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是如何从一家普通小店的店主,变成一名作家的


村上春树是如何从一家普通小店的店主,变成一名作家的

村上春树出生于1949年,29岁时开始写作,凭借《且听风吟》斩获日本群像新人奖,从此进入日本文坛。

1987年,村上春树出版《挪威的森林》,作品一经上市,在日本的销量就突破一千万册。

后来,他的作品被翻译进入中国和欧美市场,广受好评,在全世界享有广泛的赞誉。


村上春树是如何从一家普通小店的店主,变成一名作家的

村上春树在读大学期间就结了婚,又讨厌像一般人一样进入公司工作,就决定开一家小店。一九七八年四月的一个晴朗的午后,村上春树的命运轨迹被改变了。

那一天他去神宫球场看棒球比赛。在比赛第一局下半局时,球场上打出了一个二垒打,四周想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毫无征兆也毫无根据的想法从村上春树的脑袋里冒了出来:“对了,没准我也能写小说”。

比赛结束后,村上春树去买了稿纸和钢笔。那天夜里,他坐到了厨房的饭桌前开始写小说。就这样,他花了半年的时间,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且听风吟》。

村上春树在总结自己这部小说的时候说,他以前热衷于阅读十九世纪的俄国小说和平装英语小说,还没有系统地认真阅读日本现代小说,所以不太明白当下日本流行什么小说,也不知道该如何用日语写小说为好。

正是因为他初出茅庐,不懂日语小说写作的“规矩”,所以写出来的作品才能让人耳目一新。

村上春树抱着尝试的态度,向《群像》编辑部投去了他的稿子,参加新人奖评选,最终摘取《群像》新人奖,从此成为小说家。


村上春树是如何从一家普通小店的店主,变成一名作家的

从村上春树成功的经历来看,我们大体上能得到两个知识点:

第一个是,写作这种事,需要靠灵感。有时候你莫名其妙地产生一个想法,就要学会尊重它,把它写下来。

第二个是,在写作上打破规矩很重要。如何才能在一大群很厉害的老作家面前脱颖而出呢?答案是:不要循规蹈矩,要创新。

二、村上春树有哪些写作经验值得我们这些普通的写作爱好者去学习?

1、首先要多读书

多读书是老生常谈的事,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却少之又少。村上春树年轻的时候成绩不行,但是热爱阅读十九世纪的俄国文学和平装英文小说,这种阅读积累对他的写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村上春树认为,尤其是青年时期,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多读书。优秀的小说也罢,不怎么优秀的小说也罢,甚至是极烂的小说也罢,都丝毫不成问题,总之多多益善,而且要一本一本地读下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是一样,必须大量阅读和大量积累,没有这些做基础,平时的练笔就很难坚持下去。

2.养成事无巨细,仔细观察眼前看到的事物和现象的习惯

村上春树面对自己周围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不问三七二十一,都认真仔细地加以观察,并且深思细想、反复考虑。

但是,与此同时,他也不急于对事物的是非价值做出判断,而是尽可能地保留结论,有意往后拖。

他认为,重要的不是得出明了的结论,而是把事物的来龙去脉当做写作素材,让它们以原汁原味的形态,清晰可见地保留在脑海中。

平时的多观察,多思考,可以带来灵感,这是写作的源泉。

有了灵感,要赶紧记在本子上或者手机上,有空闲就可以作为写作的念头。

3.把收集到的素材尽量原封不动地积攒起来

村上春树不习惯使用笔记本记录灵感,而是把写作素材贴上时间、地点和状态的标签,主动储存在记忆里。当需要使用的时候,就取出几个单独的细节出来。

在他的脑海里,装备着这样一个由写作素材积攒成的大型档案柜,档案柜的抽屉里塞满了形形色色作为信息的记忆。既有大抽屉,也有小抽屉,还有内设暗斗的抽屉。

他平时一边写小说,一边根据需要拉开相应的抽屉,取出里面的素材,用作故事的一部分。

这一点说明村上春树记忆力非常强,把所有灵感和素材都存入大脑记忆里,这一点对大多数人不太可能,普通人大多记不住。

所以对于普通人,最好在电脑里或者笔记本上储存素材或者灵感。

4.不光要写小说,还应该学会写随笔

村上春树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发现,在小说写作告一段落之后,自己的脑袋里还剩下很多写作素材没有派上用场。

这时候怎么办呢?他选择利用这些素材,写一些随笔。在这里你可能就有疑问了:我写随笔的时候,把素材用光了,或者使用的素材和小说中的素材一样怎么办?

