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的潘长江,为何宁肯“晚节不保”,也要在网络中分一杯羹?

作为曾经的春晚常客,潘长江20次登上这个舞台,虽然常常以“小丑”的形象供观众取乐,但大半辈子的演艺生涯令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老艺术家。

但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潘叔竟然也想在这个复杂混乱的大环境中分一杯羹。

64岁的潘长江,为何宁肯“晚节不保”,也要在网络中分一杯羹?

虽然网络中鱼龙混杂,但不得不说,资本的大量注入推动了直播的发展,同时也令“网红”成为了当下最热门的行业之一,它的入行门槛极低,纵观目前热度最高的主播,几乎没有一位高学历,但他们却能够凭借一张嘴,就赚得盆满钵满,怎么可能不令人艳羡?

64岁的潘长江,为何宁肯“晚节不保”,也要在网络中分一杯羹?

就拿最典型的主播辛巴来说,虽然最近两年遭遇了不少风波,但在直播带货方面,全网还真没几人能与他一较高下。但回顾他的过往会发现,辛巴的出身并不好,小时候家境贫寒,压根没上过几天学,之所以成功,离不开他敏锐的眼光,在适当时机抓住机遇放手一搏,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64岁的潘长江,为何宁肯“晚节不保”,也要在网络中分一杯羹?

所以,直播带货的高前景、低门槛,造就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想在其中插上一脚。

虽然行业前景不错,但对于娱乐圈的不少老艺术家来说,他们并不屑与年轻主播为伍。

64岁的潘长江,为何宁肯“晚节不保”,也要在网络中分一杯羹?

一是不少人为了博得观众眼球,尽可能多地售卖直播间商品,会运用某些低俗套路引导粉丝,而对于老艺术家们来说,这种行为无异于低俗营销,不仅会打破自己多年来营造出的人设,更是一种道德的缺失。

二是老艺术家们资历摆在那里,平日不愁吃喝,对于事业的追求并不像年轻人那般,再加上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很多人都与社会脱节,进步的思想以及技术掌握不到,就算想在网络中分一杯羹,也没有这个能力。

当然了,其中也有例外,“潘嘎之交”的故事想必很多网友都有所了解,先是潘长江一本正经教育后辈,劝诫谢孟伟网络水太深,而没过几天,自己却开始了直播带货,镜头前的他把直播术语运用得炉火纯青,谁能想到,一位对后辈谆谆教导的老艺术家,竟然会这么快被打脸。

64岁的潘长江,为何宁肯“晚节不保”,也要在网络中分一杯羹?

那么,64岁的潘长江,为何宁愿丑化形象,也要在直播带货行业插上一脚?难道他就不怕“晚节不保”?

64岁的潘长江,为何宁肯“晚节不保”,也要在网络中分一杯羹?

其实,不少网友猜测,当初的“潘嘎之交”不过是两人提前编排好的环节,为的就是制造舆论,从而为潘长江步入直播行业打下基础。毕竟商品的销售量与直播热度挂钩,没有足够的人气是很难做成的。

64岁的潘长江,为何宁肯“晚节不保”,也要在网络中分一杯羹?

其次,也有传言称,潘长江急着挣钱是为了填补资金漏洞,除了演小品之外,潘长江还在不少领域进行投资,但由于对行业不了解,所以赔了不少钱,为了周转资金,他不得不把目光放在最热门的直播带货行业。

64岁的潘长江,为何宁肯“晚节不保”,也要在网络中分一杯羹?

当然了,这不过是部分网友的猜测,至于具体原因,潘长江本人并没有表露过。

64岁的潘长江,为何宁肯“晚节不保”,也要在网络中分一杯羹?

归根结底,直播行业的火热令不少人眼红,看着别人做得风生水起,谁都想尝试,但这个行业的弊端也尤为明显,一不小心就会掉入万丈深渊,借此,希望如潘长江一样的老艺术家,不要被眼前利益蒙蔽了双眼,当心把握不住,一定要量力而行。

对此,广大网友是如何看待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中分   谆谆教导   网络   后辈   低俗   门槛   热度   前景   观众   形象   资金   网友   艺术   社会   体育   行业   晚节不保   潘长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