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怎样了

2000年,北大学霸王青松带着同是北大任教的妻子,做出了一个决定:放弃原有的“铁饭碗”,归隐山林。这让无数人大跌眼镜。


这个家境贫寒,凭着一己之力,考上北大国政系本科和北大法律系研究生,靠读书实现了人生弯道超车的寒门贵子,为何放弃摆在眼前的康庄大道,而做出如此惊人的抉择?


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怎样了

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怎样了

上个世纪60年代,王青松出生在河南洛阳的农村,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对于寒门学子来说,读书是唯一改变人生的机会,王青松也不例外。


高中毕业后,他被信阳地委机要局看中,成了他们机密局的一员。


能进这机密局的人,不仅需要具备超强的记忆力,还得身家清白,不能是干部子弟,恰恰这3点,王青松都符合。


然而,这公务员的“铁饭碗”还没焐热,他的心又开始不安分起来,1979年高考恢复的第三年,潜心学习的他做了一个重大决定,改变了他未来的人生路——放弃公务员编制,参加高考。


命运总是眷顾每个努力的人,王青松以洛阳市文科状元的身份,顺利成为北大国际政治系的一员,那年他不过22岁。


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怎样了

当年班里58人,但22岁的王青松却成了他们的老大哥,也许是因为之前在地委工作的缘故,王青松身上自带着“干部”的习气,天天西装革履,行为作风都是“有板有眼”。但这并不妨碍他深得同学喜欢,毕竟他对同学的请求,都是有求必应的。


就连比他小6岁的唐师曾都调侃道:


举手投足间带着运筹帷幄的稳重感,自然更让我们敬重,乃至晚上我睡觉翻身,都得轻手轻脚,心怀敬畏。


80年代初,能读到高中毕业,都是凤毛麟角,更何况能就读名牌大学,还在本科毕业后,留校继续深造,攻读法律系硕士,王青松可以说是寒门出贵子的典范,更是许多人心中的天之骄子。


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怎样了

1985年,国内掀起了“气功养生”的热潮,自幼学过武术的王青松占了优势,他觉得这是个难得的契机,于是,将自己所学,与古代气功养生理论一结合,摇身一变,变成了“气功大师”。


他创立的培训班,尽管以每人10元的价格收取学费,还是被来自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学生踏破了门槛,他也因此赚了350万,在那个万元户都是“奢侈品”的时代,350万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天文数字。


这次选择,是他极其成功的一次投机。在北大校园里,王青松一跃成为“明星教师”,其热度一点都不亚于现在的网红教师。


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怎样了

在校外开设养生班,为系里创收,王青松成了系里的香饽饽。


“养生气功”不仅让他收获了名利,财富,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期间,他邂逅了他的爱情。


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怎样了

她叫张梅,比王青松小12岁,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在北大英语系任教。她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走进王青松的“养生班”,谁曾想,搭上了自己一辈子。


长相清秀,气质佳,王青松对她一见钟情。


于是,他利用上课之际,走到张梅身边,利用“功力”只是轻轻地在她肩上拍了一下,那一刻,却让张梅心头为之一暖,陷入爱河无法自拔。


郎有情妾有意,两人结婚,自然水到渠成。


到了90年代初,“养生气功”的热度“退烧”,王青松在学校的地位,也随之下降,未来的路,该何去何从?王青松做了人生的第二个抉择——读博士。


然而,这条路并未像当初“养生气功”那样一帆风顺,等着他的将是接二连三的打击。


他报考了北大哲学系汤一介教授的博士生,谁曾想,尽管他单科和总分都取得了第一名,但到了面试阶段,却被汤一介教授拒之门外。他不死心,第二年转考法律系,依旧如此。


考博无望,前途一片迷茫,此时的他,在遭遇了一系列打击之后,无比懊恼的他隐忍在北大继续艰难任教,但此时他的心里,逐渐有了新的打算。


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怎样了

1994年,王青松与张梅搬去了岳父母的老家,那里在北京与河北交界,在那里他们租了十几亩地,种起了蔬菜庄稼,还养起了鸡鸭等家禽,初步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那里的生活怡然自得,唯一不便的是距离北大有5小时的通勤时间,这样的来回奔波,熬一天两天可以,长此以往,谁受得了?


丈夫的事业遭遇低谷,妻子张梅的事业也连连受挫,快坚持不下去了。


在北大任教,连续5年张梅都没被评上讲师,后来,电子化教学兴起,学校要求老师学电脑,可偏偏她不仅对电脑无感,甚至对它心生抵触。


1998年,张梅终于熬不住了,辞职离开了教师岗位,而在2年后,王青松也离开了北大。


没了工作,他俩的生活该何去何从?


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怎样了

王青松讨厌农药和化肥浇灌出来的蔬菜,他俩一合计,拿着这些年积累下来的百万存款,承包了2500亩荒山,租期50年,在那里他们过起了陶渊明式的隐居生活。


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怎样了

为了打造自己的世外桃源,王青松找人修建了水库,还在湖边建起了一间土胚房,一出门就能将眼前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真是好不恬静。


没有网络、没有电话,吃的是自己种的粮食,由于没有通电,到了夜晚,靠蜡烛照明,直到多年之后,才用上了太阳能灯。


远离了人群,呼吸着新鲜空气,看看古书,唯一能了解外界的工具,就是收音机。


但在村民眼中,他俩就是“异类”。放着好好的北大老师不做,非得来这农村种地,是不是脑子瓦特了?


