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汉宣帝刘病已的成就,并不弱于汉武帝?

持续时间将近40年的“文景之治”,为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一劳永逸解决北边匈奴之患,提供了充足的财源。在位的54年里,汉武帝累计用兵长达40年,其中对匈奴用兵便有16次之多,此外,汉武帝还见缝插针,平定了东南沿海的南越、东瓯、闽越,以及征服了西羌、夜郎等民族。

为何说汉宣帝刘病已的成就,并不弱于汉武帝?

西汉疆域版图是扩大了,但因连年征战,以及汉武帝的生活奢侈,国库空虚,以至底层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太史公笔下的“关东蝗大起,蜚西至敦煌”,是说遭受蝗灾的百姓,没有减轻赋税;反而因为战争,更加重了经济负担。

晚年的汉武帝,意识到了错误,于逝世前两年(公元前89年)发布《轮台诏》,由此,汉武帝被认为是第一个使用罪己诏的皇帝,方针政策也由穷兵黩武,转为对内轻徭薄赋,发展经济。继位的汉昭帝,在位13年,才逐渐扭转了武帝时期的颓势,也产生了历史上,第一个废黜皇帝的权臣霍光。

刘贺在位仅仅27天便被赶下台,霍光选择了刘病已(刘询)作为继任者,是为汉宣帝。汉宣帝与后世的康熙皇帝,都能忍世人所不能忍。康熙8岁登基,8年后除去了飞扬跋扈的鳌拜;继位6年后霍光逝世,刘询开始了慢慢集中权力,以至于做贼心虚的霍家异动,两年后,被一网打尽,霍家灰飞烟灭。刘询用的时间,同样是8年。

为何说汉宣帝刘病已的成就,并不弱于汉武帝?

所不同的是,刘询的命运更为坎坷。受到“巫蛊之祸”的株连,尚在襁褓之中的刘询,身陷牢狱之灾,几乎丧命,全赖刘据(祖父)府家吏等人庇护,得以幸免。稍长,刘询游历长安三辅,体察民间疾苦,心智方面也更为早熟,对于吏治上的得失,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充分掌权后,针对弊端,实行多项举措:

整顿吏治

1、 丞相是百官之首,但在武帝时期,雄才大略的刘彻,需要的是执行命令,而不是唱反调的丞相,于是,汉武帝设立“中朝官”削弱丞相的权力,在汉昭帝以及宣帝初期,权力都集中于霍家控制的“中朝官”手中。宣帝掌权后,权力重新回到了丞相手中。

2、 由于有地方生活经历,宣帝非常看重地方官吏的选拔。任命地方大员时,宣帝总是先会亲自召见,对于施政方针、学识、人品等,详细了解。对于郡守,宣帝还有详细的工作要求,如:实行5日一听事制度;不定期派出使者,巡查地方等等。

发展农业

在武帝、昭帝的基础上,宣帝施行轻徭薄赋的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对于返乡的流民,宣帝不仅给予公田耕种,而且还有一定的粮食补助,并免征丁税田赋。此外,宣帝认为“饬兵重屯,久劳百姓”,便裁撤了一部分,没有必要的屯戍兵马,减少百姓的徭役。

一系列惠农措施,使得农业连年丰收,尤其是三辅、河东等郡。为防止“谷贱伤农”,宣帝还在边疆地区设立了常平仓,即粮食价格低的时候,加价收购;价格高的时候,降价售出,稳定粮价。以至于在宣帝时期,出现了西汉历史上最低的粮食价格,谷石五钱。汉武帝时期,连年征战,农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一石谷一度上涨到百钱。此外,位于长安附近的三辅、河东等郡,粮食丰收,免去了漕运关东粮食的费用。

发展手工业

为何说汉宣帝刘病已的成就,并不弱于汉武帝?

武帝以后,冶铁业收归官方,范围逐渐扩大,北至辽东,西达陇西,东到淮水,设置了49处铁官进行管理,冶铁业技术不断更新,发展出了当时世界领先的低温炼钢法炼钢。所谓低温炼钢法是指,热打炼出混有熔渣的半溶体,挤出渣子。此外,齐郡三服官、蜀郡工官分别发展出了精美的丝织品和漆器。史书评价,这一时期的技巧工匠器械,水准颇高。

经营西域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了西域都护,加强西域边疆的控制。有鉴于多次入侵,宣帝出动15万骑兵,联合乌孙,大举进攻,击溃匈奴。此后,匈奴内部发生了分裂,相互残杀,分裂为南、北匈奴,北患逐渐减弱。至公元前51年,南、北匈奴单于前往长安朝见汉宣帝,标志着匈奴向西汉称臣,也宣告了汉武帝时期,“西联西域,北灭匈奴”国策的完成。

在古代,人丁兴旺是国富民强的标志。综上所述,经过刘询的励精图治,宣帝时期人口的上限约为五千万人,下限在三千万人。而汉武帝时期,人口最多才约为三千四百万人。可见,汉宣帝的成就并不在汉武帝之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汉武帝   西域   河东   吏治   雄才大略   长安   丞相   匈奴   西汉   公元前   粮食   皇帝   权力   成就   时期   地方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