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量几万几十万是常态,粉丝日均上涨两位数,这些都是实用方法

你困惑的我也困惑过,你经历的我都经历过。有理有据有图有真相,实践总结优质内容的定义、如何输出优质内容、影响推荐量和收益的主要因素、垂直领域到底有没有必要性。全文阅读时长2分钟,一篇实用胜过十篇空谈。

展现量几万几十万是常态,粉丝日均上涨两位数,这些都是实用方法

刚入头条的时候,我也做过轻轻松松日入几百甚至上千的美梦,看过教学找过方法,结果发现都是千篇一律。真正优秀的创作者根本不会谈及这些,无一例外都是专注内容输出。

也见过许许多多的迷茫、自嘲、甚至是抱怨,以至心灰意冷。可每当看到层出不穷的创作者获得成功时,又反问自己为什么我不能赢?就这样游弋在理想和现实之中,承受着两种情绪的来回拉扯。

后来便不再羡慕别人,也不再否定自己。重新运用互联网思维,把数据从最初的几十几百做到了成千上万,粉丝量也从数天不动成为日均上涨两位数,终于拨云见日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为了方便读者理解,也为了本文的表述更加简洁直观,笔者会用自己的真实数据一一论证。或许不能让你一飞冲天,起码能提供些方向,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展现量几万几十万是常态,粉丝日均上涨两位数,这些都是实用方法

时间线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何为优质内容

头条鼓励创作者创作优质内容,但优质内容的具体标准没有,因为从不同时代和不同角度来说,优质内容都有不同的定义。

不同时代:

报刊、杂志、门户网站等大媒体时代,优质内容的标准是写作功底深厚、洞见深刻、哲理丰富、对读者产生价值增量。因为传统媒体是编辑审核,只有满足以上条件才能过稿然后面向读者。

而移动互联网下的自媒体时代,优质内容的界定标准得以补充。除了上述条件外,还可以是有趣的事件、生活发现、甚至是令人诧异的“毁三观”,毕竟网络世界的魅力之处就是来源现实又超脱现实。

展现量几万几十万是常态,粉丝日均上涨两位数,这些都是实用方法

不同角度: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也就使得了用户上网需求的多样化。有人是学习知识提高认知,有人是寻找乐趣缓解压力,有人是为了满足存在感或释放表达欲,还有人只是单纯为了看帅哥美女。

所以,网络上不缺杠精,不缺刷礼物的“大哥”,“美女”可以仅凭一张脸就吸粉无数,流浪大师也可以不经意间实现人生逆袭……任何个人都有成功的可能,存在即合理,这就是自媒体的本质。

总之:对观众来说,凡是能够引起兴趣、表达情绪、产生共鸣、满足精神需求的内容,就是好内容;对头条来说,凡是能吸引用户并留住用户的内容,就是优质内容,平台只在乎用户数和活跃度。

展现量几万几十万是常态,粉丝日均上涨两位数,这些都是实用方法

如何输出优质内容

很多创作者兴致勃勃地找素材写文案,呕心沥血满怀期待,结果阅读量低的可怜,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是怨天尤人。其实这不一定是你的文笔不好,也不是外界因素的问题,而是没选好题材,勾不起观众的兴趣。

桃李不言未必就会下自成蹊,但投其所好反而会事半功倍。头条创作跟做生意是一个道理,本质上都是解决别人的需求,并不是你认为好的,别人同样会觉得好,不同受众群体的兴趣点和关注点都是不同的。

按年龄划分,青年观众喜欢赚钱门路、职场交际、社会热点、认知提升、情感心理、探险旅游等内容。

展现量几万几十万是常态,粉丝日均上涨两位数,这些都是实用方法

青年观众

而中老年观众则比较喜欢国家时政、人情世故、家长里短、婆媳关系、邻里关系等话题。

展现量几万几十万是常态,粉丝日均上涨两位数,这些都是实用方法

中老年观众

按性别划分,男性观众喜欢财经、汽车、军事、历史、体育、科技等内容。

展现量几万几十万是常态,粉丝日均上涨两位数,这些都是实用方法

男性观众

而女性观众比较喜欢情感、八卦、综艺、美食、亲子、女权等话题。

展现量几万几十万是常态,粉丝日均上涨两位数,这些都是实用方法

女性观众

头条推荐是算法机制,所以先要有用户画像,也就是你创作的东西想给谁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就是人情世故。

