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即知著 妙手著华章

——张万祯《品尝邓州黄酒》赏析

作者/梁千科


散文《品尝邓州黄酒》,是新疆报业集团著名记者张万祯即兴之作,发表刊载于2020年11月1日《邓州文艺》。

该文洋洋4000余字,首先从张君自幼爱喝邓州黄酒、儿时的一次醉酒故事娓娓谈起,回忆起老家邓州过年时家家用黄酒待客的陈年旧事。

家乡人如何品尝黄酒和酿制黄酒。黄酒的口感、颜色和品质。制作黄酒时所需的原料、器皿、工序、时间、温度。黄酒作为我国白酒、黄酒、葡萄酒三大古酒之一,始于商周、盛于三国、后成为明代贡品,迄今已有7000余年的历史。

过去和现在家乡酿制和饮用黄酒的盛况。邓州黄酒与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渊源:庆历年间范仲淹被贬邓州,饮用邓州黄酒至酒酣耳热时,一气写出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佳句。

见微即知著 妙手著华章

接着从张君离乡参军,到西域边疆服役时如何思乡、如何怀念邓州黄酒。随后写1994年张君回乡探亲时,杨爱华、张卓等几位同学朋友族人,聚餐痛饮黄酒时的豪爽义气和酣畅淋漓。现在邓州黄酒新添加的营养保健元素、以及药用价值和开发价值。

最后感叹,只有经历了顽强拼搏、锲而不舍的奋斗之后,才能感受到庭前花开花落,天边云卷云舒的美好。才能感受到时光煮酒,岁月如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妙不可言!

我曾是爱酒之人,什么茅台、五粮液、剑南春、刘伶醉、汾酒、竹叶青等。阅酒无数、久经酒场。我也曾是爱好写作之人,曾发表过数百篇数百万字的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可谓半个文人。

我还读过很多饮酒的好文章,如三国曹操“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描写三国刘备三顾茅庐的“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陶渊明的“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李白的“自称臣是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等。每当饮酒和想起描绘饮酒的好文章时,我便热血沸腾,经常萌生出写几篇饮酒文章之想法。但是,几经冥思苦想、搜肠刮肚,最终都是抓耳搔腮,无从下笔,计划搁浅。

见微即知著 妙手著华章

最近,偶读张君散文《品尝邓州黄酒》,亲眼目睹了张君写出的洋洋洒洒4000余字、如此言之有料的饮酒品酒大作。使我深受感动。

首先,作者所具有的细致敏锐观察能力。能从普通的制酒劳动中,观察并牢记制酒时的原料、器具、温度、时间、工序、口感、颜色、品质等,挖掘出家乡劳动人民勤劳善良、善于创造的美德,无疑这与他平时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分不开的。

其次,张君所具有的深厚历史文化功底。深知邓州黄酒是我国古代三大名酒之一,始于商周、盛于三国、明代贡品,有7000年历史,与范仲淹具有历史渊源,从中透露出他丰富的历史文化基础,以及勤奋学习和善于积累。

再次,作者所具有的见微知著、举一反三基本功。他能从邓州黄酒的好喝芳泽纯正,推断出酿酒时遵循的天之时,地之气,道法自然。提炼出水是酒之血,米是酒之精,麯是酒之骨,陈是酒之魂。

归纳出酒因缘而生,朋友因缘而聚,智者知味而饮。并寓意歧路纵横,弱者所惧。锲而不舍,耐我其何,最光明的前途属于奋斗者。

衷心感谢作者张君,是他的聪明才智和奉献精神,才让我和广大读者享受到如此丰富的黄酒知识、以及历史文化的艺术经典之作。

2021年写于乌鲁木齐

见微即知著 妙手著华章

赏析作者简介/梁千科,大学文化,资深媒体人,河北石家庄市人,现居新疆乌鲁木齐,曾受邀主编《石家庄市党史资料丛书》、《石家庄市审记工作回眸》等,已出版发行。并在国家级、省市著名报刋杂志发表文章600多篇。


品尝邓州黄酒

作者/张万振

我一直认为自己的那点酒量,是从学前开始喝出来的。 我出生在南阳盆地邓州西南一隅的农村,对于小时候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一次醉酒。

记忆中是一个夏收割麦的时间。 一天,大人们都下地了,我在爷爷奶奶家。家里有一大缸,缸里面有一种看起来黄黄的东西,大人们晌午下地回来,总是把那东西用勺子舀出来,兑点井拔凉水,一口气喝下去。慢慢的脸红起来,眯着眼充满笑意,一副很满足的感觉。

