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笼》特别篇爆火:工业化是中国动画的新方向

《灵笼》特别篇爆火:工业化是中国动画的新方向

文丨春辞

既要抓好内容,也要认真的、用适合国内的情况的商业手段运营自己,中国动画理应如此。

5月15日,武汉艺画开天出品的动画《灵笼Incaration》特别篇播出,不令人意外,高质量的制作和足够诚意的大坑让无数从19年7月就追番追到现在的观众们,狠狠的爽上了一把的同时也将其热度推到了顶峰。

《灵笼》特别篇爆火:工业化是中国动画的新方向

图源B站番剧@灵笼

在B站、知乎还有微博的讨论区都在疯狂的讨论下一季会讲什么,未来的故事发展会是怎么样的,现在已知的各种情报和设定。

从眼下的观众反馈来看,《灵笼》已经成功了。

但《灵笼》的爆火并不只是一部动画的成功本身这么简单的事情,有的动画作品靠原作的高人气,有的作品靠宣发的磅礴。而论到综合性上,《灵笼》爆火的背后才代表着中国动画工业化模式终于摸索出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出路。


内容主导的工业化IP时代

对于国内的动画观众来说,《灵笼》是与众不同的。

日式二维动画(手绘为主的),美式动画,还有现在国内盛行的3D动画,都各有差别。我们此前在文章《“做动画死路一条”和平均月薪1w5,哪个才是中国动画的真相》里报道过中国动画行业的部分现状,在此处不过多叙述。

《灵笼》特别篇爆火:工业化是中国动画的新方向

图源B站情报姬

基于成本和行业现状,3D动画的前景整体要更优于传统二维动画,但是,像《灵笼》这种制作规模的3D动画一集(25-30分钟)的成本也一般在200万元到300万元左右。

或许会有人喜欢像是《雾山五行》那样精细又富有鲜明创作者个人色彩的作品,但市场的选择是工业化水平更高的作品,根本原因在于观众和市场的连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双向关系。

国内的动画观众,绝大多数人都身兼“游戏玩家”和“互联网深度用户”这些身份,这些身份与“流量”这个词是些许相抵触的。他们厌倦互联网公司铺天盖地的买流量,过度宣发,更喜欢更纯粹的观影体验。

《灵笼》特别篇爆火:工业化是中国动画的新方向

游戏公司动辄40%、50%的推广费占游戏收入比例

与之相对的是,互联网公司最喜欢的概念则和观众们完全相反,他们喜欢“IP”,喜欢搞“孵化IP”,动不动就将某样产品或概念称之为“XXX的迪士尼”,通过这样的方式拉资本下水或割韭菜,快闪快出。

虽然大多数动画观众是不喜欢这些互联网公司的行为,但互联网公司们的噱头还是搞的没有问题,因为迪士尼起家本质就是通过内容的沉淀。在网络时代,包括艺画开天在内的所有的内容供应方,几乎都无法逃避互联网公司这个属性。

《灵笼》特别篇爆火:工业化是中国动画的新方向

图源微信@三声

因为如果没有IP,就意味着动画只是动画本身,缺少连接上下游产业的能力,从而毫无变现能力,然后走恶性循环,最后走向消亡。

观众越来越厌恶资本的快闪快出,讨厌IP这个概念的同时,越来越期待真正贴合观众需求的内容。怎么在这种环境里打造出一个能够连接起观众和产业链的IP,是每个动画公司都不得不头疼的问题。

或许艺画开天也头疼过这个问题,《灵笼》的更新间隔实在太长了,中间他们也尝试过日本动画常用的周更、半月更,都效果不佳,但好在观众们对于好内容的容忍度是非常足的。

只要内容够好,结合适当的商业运营,就能成为一个观众们喜欢的好IP。


中国动画工业化了吗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动画都在经历风吹雨打,文革结束之后国家不再倾泻资源,中国动画行业野蛮生长,而在2000年左右,国家宣布补贴,随即大量为了骗补贴的低劣动画出现,国家为了整治这种现状,而后宣布关闭补贴,大量“动画公司”离场,只剩下残破的动画业界。

中国的动画行业,可以说是实现了烂片的工业化,而在完整的产能方面,只能说是长期处在小作坊水平,或者说半工业化。

《灵笼》特别篇爆火:工业化是中国动画的新方向

不是说小作坊不好,小作坊有很强的个例比如吉卜力,比如《雾山五行》的六道无渔

如果一个产业实现了工业化,那么至少在作品的产能上是非常稳定的。

以国内的偶像剧为例,时下流行所谓的“甜宠剧”等元素的剧集早就可以流水线生产,又或者国内的“抽卡养成元素手游”,在玩家圈子中有一个专门的词语用于称呼这类手游,“换皮”。

但中国动画仍然呈现出一副各玩各的景象,产能参差不齐,高度依赖于创作者的手工和脑力,动画创作系统离开了部分重要角色之后立刻效率降低。

反观日本动画,不仅完成了高规格的工业化模式,并且行业的产能稳定,不会离开谁就停转。

《灵笼》特别篇爆火:工业化是中国动画的新方向

Aniplex这样的公司一个季度3、4开都是常事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动画需不需要实现工业化呢?答案显而易见,需要。因为中国动画的变现能力还有产业链整体水平,都处在发展中的阶段。

中国动画行业总产值非常夸张,但能够支撑和反哺动画行业本身的经济来源,却极少。

《灵笼》特别篇爆火:工业化是中国动画的新方向

行业蒸蒸日上,待遇却并没有提高,这样的行业是病态的,也是不可长久的。


工业化之必要

在中国搞精品动画,和在中国搞3A游戏一样困难。中国动画受制于方方面面,到了2000年后主流社会对动画的认知就是“低幼的”,动不动就举报的事情太多了,以至于网上时常传有《虹猫蓝兔七侠传》被下架的时候中国动画就没救了。