别说村民不理解,张梅的父母更是对他俩的决定,气不打一处来。每当别人问起女儿女婿的近况,他总是用一句话搪塞他们:“他们出国了”,毕竟他觉得,丢不起这个人。


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怎样了

为了打造绿色无污染环境,王青松夫妻俩可以说又劳心劳力,又费钱。


在那里住了几年,王青松夫妇觉得现在住的地方不够“幽静”,又耗费四五十万,往深山里挪了挪。他们将高处的两个山沟沟填平,还铺上黄土,做成了梯田。


他们吃的除了食盐是外买,其他都是自己种的绿色有机蔬菜,喝的是山泉水,就连洗衣服和洗手刷牙都不用肥皂和牙膏,而是用草木灰和皂荚等代替。


久而久之,本就嫌弃外界的他们,“洁癖”也越来越严重了。有一次,王青松去山下办事情,他带上饭菜和水,背上被褥,就这样他从山下回来,还一直觉得浑身不自在。


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怎样了

而那些怀着好奇心,想踏入他们的“世外桃源”一探究竟的,他们一律拒之门外,对陌生人如此,就连自己的岳父岳母进山来探望,他俩都很抵触,他们将二老安排在离自己住的15米开外的屋子。


用他俩的一句话来说:


外面来的人,吃的都是化肥的粮食,身上都有股味,三天散不尽,对我们污染真的太严重了。


吃的能自己种,用的能自己做,但生孩子咋办?


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怎样了

张梅35岁时怀孕了,久居深山里的她,习惯了啥都“自产”,就连生孩子都不例外,她不仅没有去医院例行产检,连接生都是王青松亲自完成。


在夫妻俩的期待中,孩子一天天长大,却从未离开过这深山,对于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3岁时,小宇赶着羊满山跑,天真的他给每个羊起了个名字,成了名副其实的“山羊司令”。


父母都是高知分子,自然对孩子的学习不会落下,小宇7岁时,张梅拿着语、数、外的课程,给他上课。


每天上午学习,下午放羊或者放牛,由于经常做农活,他比城里的孩子体力都要强。


然而,朋友带着相机突然拜访,儿子小宇先是害怕,继而眼中对相机产生了好奇心。


“爸爸妈妈,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


儿子屡次追问,对外界产生的好奇心,碰触了张梅和王青松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选择,会不会影响了儿子的未来?


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怎样了

再加上王青松夫妻十多年的深山老林里的生活,不仅花掉了350万,还几乎“0”收入,为了维持荒山的运转,每年至少还得花费20-30万。


如果因为自己的选择,耽误孩子的人生,这样也太自私了,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软肋,他不得不思考,究竟该给孩子怎样的生活?


有一次,王青松的富豪朋友,得知了他的处境,千里迢迢进山探望,看到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一见面便嚎啕大哭:


你一个堂堂的北大博士,咋就混成了现在这样,你要缺钱跟我说啊,我会帮助你们,怎么都不会让你们在这里遭罪。


王青松婉言拒绝了富豪朋友的好意,曾几何时,两人都是北大毕业,现如今,一个衣着光鲜,成了富豪,一个衣衫褴褛,成了农民。


这次朋友的造访,彻底动摇了夫妻俩隐居的心。为了回归社会,王青松也做足了“功课”。


他联系了在新华社任职的老同学唐师曾,并邀请他来到自己的世外桃源,果不其然,唐师曾的那篇新闻报道,引起网友们的关注,北大附小甚至表示愿意免费接受他儿子小宇入学。


2011年,夫妻俩变卖了山里的资产,结束了11年的隐居生活,领着7岁的儿子走出深山回到城市。


从唐师曾那里,王青松感受到互联网的神奇,他打算将自己种的无污染农产品推销出去,但价格却是同类蔬菜的10倍,他甚至打算写一本书,名叫《新桃花源》或是《原生态》,记录自己这些年的隐居生活,来冲击诺贝尔文学奖。


事情本该就这样圆满结束,但这些年王青松一家又“消失”了,至今杳无音信。


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怎样了

2020年3月,在王青松朋友唐师曾的视频里,我们才得知王青松再次消失在公众视线的原因。


原来当年王青松走出大山后,接受媒体采访,抨击了北大,惹怒了北大附小,就此儿子小宇入学无望。


从此,他与家人再次缩回了“壳子”里。


或许多年的“隐居”生活,早已让王青松无法应对这个复杂的社会。


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怎样了

从社会精英沦为无法适应社会生存的底层,他们夫妻的结局让人嘘唏。


有人说,北大培养出像王青松这样的只会逃避现实,不为国家做贡献的人,简直是浪费国家资源。


还有人说:如果当初夫妻俩咬咬牙,试着坦然面对困难,没有选择隐居深山而逃避,无论是对他们自己的未来,还是儿子小宇的未来,人生的轨迹,就大不一样了,即便是成不了人上人的精英,也不至于沦为底层。


不知道此时的王青松夫妻俩,可曾后悔过当初自己的选择?只可惜,这世上没有时光机,也没有后悔药,在错过曾经难得的机会之后,就很难踏入回归的正轨。


本文作者:不飞

责任编辑&策划:柳叶叨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深山   花光   北大   富豪   地委   寒门   法律系   气功   世外桃源   积蓄   好奇心   蔬菜   儿子   教授   未来   孩子   人生   朋友   体育   王青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