我一直想尝尝那味道,大人们说,现在还是小孩子,不能喝的,等长大了,就可以喝了。 我于是期望着自己快快长大,好尝尝那东西到底是什么味道。 没有等到自己长大,那一天大人们下地以后,我就用碗舀了半碗缸里面那东西,学着大人们的样子,兑上凉水,大口大口的喝着。

真甜呀,真好喝,再来一碗!没有多久,感觉头有点晕晕乎乎的,一会儿,就想睡着了。醒来,只看到爷爷奶奶看着我一个劲的笑。从此,我知道那东西有个名字,叫黄酒!

见微即知著 妙手著华章

到了过年的时候,家里来客人,差不多就是以黄酒招待客人。一人桌前一个大碗,在锅里把黄酒兑水加热,再盛到碗里。客人一碗一碗的喝着,直说好酒!好酒! 我站在桌前两眼直直的看着大人们,有客人说,过来吧,喝点,这可是好东西。只有会喝这个,以后就能够成为一个男子汉!

于是,客人就给我倒上半碗,递给我。我也不知道客气一点,接过,一口气喝下去。自己感觉非常满足,客人似乎也很开心。说,这娃将来会有出息的。

到了上学读书的时候,就去了学校。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一晃九年,最终也没有什么出息。大学没有考上,在黄酒的熏陶下酒量有那么一点儿的时候,知道了黄酒是如何酿造的。

水是酒之血,米是酒之肉,麯为酒之骨,陈乃酒之魂。 也许每个人对酒最初的认识是酒的香气,从“闻香识酒”,到酒入豪肠。人们对“酒”的认知正在渐入佳境。但是,对于品出一杯好酒、酿出一坛好酒来说,这依然是非常肤浅的碎片记忆和感性认知。

见微即知著 妙手著华章

天之时,地之气,道法自然。酿酒最应遵循的就是对材质和工艺传承。一壶好酒的产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正因为时间的沉积,那才是纯正的“酿”,而不是简单的“做”。

本家二伯名天赐,住在街北,曾经地主家庭。大概是从小耳濡目染吧,在我记事的时候,就是街上一酿黄酒的高手。年年岁岁,我们家的黄酒都是由二伯具体酿出来的。带着好奇,我看过二伯酿酒的过程。

现在看来,家庭自酿黄酒比自酿葡萄酒复杂一些,因葡萄皮上附有大量的野生酵母,酿造时不必添加酵母。另外葡萄中含糖,可直接被酵母发酵。我小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葡萄为何物,不要说葡萄酒了,人们能够喝上红薯干酒就非常满足了。

黄酒是奢侈品,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夏忙的时候,可以喝点,平日里,想都不要想。 黄酒生产的原料是小米,黍子,所以酿制过程必须加入糖化剂--麯子及酵母,才能使淀粉转化为葡萄糖,酵母将葡萄糖发酵成酒。

见微即知著 妙手著华章

一般农家都有陶坛或土缸,人们叫它酒坛子或者酒缸。有自己做的小麦大麯子和做蒸馍用的干酵母。 泡小米或者黍子,用水淘洗干净,然后加水,水量超过小米或者黍子差不多一寸。浸泡两到三天,浸泡到用手指一捻即碎,没有太大硬心的时候就可以煮了。将泡好的小米或者黍子放入锅中,加入比平时做米干饭多一半的水,煮熟成稠粥状后放凉。

当煮好的小米粥凉到50℃左右时,加入麯子。加麯子的时候要把麯子碾碎再加,边加边搅拌。一般加入麯子的量为小米的六分之一,1斤小米加一两多点的小麦大麯子就差不多了。 加入大麯子发酵后,小米粥会愈来愈稀。这个时候,要经常搅拌,待温度降到不太热时加入干酵母,然后搅拌均匀,装进酒缸,封好酒缸的口。

春秋或冬季气温低时,装酒的缸要放在温暖处,最好保持在一定的温度。发酵5天左右,看到粥液上不再有大量气泡产生,沉淀后的黄酒就可饮用了。 这个过程,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是需要经验的积淀,我们一个街上就天赐二伯没有失过手。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种,创始于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为中国酒文化的源头,与中华文明相伴而生,源远流长。

