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丽憾负纳马尤纳斯赛后:这一点成为了中国选手的通病


张伟丽憾负纳马尤纳斯赛后:这一点成为了中国选手的通病

虽为体育博主,但是说实话下沉体育艺术对于女子UFC比赛的关注少了一些,若不是有中国选手参赛,恐怕这个中午是不会看比赛直播的。不过实际上,女子比赛除了力量方面较之男子比赛差一些之外,训练的方法,技术动作基本都是一脉相承的,这不由得让作者想到前几周李景亮输给奇马耶夫的比赛。

张伟丽的失利和李景亮的失利有什么共通点?恐怕摔柔方面的欠缺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如果算上周中UFC子赛事白大拿挑战赛的八角笼中藏族选手的“离奇失利”,中国的格斗选手似乎在半个月之内上演了“因为地面技术欠缺而告负的帽子戏法”。

张伟丽憾负纳马尤纳斯赛后:这一点成为了中国选手的通病

其实UFC老粉不难发现这个规律,在其他指标得分相差无几的情况下,UFC的裁判在判分时总是以摔法和地面缠斗得分为主,通过细微的差异判定胜负。然而一次又一次,中国选手就是倒在了摔柔关。

东京奥运会赛场上,中国选手瓦力汗拿到了古典跤铜牌,而巴西柔术的黑带在中国也是越来越多,为什么到了MMA赛场中国选手在这项技能上就与其他选手差这么多?到底这项技能上中国选手差在哪里?


观察点一:中国没有摔柔出身的UFC选手?

散打出身的李景亮和张伟丽,站立击打出身的宋亚东……似乎现役UFC赛场上已经没有了练习摔柔出身的MMA选手。不过如果倒退几年,宁广友,张立鹏,以及入籍哈萨克斯坦的前中国选手居马别克-吐尔逊,这些人都是科班出身的摔跤好手,但均因成绩不佳而告别UFC赛场。

张伟丽憾负纳马尤纳斯赛后:这一点成为了中国选手的通病

宁广友

纵观他们在UFC的实力,摔法上没有太大劣势的情况下,在站立和地面缠斗方面都有欠缺。反而留在UFC并且有一定造诣的选手,都是以站立击打为主的选手。这一点可以反映出,不管是以站立还是摔柔为主的选手,在自己的弱项方面总是差之毫厘。

其实中国拳迷早在7,8年前就发现了这一点,这是由于中国的MMA训练多数是把技术分散开来的,站立是站立,摔跤是摔跤,地面是地面,对于几项技巧之间的衔接却经常忽视。即便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国UFC选手前往美国或跟随外教进行系统的训练,但是他的战斗底子是在那种三种技术分离的训练内容中磨炼的,这些恐怕已经不好修改了。

张伟丽憾负纳马尤纳斯赛后:这一点成为了中国选手的通病

姚志奎

从这里可以看出:不是中国没有摔柔出身的MMA好手,只是他们的摔法优势无法在八角笼里显现出来。

观察点二:练习巴西柔术对MMA的地面技有多大帮助?

张伟丽憾负纳马尤纳斯赛后:这一点成为了中国选手的通病

MMA的地面缠斗技巧很多来源于巴西柔术,但是选手的柔术水平和八角笼里的格斗水平,却总是关系若即若离:有很多拥有巴西柔术黑带的选手,在笼中几乎从不打地面(如万德雷-席尔瓦,何塞-阿尔多),反而一些不练巴西柔术的选手,在地面战丝毫不占劣势甚至碾压对手(例如哈比布,乔恩-琼斯)。那么问题来了,练习巴西柔术真的对MMA的地面技有提高吗?

张伟丽憾负纳马尤纳斯赛后:这一点成为了中国选手的通病

巴西柔术分两种:有道服和无道服。很多MMA选手不喜欢道服柔术,不屑去研究一些通过道服而形成的抓把位技术,而对于无道服的柔术更感兴趣。其实这不是没有理由的,很多道服柔术的高手因为其他方面的欠缺无法打MMA,而MMA的悍将也可能不善于道服柔术。这样来看,似乎两者没有确切的关联。

张伟丽憾负纳马尤纳斯赛后:这一点成为了中国选手的通病

不过问题是,现在国内很多综合格斗馆的训练方法就是传统站立击打+聘请柔术高段位选手执教。然而上一段文字已经阐述了些许道服高手与MMA地面缠斗之间的关系,或许他的柔术真的非常强,但是他能够给MMA选手在比赛中带来的提高有多少?

观察点三:补强摔柔技术 or 继续深造站立击打?

张伟丽憾负纳马尤纳斯赛后:这一点成为了中国选手的通病

也许有人要问:难道巴西选手的地面不是通过练习柔术获取的吗?达米安-马亚,“鳄鱼”索萨,查尔斯-奥利维拉,以及前重量级冠军温顿……这些怎么解释?

张伟丽憾负纳马尤纳斯赛后:这一点成为了中国选手的通病

其实这也非常容易解释,那就是硬实力上的差异。中国的顶尖柔术黑带,可以在日本举办的IBJJF亚洲锦标赛中夺魁,但是却没有人站在世界冠军或ADCC赛事冠军的领奖台上,这说明中国的巴西柔术水平还没有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虽然柔术来到中国之后各种各样的勾心斗角和随之产生的亚文化很多,但这些对于MMA选手提高地面技术恐怕帮助不大。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地面实力就是不行,加上UFC里也不乏“偏科严重”但是走得很远的选手(例如康纳),到底以后中国选手应该继续加强站立,还是补强摔柔技术呢?

张伟丽憾负纳马尤纳斯赛后:这一点成为了中国选手的通病

在作者看来,这样的两难选择或许可以因人而异,但是重中之重是建立起更加适合MMA的选手训练体系。如果运动员有着粗壮的躯干和出色的核心力量,也许他更适合在摔柔方面深造;如果运动员有着臂展优势和一定的站立基础,他更适合强化站立击打。目前来看,在中国属于后一类的MMA运动员远多于前一类。



张伟丽憾负纳马尤纳斯赛后:这一点成为了中国选手的通病

综合三点来看,作者其实不赞同很多网友提出的“中国人体能力量就是比老外差”这个观点,反而认为更重要的差异在于训练方法的系统化。与普通人斗殴时“一力降十会”的情况不同,当职业格斗运动员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力量和体能的劣势是可以通过技术弥补的,而技术来源与科学的训练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黑带   中国选手   柔术   巴西   这一点   通病   劣势   摔跤   赛后   中国   赛场   运动员   出身   选手   地面   水平   力量   体育   技术   张伟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