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日记》——野外生存

《从军日记》——野外生存

美国有一档野外生存真人秀节目叫《荒野求生》,主持人是英国的探险家贝尔•格里尔斯。

这位主持人在每集节目里都会置身于沙漠、沼泽、森林、峡谷等各种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然后凭借其非凡的野外生存技能,设法寻找回到文明社会的路径。

这位被粉丝尊称为“贝爷”的主持人,在节目中用最原始的方法吃了不少令人大跌眼镜的东西,如骆驼的皮下脂肪、牦牛眼、大象粪便里挤的水、死老鼠、活蛆虫……等等,这个被冠以“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称号的男人绝对是个纯爷们儿!

其实,“贝爷”之前也是一名军人,曾服役于英军的特种部队。他这一身野外生存的本事,恐怕就是当年在特种部队里练就的。

我们四团不是特种部队,却每年也会有一次野外生存训练。

《从军日记》——野外生存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野外生存训练的那天清晨,熟睡中的我们被一阵尖锐急促的紧急集合哨声所惊醒。

和每一次紧急集合一样,在抑制不住的心跳加快肌肉紧张的状态下,我们迅速打好背包,带齐战备物品,赶到楼下营门前集合。

和往常不同,今天我们没有被带去操场跑操,而是直接跑出了营房大院。

一出大院,先是来了一通武装越野,也不知跑了有多远,反正直跑得一个个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

在收集齐羊拉屎一般稀稀拉拉的队伍后,值班排长下了个“齐步走”的口令,随后又改为“放松走”,走了能有小半天功夫,最后我们停在了一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岭。

这时连长走上前来宣布:“今天的野外生存训练正式开始,现在以班为单位带开先休息十分钟,全体解散!”

一听到解散的口令,不少战士就像泄了气的皮球立马瘫软在地。我和本班的新兵在一个小山岗的背坡处找了块能坐能靠的“风水宝地”,卸下背包席地而坐。

大家身体虽疲惫精神却兴奋,三三两两挤在一起交头接耳。班长单独坐在一旁,背靠着山坡,闭目养着神。

《从军日记》——野外生存

此地看似荒郊野岭,其实也不算太偏僻。虽然我们所处的位置的的确确是杳无人烟的野地,目力所及除了眼前这几个长满青草与不知名野花的小山岗外,旁边尽是一些稀稀落落的小树林,但是山岗前面不远处分明有几块刚刚收割完的麦地,地里还留着一簇簇整齐的没来得及焚烧的麦茬。

这倒是个适合野外生存训练的好场地!

野外生存需要解决的三大难题:吃、喝、住。由于这次只是体验性训练,最多也就在外呆上个一天半宿,所以这三大难题也就并不太难。

先说喝,我们每个人的军用水壶都在头一天晚上就灌满了开水,现在已成降温解渴的凉白开,省着点对付个一天半宿应该不成问题。

住也容易解决,眼下正是农历六月中旬,大暑将过立秋未至,天气仍然炎热,虽说北方的早晚温差大,但我们是打着背包出来的,就算是睡在野地里,裹着被子也能对付过去。

所以只剩最后一个难题——吃,但吃也难不倒我们。

听老兵说,野外生存靠的是自己的本事——本事大的吃肉,本事小的吃虫,没本事的只能吃草。

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老话:“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话糙理不糙啊!

对于我们这些第一次参加野外生存的新兵们来说,到底能吃上什么心里还画着个问号。

好在有班长和老兵们在,我们这些新兵啊也就有样学样照葫芦画瓢,倒也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

《从军日记》——野外生存

前文中我们曾说过,大同这地方除了盛产煤炭,郊区的野地里还盛产野兔。

而抓野兔既是我们的绝活儿,也是我们日常训练中的娱乐项目。这回野战生存倒是派上大用场了。

只是如今各班带开,人员分散了,抓兔子的难度也升级了。可不管难度如何升级,兔子我们是抓定了。

想吃肉就得拿出本事来不是?那天我们一个班八九个人愣是把一只兔子给追逼的无路可走,最后只好选择跳崖,我们就提前派个人守在崖下等着捡——守崖待兔!

《从军日记》——野外生存

除了抓兔子之外,老兵们还会抓蛇捉老鼠。你瞧咱部队里是不是卧虎藏龙,啥人都有啊!

我一向是抵触吃蛇肉的,更别提老鼠肉了,听着都觉得恶心。

还好那天只抓到了蛇并没有捉到老鼠,而我最终也没有去尝一下蛇肉的味道。

上面说了,本事大的吃肉,本事小的吃虫,啥虫?——蚂蚱呀!