黄酒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自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麯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盛于三国、明代成为贡品。

见微即知著 妙手著华章

“酒为粮食精。”作为粮食主产区的南阳盆地,人们对美酒更是情有独钟。邓州黄酒,基本上都是采用当地独有红酒谷、千百年甘冽如故的丹江水酿制,温而不燥、甘而不涩,自秦汉以来就盛行于宛,声名远播。当代人在承袭千年古法酿造工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进一步提升了黄酒的口感和品质。

凡是好酒,必有芳香。凡是历史名酒也必然侵融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邓州,范仲淹和黄酒颇有渊源。

据史料记载,庆历六年(1046年)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范仲淹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被贬放河南邓州任知州,期间为学风不兴而忧心忡忡,感到百花洲一带环境幽静,景色宜人,是理想的治学场所。于是在百忙中谋划,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营造百花洲,并设立花洲书院,公余到书院讲学,邓州文运大振。

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派使者前往邓州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用邓州地产黄酒热情接滕子京待使者后在邓州花洲书院,于酒酣之中,伏案春风堂,展纸走笔,一气呵成写出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并把自己的朴实情怀写入序中——“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堪称千古绝唱。

由于范仲淹是爱酒之文人,对邓州当地的黄酒情有独钟,故每有好友亲朋来访,范仲淹必邀好友于花洲书院百花洲内论治国安邦之策、品邓州地产黄酒,并吟诗作赋以贺之。

见微即知著 妙手著华章

其中他在《依韵答提刑张太博尝新酝》中对邓州黄酒极尽赞誉: “时得一笑会,恨无千日醇。客有多闻者,密法为我陈。自言此灵物,尽心妙始臻。非徒水泉洁,大要曲蘖均。暄凉体四时,日月周数旬。其气芳以烈,厥味和而辛。涓涓滴小糟,清光能照人。固可奉宗庙,宜能格天神。” 诗中不但表达了范仲淹对邓州当地特产黄酒的喜爱、推崇和重视,而且详细地介绍了当地黄酒的独特酿造工艺。

正因为范仲淹对邓州黄酒的喜爱、推崇和重视,使邓州黄酒得以声名远播,供不应求。范仲淹在给朋友信中曾说“邓坛已竭,侯新者送去”。又在诗中描绘“酒市暖热沽人稠”。均说明了当时邓州“坊酿酒昌、坛装芳香” 能够喝黄酒的我,最终还是离开邓州西南那个余集小街,走出了南阳盆地,走出了中原大地。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于农村的孩子,要跳出农门走出去,只有两条出路:一就是考上大学,再一个就是去当兵。 我大学没有考上,只有去当兵了。 从盆地出发,一路西行,到了西北边疆军营,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这里没有了黄酒,可是有葡萄酒,有白酒。我不太喜欢喝葡萄酒,总感觉只有女人才喝葡萄酒的。 有一个星期天中午,我与一个老乡,从军人服务社买了一小袋油炸花生米,一盒午餐肉,一瓶红山大曲,在机关宿舍,我两个就用那军用牙缸子,把那瓶酒平分了。喝着红山大曲,就开始想家乡,想家乡那黄酒的味道了。

见微即知著 妙手著华章

三年后,从部队探亲回到家乡,能够上桌的酒似乎只喝白酒了。直到1994年年底,我探亲回到盆地。与南阳防爆电机厂工作的同一条街上的同学高玉华相聚,菜没有上桌,一壶黄酒先上来了。玉华说,在南阳,这黄酒都是当茶喝的。

要知道,在新疆,在乌鲁木齐,进饭店,一落座,是先上一壶茶水的。 几杯酒下肚,高谈阔论之间,互诉衷肠。我们喝的不再是酒,而是一种怀念、一种情怀、一份思念,把盏言欢,乘兴而至,尽兴而归。

这是对黄酒记忆最深刻的一次。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有句老话:“无酒不成席”,可见酒对于中国人的美食生活有多重要。这个中秋国庆节大假,阴雨绵绵,空气里添了几分寒意。在豫鄂边界雄关构林镇古镇路战友杨为本宅院子里,为本约请几位朋友小聚,我从新疆回来,堂弟张卓从广东回来,杨爱华从邓南刘集镇而来。

