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文明国度经常被落后部落打败

——两次脑残军事行动让北宋和南宋走向灭亡

作者 老里

浙江台的专题片《南宋》看的让人感慨万千,一曲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听得不禁几欲泪流。王朝兴亡本应是司空见惯,然而却总有很多莫名的伤感,让人难以自拔。

为什么文明国度经常被落后部落打败

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军事行动虽然倍受打击、屡遭惨败,并因此演绎出了后世的“杨家将传奇”。然而,这些都只是一些大的伤痛而已,并不能撼动北宋的国体。等到“澶渊之盟”之后,北宋与大辽之间得到了近百年的安宁,经济、文化、国力等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然而,军事实力是否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或者是反而变得更加不堪一击?这个问题需要时间和实践来证明。

盟约本身没有什么好坏和对错,它只是一个政治手段而已。有的用它来得到喘息,以图卷土重来;而有的却用它换来眼前的安宁与太平,并在安宁与太平之中沉溺、堕落。原本打不过辽国,主要都是在主动进攻的时候失利,而防守自保却基本可以做到应对自如。但后来越喘息,却变的越孱弱,这其中的玄妙实在是耐人寻味。

不过这“澶渊之盟”给大辽国带来的副作用,应该比北宋的要大很多,其堕落的深度也更加令人吃惊。等完颜阿骨打带着他的部落在更蛮荒的地方崛起的时候,大辽国已经变的不堪一击。

为什么文明国度经常被落后部落打败

北宋并没有在从辽国那里得到的喘息中得以提升自己的军事实力,也未能在与西夏连绵不断的战事中得到锤炼和提高。但这些都不是最致命的,联合一个强盗杀死自己的盟友并让强盗变的更强大,这才是自掘坟墓的事情。

联金灭辽——北宋不远万里与金人达成盟约一起攻打辽国,这本符合远交近攻之策略。但由于基础条件发生了变化,所以正确的方略加上不适合的条件得出了自取其辱的决策。

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梦想再次破产,等金兵挥鞭南下的时候,北宋才发现自己也和昔日的盟友大辽一样不打不败、一打就败、一败涂地。靖康之难、千古之耻,北宋就像那“艮岳”一样,在金人的铁蹄下荡然无存。

不幸中的万幸,当时并没有出现像张弘范、吴三桂那样反戈一击的狠角色,而张邦昌、刘豫之流相对而言只是泛泛之辈。当年与辽国之间的战况又在长江、两淮之间上演:金人仅靠自己无力再扩展战线,而南宋靠了一批主战派的拼死抵抗而得以偏安。

又是一个一百年,历史惊人地相似。昔日的大辽变成了大金,昔日的北宋变成了偏安的南宋,而昔日的联金灭辽变成了联蒙灭金。到底是什么让南宋变的如此失心,到底是什么让国人变的如此孱弱,是什么让大家彻底没有了血性?

即便有钓鱼城那又如何?只不过又能多苟延残喘三十年而已;有襄阳的坚守又能如何?只不过是为自己锤炼了一支所向披靡的掘墓大军。

为什么文明国度经常被落后部落打败

历史的相似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结果上的,更在于思维方式的惊人雷同。也许是真心想要收复失地,也许还带有借机报复、出一口压抑了百年恶气之动机。当南宋像一个村妇一样为了一块馒头,联合蒙古灭掉大金的时候,它应该是忘记了当年的靖康之耻,它应该正在为终于出了一口恶气而沾沾自喜。

一次可以当做是偶然,而两次老里觉得就应该在自己的思想根源里面找找原因了。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铸就了这样的思想,到底是怎样的发展历程衍生了这样的文化。

这一次情况发生了巨变,奋起抵抗的只剩下文天祥、陆秀夫这样的文人,而当年的岳飞、韩世忠这样的人物,如今却变成了反戈一击的张弘范、范文虎等人。没有退路了,掘墓人已然选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靖康   襄阳   澶渊   太平   恶气   盟约   孱弱   盟友   南宋   北宋   强盗   安宁   国度   昔日   落后   当年   部落   文化   体育   文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