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消失的渤海古国

渤海国是唐朝时期我国东北以粟末靺鞨人为主体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史书称“海东盛国”。公元755年,渤海国迁都上京龙泉府(今宁安市渤海镇)。渤海国与唐王朝“车书一家”,上京龙泉府以唐长安城为模式规划设计,成为研究渤海国历史和唐代城市史、建筑史的重要遗址。

▼ 渤海国都宫城午门遗址

神秘消失的渤海古国

渤海国的崛起

渤海国是以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靺鞨族粟末部为主体建立的政权。唐武后永昌元年(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在东牟山(东牟山的具体位置尚有待考证)建立政权,称“震国王”(一作振)。

唐开元二年(713年),唐玄宗派郎将崔忻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员外大将军、渤海郡王,并以大祚荣统辖的地区为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自此,大氏政权去靺鞨之号,专称渤海,正式隶属唐朝的版图。大祚荣既是地方民族政权的最高统治者,同时又是唐朝的地方官吏。

(请横屏观看下图)

▼ 唐时期形势图(741年)

神秘消失的渤海古国

宝应元年(762年),唐朝诏以渤海为国。进封大钦茂为渤海国王,加检校太尉。渤海国自武后永昌元年(698年)建国,至后唐同光四年(926年)灭亡止,计传国15世,存229年

渤海国共设五京,分别是上京龙泉府(今宁安市)、中京显德府(今吉林和龙)、东京龙原府(今吉林珲春)、西京鸭渌府(今吉林浑江市)、南京南海府(在今朝鲜境内)。

大钦茂迁都上京龙泉府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大钦茂遣使到中原向唐王朝请求抄写《大唐开元礼》及《三国志》《晋书》及《十六国春秋》,得到唐玄宗的允许。天宝十四年(755年),大钦茂将渤海国都迁至上京龙泉府。大钦茂以《大唐开元礼》为准绳,进一步建立起封建贵族等级制度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建立渤海国的政治体制,同时按照唐礼恭谨事唐,防止失礼。

在中央的政治制度上,大钦茂以武则天时中原的典章制度为典范,逐步建立了三省六部十二司七寺一院一局十卫的制度;在地方的统治制度上,逐步建立起京、府、州、县的管理体制以及品阶勋爵制度,制定了五京都城的规格和形制。五京都城基本仿照唐都建筑,气势雄伟。到第十世宣王大仁秀时,渤海国的政治势力更加强大;至十三代王大玄锡时,渤海国发展到鼎盛,被中原史学家誉为“海东盛

天宝十四年(755年),三世文王大钦茂将首都从中京显德府(今吉林省和龙市)迁至上京龙泉府,30余年后复迁东京龙原府(今吉林省珲春市)。贞元十年至十一年(794—795年),五世成王大华玙又将首都迁回上京龙泉府,直至渤海国灭亡。上京龙泉府两度为都,前后达160余年之久。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分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外城范围较大,包括现渤海镇政府所在地和团结、渤海两个村子,外城墙用土夯成,高3米,上顶宽1.5米,城墙周长约16千米,四面共建八座城门。内城位于外城之北面中部,城墙用夯土和碎石筑成,墙身现高约1米,周长约4.5千米。宫城在内城的北部,玄武岩筑成,墙身高而宽,墙仍有3米高,南北长800多米,东西宽600米,呈长方形,城内5座宫殿遗址由南向北依次排开。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城遗址(794—925年),以唐长安城为模式规划设计

从上京龙泉府遗址整体和主流方面看,渤海国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封建社会,农业、手工业、渔猎业、畜牧业都有相当的发展。以上京为中心的渤海国社会经济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在唐王朝封建文化的影响下,唐代风格的陶器逐渐成为主流。渤海国有比较发达的造船业,畜牧和渔猎业在渤海国经济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东部、北部半山区、山区以及江湖河海沿岸的靺鞨人主要从事渔猎。渤海国内外的贸易活动非常活跃,是东北亚的贸易活动中心之一。

以上京为中心的渤海国,学校教育系统日益完备。设有中央主管教育的最高机构胄子监,也有中央官学和民间兴办的各种形式的私学,还经常派遣留学生赴唐留学。儒学是渤海学习、引入唐朝封建文化的中心内容。处于盛唐时期的渤海国,其文学受唐文学的影响,已达到相当的高度,是当时东北亚文化圈中的高峰之一。渤海音乐在当时已广泛传入中原地区,而且传入日本和朝鲜。渤海的雕刻艺术品恢宏典雅,刚健大渤海石灯幢度,遗存以石雕为主,而且以上京龙泉府遗址为多,如石龟趺、石灯幢和多种建筑构件等。

▼ 渤海石灯幢

渤海国的宗教主要是佛教。在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目前可以确定的佛寺有10处,保存完好的渤海石灯幢是佛前供具之一。上京龙泉府遗址和东宁大城子渤海遗址先后共出土四套舍利函。上京龙泉府遗址等地出土了金佛、鎏金铜佛、铜佛、泥佛等佛教文物。

▼ 渤海国大石佛

▼ 渤海国遗址出土的宝相花纹砖

大唐与渤海国

大钦茂定都上京之后,渤海国和唐的关系更加亲密。渤海是唐朝的藩国,既享有充分的民族自治权力,又受唐节制。唐朝除派长史兼领以外,在一些重大原则问题上,直接由朝廷派遣命官,亲赴渤海国晓喻处理。渤海国和唐朝采取朝贡形式维系两国的关系。渤海国前后派出朝贡中原的使团约140次。

渤海国除了和唐朝在政治上有着密切关系,在经济和文化上也有频繁往来。唐朝派往渤海国的使臣不只是中央政府的政治代表,也是文化使者,把中原灿烂的文化源源不绝地传播给渤海国。

军事方面,在原渤海国北部(今牡丹江市境内)现存三段不连接的边墙,这三段边墙被称为“牡丹江边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学术界认为这种具有古长城性质的边墙是渤海国时期修筑的,用于防御黑水靺鞨的一项重要防御工事。

“东夏国”时期为防御蒙古人入侵可能继续沿用。牡丹江边墙的修筑理念、方式、方法,是渤海国借鉴和学习古代中原地区修建古长城的重要实证,从军事方面显示了渤海国与唐中原政权的政治、文化依附关系,同时突出反映了民族和区域特点。

▼ 江东段边墙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渤海国为契丹国所灭。渤海文化虽曾十分发达,但传世文献堙没殆尽,因此渤海国也被称为“迷踪王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渤海   宁安市   中原地区   天宝   永昌   龙泉   大唐   王朝   中原   上京   唐朝   遗址   政权   古国   时期   神秘   体育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