酒等的是一个懂它的人,人等的是一杯倾心的酒,酒因缘而生,朋友因缘而聚。朋友欢聚,哪能少得了美酒,你敬我一杯,我回你一杯,一来二去,整个酒局的氛围便热闹起来。

秋雨之中,轻倒美酒。酒逢知己千杯少,闲聊叙旧更是少不得。耳畔,是秋雨绕过苔痕滋生的墙壁,缓缓流淌出空灵的音律。 喝酒相聚,一次两次本是缘,一年两年便成知音,三年五年弥足珍贵,十年二十年依然如初,这种情谊恰似美酒,历久弥新。

见微即知著 妙手著华章

人生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一壶酒,几个好朋友,一餐似四季,似水流年...... 回想昔日时光,畅谈人生百态。酒虽喝尽,情谊依然无尽。 夜雨中告别好友,车上多了不仅仅是家乡的特产--黄豆,花生,芝麻油,还有一大壶邓州刘集黄酒,那是杨爱华女士从刘集家中特地带来的。

刘集黄酒是南阳黄酒的主产地邓州市刘集镇的特产。其产品风味独特,色味俱佳,酒香纯正,在黄酒界中独树一帜。这里黄酒呈琥珀色,晶莹明亮。酒质绵甜醇香,中正平和。饮之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为本说,在邓州市随便走一走,你能就感受到这个镇跟黄酒有着很深的渊源比比皆是的黄酒招牌,成壶的黄酒排成行…… 人们一说到黄酒就会想到邓州,刘集基本上等同于黄酒的代名词。上世纪80年代仅邓州城内和刘集两地的黄酒馆就有数百家,现在,刘集镇上大大小小的黄酒作坊仍不下百家。

杨爱华说,刘集镇自古以来就盛产黄酒,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酿制黄酒,尤以户周和肖周营最为盛,酒质最好。刘集黄酒以大米或糯米为主要原料,加以红曲蒸制发酵而成,酒质绵甜醇香,有活血通络、益气生津、护脾养肝的功效。现在,这里的黄酒厂家又加入枸杞、党参、红枣等中草药的配方,使黄酒的保健功能得到进一步开发。刘集黄酒越来越受到周边群众的喜爱,影响力也逐渐扩大,郑州、北京、广州等地均能见到刘集黄酒。

见微即知著 妙手著华章

第二天,我要离开家乡返回江城时,在广东东莞作为明星经纪人的堂弟张卓约请了南阳东莞商会的家乡籍企业家设酒席给我送行。醉美家乡,告别时,张卓又给我车上装了几瓶黄酒与一大包芝麻叶。说:“哥,想家的时候,喝点家乡的黄酒,吃点芝麻叶面条吧。

”寒露时节,秋意阑珊,天气微凉。一家人温一壶家乡的黄酒,端起酒杯,也不碰杯,只是说一句“喝点吧”。 轻酌一小口,缓缓从舌尖滚到舌根,让不同味蕾充分感受家乡黄酒之味。 “好酒”。无刺激无梗塞,入喉滑如上等丝绸。

走过红尘岁月,看尽人世繁华,回归平淡人生,看惯了姹紫嫣红,终于厌倦了折腾,只想清静享受时光的温柔。 庭前花开花落,年年依旧。天边云卷云舒,去意无留。 红尘的冷暖,已渐看透,任性的脚步,亦不再游走。 时间的变迁,冲淡了心中那份曾经的执著。 在经历过职场拼搏,经历过人生起落之后,依然能够对着阳光微笑着轻轻说一声:“生命如此美好”。 时光煮酒,岁月渐稠,只有经历过岁月煎熬的人才能体味出人生最真实的味道。

见微即知著 妙手著华章

作者简介:张万振,资深媒体人。河南省邓州市人,1982年10月投笔从戎,毕业于解放军长沙工程兵学院军事管理专业,1996年7月转业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机关报--新疆经济报社从事新闻工作。曾参与都市消费晨报、青年快报、北疆晨报创刊工作,任职于阿克苏日报、阿勒泰日报与新疆一国有企业。在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新疆日报、新疆经济报等媒体发表新闻、评论、文学作品300余万字,著有《岁在庚子》一书。现服务于新疆报业传媒集团。 兼任新疆河南工商企业联合会高级顾问、《邓州文艺》副总编辑、《丝绸之路·新疆人物》执行总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邓州市   邓州   黍子   南阳盆地   酒缸   南阳   华章   酵母   妙手   新疆   黄酒   因缘   小米   葡萄酒   客人   家乡   东西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