《灵笼》特别篇爆火:工业化是中国动画的新方向

这种看法过于消极,但在另一个层面也说明了一件事情。如果一个行业不被需求,那么他就没有生存的土壤,关于那些创作者的自我表达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冲突就成了伪命题。

产业开始向工业化升级,迫于这种生存需求,同时也为观众们带来了更好的体验。

《灵笼》特别篇爆火:工业化是中国动画的新方向

3A游戏《尼尔:机械纪元》中的废土世界

《灵笼》特别篇爆火:工业化是中国动画的新方向

动画《灵笼》中的废土世界

单从观感来说,3A游戏和精品3D动画对普通观众的体验差已经越来越近了,对于动画本身这个受众庞大但变现能力较弱的中端产业本身,要形成良性的循环,工业化所提供的IP联系、对创作者来说更加优渥的工作环境亦是必要的。

而在衡量一个动画公司工业化程度这件事上,除去产能,商业运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就是最好的指标,以《灵笼》为例,艺画开天多次在B站还有摩点这样的平台上进行众筹。

《灵笼》特别篇爆火:工业化是中国动画的新方向

不仅如此,艺画开天早早公布出以动画原作作为蓝本进行改编的手游,以及在特别篇更新后发布的真人版企划,联动玩具品牌做周边,尽可能地拓展《灵笼》这一IP的版图和受众,尽可能踏入更多的市场。

只有量变才会引起质变,如果没有足够体量的规模和制作,那么中国动画必然一直都是“小圈子”、“小作坊”,极端依托于创作者个人,如果再出现一次“虹猫蓝兔举报事件”,整个行业从受创到重新出发,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中国动画的产业链并不发达,也没有像日本和美国那样有足够的漫画、小说作为改编原案,中国的网络小说、网络漫画和动画的适应性不算高,产业想要突围,原创动画这一部分必须雄起。

而只有工业化,有着足够规模制作的精品原创动画本身,才能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


中国动画的工业化模式

聊起《灵笼》动画本身的表达和模式,时常看其他国家电视剧的人应该会有一种很强烈的既视感:这是一部动画,但又更像一部制作精良的美剧。

因为作品的工业化程度高,创作者中心的表达更少,剧本叙事的控制更加完整和回归作品本身,虽然早期《灵笼》对于其他作品的借鉴还有广告插入非常明显,但越到后期,作品就越来越回归剧情本身。

《灵笼》特别篇爆火:工业化是中国动画的新方向

贯穿全片的背景设定补完信息,像极了《进击的巨人》里的“现在可以知道的情报”

《灵笼》最接近美剧的一点,便是他在剧本技巧上的使用,追求宏大史诗感命运感的同时保持快节奏和多方面的激烈冲突,同时利用“反转”、“镜像”等一系列的叙事手法来保持这种紧凑的感觉,维持观众的体验。

中国网络时代的文创作品,太拖了。电视剧,剧本按集结账,编剧水字数来赚钱,劣币驱逐良币;网络小说,网络小说按字数和订阅来决定作者收益;网络动画,播放量又成动画的唯一指标……

《灵笼》特别篇爆火:工业化是中国动画的新方向

日本动画的“画马笑话”,倒也很符合中国动画部分作品

说《灵笼》像美剧,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因为中国动画就是不够发达,国家一直在讲文化输出,可当《灵笼》和同样优秀的《灵笼》们出世的时候,我们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归纳他们,用“中国动画之光”这样的词语去吹捧他们在当前语境下都有些许反讽的意味。

它的确称不上是“中国动画之光”,这一点主创团队在采访里自己也知道,作品里也有体现。

《灵笼》特别篇中白月魁对马克的高燃打戏里,融合了经典日系漫画里的“打到墙里再爬出来反击”的镜头,融合了武术、唢呐、拔罐等一系列的中国元素进去,最后一幕的爆炸镜头,仍然出自于美国电影。

《灵笼》特别篇爆火:工业化是中国动画的新方向

真女人从不回头看爆炸

《灵笼》特别篇爆火:工业化是中国动画的新方向

真男人从不会看爆炸

但这不是坏事,在动画产业需要工业化的时候,使用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是完全可控的。美剧市场每年产出无数部只为了拉资本入局的“烂片”,中国动画本就没有那么多资本青睐,创作者仍然能够主导产业工业化的进程,而非交给资本主导。

中国动画打造的IP,一定是内容主导的IP,更具规模的制作,回归剧情和作品本身的剧本,结合适度并不喧宾夺主的商业运作,艺画开天已经通过这些手段成功打造出了一个属于他们的动画IP。

《灵笼》特别篇爆火:工业化是中国动画的新方向

这也证明了,中国动画并不缺愿意等好作品的观众和市场,那么中国动画缺优秀的编剧吗?显然并不缺,中国动画缺的是能够复制和分享的模式,缺的是让更多的动画从业者都能够发光发热的工作环境。

在合适的历史进程下的工业化,让作品更加回归作品本身,由内容来主导IP,唯有自身强大起来,才能将产业联合起来,形成产业链。

毕竟说到底,工业化模式最重要的并不是赚多少钱的上限被扩宽了,而是这种模式是可以复制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中国   动画   创作者   产能   产业链   观众   资本   方向   模式   产业   喜欢   作品   内容   国内   体育   行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