进来的。现在随着很多综艺节目,包括《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奇葩说》、《金星秀》等地播出,脱口秀这种形式越来越受到观众们的认可与喜爱。我们也能看到现在很多活动都会请脱口秀演员表演,他们更多地出现在了我们的视线里。脱口秀是真的火了,其原因就是上面提到的喜剧变得越来越短小精悍,在这个生活节奏比以往快了不知多少倍的今天,尤其是年轻观众已经等不了传统相声的“三翻四抖”,甚至小品的前期铺垫也等不及了,在电视或者网络中出现的喜剧节目,三分钟没有笑点基本上就被放弃了,难逃被换台的命运,恨不得能够一分钟乃至半分钟能够出现笑点,最快速的被逗乐。所以脱口秀走了进来,脱口秀凭借其短小精悍,直入人心而且并不怎么需要很强的前后逻辑的特点,满足了观众们对于笑点包袱快速且密集的需求,所以脱口秀这种喜剧形式在人们中尤其是在年轻观众中火了起来。其实能够看出现在的相声很多都是网络段子的集锦,不像以前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作品了,我想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再加上脱口秀的内容非常贴近年轻人的生活,紧跟社会热点,也让这种喜剧形式更受人们的欢迎。

《吐槽大会》第五季落幕,为什么脱口秀在年轻人中这么火?

我是个特别喜欢喜剧的人,从小看过非常多的喜剧作品。我希望每种形式都能发挥出自己的特点,希望喜剧人们能够为观众奉献出更优秀的喜剧作品,更多的笑点。你喜欢脱口秀吗?你认为脱口秀为什么火爆,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脱口秀   大会   短小精悍   人中   包袱   相声   小品   喜剧   喜爱   观众   演员   形式   传统   原因   节目   年轻   作品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