对于这个问题,村上春树给我们提了个醒:写作素材要尽量使用在小说的写作上,如果出现小说和随笔的素材雷同的现象,就会使小说显得单薄。

当写完一本小说,发现写作素材还有多余的没有利用完,这时候就可以写一写随笔,把素材利用完,避免造成浪费。

所以要经常搜集素材,浏览思考素材,再加以利用。


三、村上春树是如何写出那么多出色的长篇小说的,有哪些经验我们可以借鉴?

1.创作时心无旁骛

在写长篇小说时,村上春树会把桌子上的东西收拾得干干净净,摆好“除了小说什么都不写”的架势,如果这个时候还有其他写作任务的话,他都会选择暂停下来,停止写作。

村上春树是一个一旦做起某项工作,就会心无旁骛的人。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接受其他的写作任务。

八十年代后期,为了更加专注地写作,村上春树选择了离开日本。在逗留欧洲期间,他专心写作自己的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大获成功。

从村上春树的这个习惯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想写好长篇小说,就必须停下其他写作任务,专心写长篇。

我们大多人都是业余爱好写作着,做到心无旁骛地写作是我们目前最大的困难。

2.预计工作量

村上春树在写长篇小说时,会规定自己一天写作的内容量。村上春树一天写十页稿纸,每页四百字。

这么多年来,村上春树一直保留着这个习惯,即便是哪一天状态不好,他也坚持写上十页纸;如果状态特别好,心里还想继续写下去,也会就此打住。

在他看来,写长篇小说是一项长期工作,有极大的意义。写得顺手时就趁势拼命多写,写得不顺手时就搁笔不写。

我们现在虽然不再用稿纸写作了,但是使用村上春树的这种做法,对我们写长篇小说的帮助会更大,这是因为,电脑打字会更快,我们每天规定的写作量可以稍多一点,这样完成一本长篇小说的写作,时间就会缩短很多。

3.完稿后进行多次修改

村上春树有个习惯,不管一部长篇小说有多么长,结构有多么复杂,他从来都不会事先制定写作计划,而是对故事的展开和结局一无所知,信马由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让故事即兴发展下去。

但是,这种写作方法也会带来一个问题:在写完之后你再重读的时候,会发现很多地方前后矛盾、不合情理。登场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能在半途中突然发生变化,时间设定也可能会出现前后颠倒。

面对这种情况,你应该怎么办呢?进入第一轮修改期。这轮修改结束之后,再次休息一周,然后进行第二轮修改。

这一点,和我们的写作课程就背道而驰了。并且能做到信马由缰写小说的不太多,并且感觉要花费很多时间。


村上春树是如何从一家普通小店的店主,变成一名作家的

学了很多课程,写作的框架很熟,但为什么还是写不出一篇像样的稿子?

这可能也是我们目前成不了大作家的主要原因,总急于求成。

我们老觉得写作时间不够用,是因为我们想通过最短的时间变现。

我们把写作当做了赚钱的工具,越追的紧,她越跑的远。就想暗恋一个人一样。

但如果真正喜欢一个人,就用实际行动打动她,时间长了,相信是块冰也有捂化的时候。

真正的写作是热爱阅读和写作,沉淀内心,不急不躁,在写作中是享受的过程。

希望热爱写作的我们不忘初心,热情不减,守得云开见月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村上春树   俄国   挪威   信马由缰   群像   心无旁骛   稿纸   日本   长篇小说   店主   灵感   素材   随笔   作家   习惯   时间   体育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