就在我们脚下的这片草地里,不仅有野兔,蛇和老鼠,还有很多不时从草丛飞出又落到不远处的小虫子——蚂蚱。据说全世界的蚂蚱有超过一万种,光中国就有一千多种,难怪各个地方叫法都不一样,还有许多蚂蚱叫不上名字来。蚂蚱大约是北方人的叫法,南方人多叫其蚱蜢或蝗虫。

《诗经》中有一篇《国风•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蚂蚱张翅膀,群集低飞翔。子孙多又多,家族正兴旺。)——这螽斯也是蚂蚱的一种,周南位于今之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看来螽斯是古代中原人的叫法。

《从军日记》——野外生存

蚂蚱,体形如船,多呈绿色或黄褐色,头部尖尖,触角短短,后足发达,善于跳跃。宋代才女李清照有一首词《武陵春•春晚》中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舴艋舟,就是一种两头尖尖形如蚱蜢的小船。

我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在我们安徽老家的农村管这玩意儿叫蝗虫,这可是专门祸害庄稼的害虫,谁成想在这儿倒成了我们的粮食了!其实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贞观二年),唐太宗李世民就曾生吞过蝗虫(此事详载于《资治通鉴·唐纪》),好不好吃不知道,但肯定是能吃的,因为这位盛世明君吞完蝗虫之后,还把贞观之治往后延续了二十余年。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捉蚂蚱比起抓兔子,算得上是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了。我和班上的几个新兵欣然接受了班长赋予的这一神圣使命,我们背着训练用的空爆破筒,来到茂盛的青草地里,重温起儿时捉蝈蝈逮蛐蛐的游戏——忽而俯身跪地,忽而腾空跃起,忽而疾奔,忽而蹑足,总之是手脚并用,童心爆棚。

不大一会儿功夫,爆破筒里便挤满了大大小小的蚂蚱。早就听说过,油炸蚂蚱是一道酥脆可口的美味小吃。可惜这是野外生存,油炸的想法有些奢侈了,用火烤倒不失为另一种好方法。看着班长和老兵们吃得那么香,我鼓起勇气也尝了一下,真的谈不上好吃,可能是我们烹饪的方法简单了些,又或许我的脑子里还是把它当作了蝗虫,总之我都没敢细嚼就直接给咽了下去,好似猪八戒吃人参果——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

《从军日记》——野外生存

光吃荤的也不行啊,饮食得讲究个营养均衡、荤素搭配不是?后来,班长又让老兵带着我们去附近挖野菜。结果野菜没挖到多少,却被我们误打误撞找到了一些农民地里挖剩下的土豆和地瓜。这土豆地瓜可是好东西,烤着吃真香!这一番下来,肚子也填得差不多了,班长召集大家一起讨论关于晚上宿营的问题——看来我之前裹着被子看星星的想法是要泡汤了。

大家七嘴八舌莫衷一是,最终产生了两个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建议:一是砍树搭木屋,二是挖猫儿洞。考虑到砍树有可能会违反我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班长一锤定音——挖猫儿洞。

猫耳洞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发明的一种与猫耳朵形状相似的防空洞,后来又在越战中大显神威。特别是在1984年的老山争夺战——一场以炮战为主的战斗中,这种可以防炮的猫耳洞在当时简直就是避难的天堂。

猫耳洞的防寒效果很好,通常洞内温度可比洞外高十几度,所以用来晚上宿营是再合适不过了。挖猫耳洞也是有讲究的,洞口一般选择设在土质好且背风向阳之地。猫耳洞可大可小,有单兵的也有多人的,这次我们就准备要挖一个可以容纳一个班的大猫耳洞。

《从军日记》——野外生存

有了之前“呼西光缆施工”那般地狱式的训练,如今我们每个人的土工作业水准都上了一个大台阶。这次全班齐动手挖个猫耳洞,那还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啊!很快,我们便挖了一个又大又深的猫耳洞,可以容纳一个班的人分两排面对面半躺半坐地休息。为了晚上休息得更舒服些,我们又找了不少茅草枯叶给洞里铺得喧喧腾腾的,又砍了一些树枝把洞口遮得严严实实,这样做的目的既是为了防寒也是为了防野兽。

几个新兵对于自己的“杰作”相当有成就感,恨不得马上就能天黑好躲进洞里睡大觉呢!我们呆在洞里磨磨蹭蹭不愿出来,要不是外面忽然传来一阵闹哄哄的喧哗声,我们真能在洞里面玩到天黑。

喧哗声是从不远处的小树林旁传来的,原来是好心的G团长把各连的炊事班给召来了。毕竟这次是体验式训练,没必要真让大家饿一整天的肚子。很快,各连炊事班就因地制宜搭起了锅灶,开始野炊,不一会儿空气中便开始弥漫着一股饭香和菜香。从一大清早到现在,我们的肚子里塞进了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唯独是粒米未进。这顿柴火铁锅焖饭真是香啊!连锅巴都被抢了个干干净净,每个人都吃了个肚圆儿!

晚饭后,已是夕阳西下,炊事班的战士们便先回去了。很快,金乌西坠玉兔东升,各班开始进入各自的宿营地准备就寝。我们一个班,拥着被子挤在猫耳洞里或坐或靠,迷迷糊糊也不知道睡了几个小时,忽然听到一声“全体带回”的口令。

当我们打好背包,整好队形,踏上归途时,一轮明月正挂于中天,银辉泻地亮如白昼……

我的第一次野外生存训练就这样结束了。

《从军日记》——野外生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野外   螽斯   猫耳洞   炊事班   蚂蚱   野地   蝗虫   山岗   野兔   叫法   新兵   班长   本事   兔子   老鼠   日记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