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后人给张学良祝寿,为何对方态度冷漠?只留下一张珍贵合照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中国进入了近代史上最为纷乱的时期,不仅各地军阀割据一方,还有外来日军虎视眈眈。

当然,这也恰恰印证了那句老话:“乱世造英雄”。

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家喻户晓,素有“不抵抗将军”之称的张学良并非胆小懦弱之辈,当年放弃东北,也全因蒋介石下达了不开一枪,退守关内的命令,反到让他无辜背锅近百年。

杨虎城后人给张学良祝寿,为何对方态度冷漠?只留下一张珍贵合照

张学良之所以发动西安事变,一方面是受共产党人精神的感染,另一方面就是他压根不服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东北已经被日军掌控,而作为实际领导者的蒋公竟然把心思都放在剿灭共产党上,这就令他忍无可忍,无奈之下,只好联合杨虎城将军将他软禁,逼迫蒋公放下对共产党人的成见,一致向外抵抗外敌。

杨虎城后人给张学良祝寿,为何对方态度冷漠?只留下一张珍贵合照

虽然目的达到,但心思狭隘的蒋介石没有放过张、杨两位将军,后者在被关押多年后秘密处决,而张学良虽然凭借与宋家关系保下性命,可后半生的自由也就此葬送。

多年间,他被辗转于重庆、上海、台湾多地,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蒋经国去世之后才被释放,毫不夸张地说,张学良的前半生虽然精彩,但后半辈子却一直在孤独以及自责中度过。

杨虎城后人给张学良祝寿,为何对方态度冷漠?只留下一张珍贵合照

张学良恢复自由后,虽然很想回到东北故土,但又担心家乡父老仇视自己,所以最终选择去到美国夏威夷安度晚年。

杨虎城后人给张学良祝寿,为何对方态度冷漠?只留下一张珍贵合照

99岁大寿时,杨虎城的后人曾经专程前往美国给他拜寿,按道理来说,面对曾经并肩起事的战友的子孙,张学良就算没有老泪纵横,也该有很深的感触,但据杨家后人回忆,与张学良见面时,他不仅态度冷漠,也仅仅只对他们说了四个字:“好,谢谢了”。

要知道,虽然张学良跟随蒋介石去往台湾,哪怕对方去世后,国民党也没有放过自己,但相比较杨虎城,他的性命能保住已经算走了大运。杨虎城将军被蒋介石削去兵权,不仅经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关押多年后还是受到特务的迫害。那么,当杨家后人来拜访时,张学良应该情绪激动才对,为何会如此冷漠呢?

杨虎城后人给张学良祝寿,为何对方态度冷漠?只留下一张珍贵合照

虽然张学良本人没有做出解释,但专家研究后得出结论,虽然张学良为了民族大义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但归根结底是在杨虎城的劝说下自己才会答应,但他没有想到,后半辈子的命运会如此悲惨,所以,在张学良的心中,或许对杨虎城有着一些埋怨,若不是他,自己的人生也不会扭转直下。

除此之外,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之前,已经官至陆海空三军副司令,换句话说,除了蒋介石以外,他的地位在国民党军中是最高的,而且手握兵权,如果不是西安事变,在今后的抗日战争中,张学良的成就绝对不低,但事实却是,他不仅没有完成远大抱负,还被削去兵权,成为了无用之人。无论是谁,心中多少都会有些不快,自然对杨虎城的后人没有好脸色。

杨虎城后人给张学良祝寿,为何对方态度冷漠?只留下一张珍贵合照

虽然心里不痛快,但张学良并非心思狭隘的人,他也明白,往事如过眼云烟,所以在次年大寿时,他主动邀请了杨虎城后人前来赴宴,双方还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照,从这点上也能看出,张学良已经冰释前嫌,虽然人生有遗憾,但生活还需要向前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西安事变   后人   后半辈子   兵权   共产党人   大寿   台湾   美国   日军   合照   狭隘   蒋介石   国民党   将军   心思   冷漠   珍贵   多年   态度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