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一天我能恢复光明,第一眼我想看到徐冬林

若有一天我能恢复光明,第一眼我想看到徐冬林

「若有一天我能恢复光明,第一眼我想看到徐冬林」这句话出自于刘翠青之口。

若有一天我能恢复光明,第一眼我想看到徐冬林

1991年,刘翠青出生于广西南宁的一个普通家庭。年仅10岁的刘翠青因患眼疾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导致双目失明。她一度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孤僻。直到4年后,14岁时在盲校被老师发现她有跑步潜质。于是建议刘翠青参加跑步训练,别无选择的刘翠青听取了老师的建议,从此便与田径这项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

若有一天我能恢复光明,第一眼我想看到徐冬林

17岁那年,即将成年的刘翠青被广西残联教练挖掘。进入田径职业生涯的刘翠青才发现,原来盲人也可以在赛道上自由奔跑。当然,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是不可少的。你可以尝试一下,闭上眼睛,往前面跑5米,你的内心是何等的不安。2014年韩国仁川亚残运会,24岁的刘翠青与她的引导员徐冬林在赛道上势不可挡,狂扫女子100米、200米、400米、4×100米和跳远五枚金牌,一战成名。他们用自身的经历让世人记住了刘翠青和徐冬林这两个名字。2015年多哈世锦赛,刘翠青更是以巅峰的状态打破了由巴西运动员保持十年的纪录。第一次参加世锦赛的刘翠青就斩获了四项冠军。

若有一天我能恢复光明,第一眼我想看到徐冬林

2016年3月,身为田径运动员的刘翠青更是获得劳伦斯年度最佳残疾运动员提名。在颁奖结束采访中,刘翠青说道:体育让我放飞自己,我平时看不到,走路都是缩手缩脚。可当我跑起来的时候,领跑员就成了我的眼睛,我就敢放开往前冲,我从来没想过,盲人也能自由奔跑。同年9月,在里约残奥会上,刘翠青和领跑员徐冬林获得女子400米T11级和女子4×100米接力两项冠军。而这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领跑员徐冬林。2010年,徐冬林体育专业毕业后就当起了引导员。几年下来,他携手着刘翠青已经获得许多大小赛事的冠军。但每次在领奖台上却看不见这位幕后英雄的身影。直到2012年伦敦残奥会后,新的规定出炉,领跑员可以站在领奖台上和盲人运动员一起领奖,一起享受这荣耀的时刻。从此,这位高大帅气小伙的形象深深刻在了观众的心里。

若有一天我能恢复光明,第一眼我想看到徐冬林

对于刘翠青来说,徐冬林就是她的眼睛,在黑暗中为她指引方向。每一次站在赛场上,除了口头交流之外,那根短短的引导环便成为了重要的引领工具。两人紧握引导环,步伐一致,相互信任,全力以赴冲向终点。在奔跑的过程中,徐冬林都会很努力地去把握两人奔跑的节奏和方向。长年日积月累的磨合,让二人形成了超强的默契。在赛道拐弯时,徐冬林把手向内侧弯曲一点,刘翠青都能感觉出来,并跟着一起拐弯。在即将到达终点时,徐冬林将手往后一放,刘翠青就会奋力冲过终点线。每次比赛结束,刘翠青都会一直牵着徐冬林的胳膊。而徐冬林也会很细心地照顾她;耐心告诉她路上哪里有障碍物;小心翼翼领着刘翠青走出跑道。

若有一天我能恢复光明,第一眼我想看到徐冬林

2021年8月28日,刘翠青和领跑员徐冬林再次搭档。以56秒25打破残奥会纪录的成绩,一举斩获东京残奥会女子400米T11级决赛冠军,实现卫冕。如今,刘翠青已经在田径这条道路上奔跑了11年,两人也相伴整整8年。从里约残奥会夺冠,到东京残奥会卫冕。徐冬林则是陪伴刘翠青站在巅峰的那个人。每次赛道上短短几分钟闪耀的瞬间,折射出的是两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畏艰苦,勇往直前的中国精神。如果问起刘翠青最大的梦想是什么?那就是:若有一天我能恢复光明,第一眼我想看到徐冬林!

若有一天我能恢复光明,第一眼我想看到徐冬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光明   里约   劳伦斯   多哈   东京   赛道   盲人   田径   终点   世锦赛   巅峰   运动员   纪录   冠军   女子   体育   徐冬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