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春训子被“无视”,反倒向儿子道歉,原来培养孩子需先律己

相信不少人认同这个观点:有教养的父母,孩子长大后更出色。

陈小春和应采儿的儿子Jasper被很多演员称赞:“他是一个有教养的孩子。”儿子获得这样的荣耀,父母脸上也会有光。

陈小春训子被“无视”,反倒向儿子道歉,原来培养孩子需先律己

有一次,Jasper在录制节目时,陈小春因为儿子做错了一件很小的事情而大发脾气。可是老子着急,儿子却不急。

小小年纪的Jasper显得很冷静,照常根据剧组的要求录制节目。等工作完成后,他拉着陈小春的手,一本正经地说:“你能不生气了吗?”

Jasper稚嫩的话语、冷静的态度,让父亲陈小春马上冷静了下来,并恢复平和的心态。经过良久的思考之后,他主动向儿子道了歉。

Jasper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就连一些成年人也无法做到。这得益于陈小春和应采儿从小的培养。

所以说,有教养的父母才能培养出有教养的孩子。

古人有云:“养不教,父之过。”意思是说,如果生育儿女却没有好好教育,这便是父亲的过错。

古人培养孩子都以律己为前提,而不是以恐吓谋服从。

曹操少年时代,放荡不羁,不务正业。然而,他当官后的表现却让人惊异。

陈小春训子被“无视”,反倒向儿子道歉,原来培养孩子需先律己

曹操二十岁时,担任了洛阳北部尉。他严格执法,凡是违法乱纪之人,不管是不是豪强官吏皆就地正法。

之后曹操又参加了平定黄巾起义的战役,并凭借战功被提拔为济南相。曹操到任之后,打击那些依附权贵为害一方的官吏,而且还禁止了当地许多不良风俗。在曹操的治理之下,州郡治安大大改观,那些作乱贪赃枉法之人纷纷逃到了外地。

曹操后又讨伐董卓,并逐渐扩大自己的势力,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军事政治集团。再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了有利地位,就开始实行“修耕植以蓄军资”的经济方针。

曹操、魏文帝“实行的以许城为中心向四方延伸的屯田,使受汉末战争破坏的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从而积聚了大量的军粮,为北方乃至全国的統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陈小春训子被“无视”,反倒向儿子道歉,原来培养孩子需先律己

鲁迅曾这样评论曹操:“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曹操是一位英雄,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读书、战斗、匡扶汉朝,思想深受儒家影响,崇尚礼仪,并试图以“仁义礼智孝”来教化百姓和行政。

正因为有了他作为榜样,才有了一众杰出的后代。比如聪明伶俐的曹冲,善歌能赋的曹植,一代猛将曹仁,魏国的创始人曹丕。

魏文帝曹丕文武双全,博览群书,21岁做了五官中郎将,也就是现在的部级干部,30多岁以帝王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

他在位七年间,魏国的经济蓬勃发展。在文化上,他不但建立儒家思想教育机构,传播儒家的经典;而且在全国颁布“举孝廉”,以孝作为审核官员的标准。他的一生写下诗歌、散文、赋等作品一百多篇。

陈小春训子被“无视”,反倒向儿子道歉,原来培养孩子需先律己

曹丕与父亲曹操、弟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

曹丕的造诣无疑是父亲曹操的精心培养所成。

曹操当官后心怀天下,立志匡复正义。因此,在孩子的培养方面,他便以东吴的君主孙权为标准,致力于把孩子培养成治国平天下的人才。

他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孙权(字仲谋)继承了父亲孙坚崇尚侠义、雄才大略的优良品质;刘琮则继承了刘表的懦弱性格。所以,曹操认为儿子必须要培养成为孙仲谋的样子。

古往今来,任何人想要修养自身,皆可以《大学》为基础,以《中庸》为原则。父母逐渐完善自身,才能教育好后代。

陈小春训子被“无视”,反倒向儿子道歉,原来培养孩子需先律己

诸葛亮就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平静来修养身心,以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深以为然。

#国学经典智慧育儿#

- End -

作者|鱼非白,一条爱看书爱写作的鱼;有书写作课金牌导师,在各大网络平台发表文章。

图片 | 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即删。

本文由@大鱼带娃 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魏国   东吴   建安   儒家   军资   挟天子以令诸侯   就地正法   儿子   官吏   后代   修养   古人   父亲   父母   孩子   体育   陈小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