影响推荐量的因素

作品发表后的初始推荐是极少的,同时平台也在观察用户行为:点击、点赞、转发分享、收藏评论等。只要观众乐意互动,作品就会被继续推荐。

实践得出,评论量是影响推荐量的最主要原因。这个很好理解,因为点赞只是一瞬间,转发和分享也只需要几秒,而评论基本都要十几秒或者更多。

想获得推荐量,就要增加观众的评论量;想得到评论量,就要让作品内容有争议,吸引读者参与进来。下图所示,就是分别利用对比和地域性制造话题,推荐量都达到了六位数。

展现量几万几十万是常态,粉丝日均上涨两位数,这些都是实用方法

当然这个也不绝对,只能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适用,还可能受其它因素影响。以下两个作品,一个把握了人性,一个预见了热点,虽然评论量都不高,但展现量和阅读量都比百条评论的作品高很多。

展现量几万几十万是常态,粉丝日均上涨两位数,这些都是实用方法

观众愿意花时间评论你的作品,同时你的作品也为平台争取到了更多的用户使用时间,因此平台才愿意持续推荐。

影响收益的因素

收益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单价和阅读量,阅读量高的作品收益不一定高,因为单价忽高忽低。下图所示,10000+的阅读收益还不如3000+的阅读收益高。

有人说阅读时长越长,单价就越高;也有人说粉丝阅读占比越高,单价就越高,这都是谬论!记住,是谬论!

展现量几万几十万是常态,粉丝日均上涨两位数,这些都是实用方法

作品A

展现量几万几十万是常态,粉丝日均上涨两位数,这些都是实用方法

作品B

A和B的推荐量、粉丝占比都差不多,并且A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长都是B的近三倍,但是A的单价却只有B的1/4。

C和B的阅读时长差不多,而且C的粉丝占比和点击率也比B高很多,但是C的单价却只有B的1/3多点。

展现量几万几十万是常态,粉丝日均上涨两位数,这些都是实用方法

作品C

因此,阅读时长和粉丝占比根本不是影响单价的决定因素!

实践观察,收藏量和分享量高的作品,单价一般都高。观众认为作品有价值才会收藏、分享,而平台把这种作品提高单价,正是支持优质内容的激励机制。

用不用做垂直领域

有人说,如果你的作品过于杂乱,平台就不知道推荐给谁。还是那句话,任何脱离实际的总结都是空谈。

展现量几万几十万是常态,粉丝日均上涨两位数,这些都是实用方法

文章开头的图片以及此图可见,即便没有做垂直领域,展现量和阅读量也都还不错。当然这并不排斥做垂直,只是说做垂直不是必要条件,还要根据自己的水平去选择。

平台的推荐机制是根据观众的阅读历史和爱好习惯,将作品与之匹配。不论你创作什么作品,都可以被推荐到观众的内容池,况且没有任何人只看一个领域。

关于篇幅长短

有人说内容太长根本没人看,其实不是文字长短的问题,而是写作水平的问题。读者不怕你的内容长,就怕你的内容枯燥乏味。

本人也看过四五千字的文章,一点都不觉得累,甚至是获益匪浅。但有些一两千字的文章读了不到一半就失去兴趣,前面的文字太啰嗦,甚至还看不明白想表达的是什么。

笔者也有几篇内容较长的文章,阅读完成率都很高。重点是要抓住读者的兴趣,产生情感共鸣,做到前后衔接。

不要追粉

经常看到某些创作者,粉丝数和关注数基本持平,这里面的水分不言而喻,其实这是毫无意义且毫无价值的。除了表面数据好看,根本证明不了你的创作水平。

观众点赞,是单纯喜欢作品;观众关注你,是喜欢你这个人。真正的粉丝是仰慕你的才华,喜爱你的性格和灵魂,而不是互为利用、各取所需。

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粉丝自然就会涨,当你的能力越来越强,相信粉丝也会水涨船高。平台有几亿用户,就算一百个人中有一个人喜欢你,那也是几百万的粉丝数了。

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去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那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粉丝   日均   创作者   常态   单价   收益   观众   因素   兴趣   水平   读者   领域   时间   方法   作品   内容   用户   体育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