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邦:甘做备胎,嫉妒主角的爱,却是《七剑下天山》的精神核心

韩志邦:甘做备胎,嫉妒主角的爱,却是《七剑下天山》的精神核心

提到武侠小说里的侠客,我们总是关注他们高强的武艺、替天行道的侠义,混迹江湖的恩怨情仇,却很容易忽略小说中处于爱情困境的小人物。有些人“工作”上十分努力,实际上却是在掩饰内心的孤独与痛苦,宝宝的苦不是说不出,而是不知道如何表达。

江湖险恶,在一本武侠小说中,如果过于感性只会让他陷入风险之中。这样一类人的命运又会如何呢?请看正文分解。

在中国神话中,掌管姻缘的是“月老”,他有一个法宝,就是红绳,一条红绳便把两个人联系到一起了。有些人天生就连着线,有些人需要月老帮忙牵线,还有些人经常断线,月老也管不了,就交给人间的“媒人”来牵线。

韩志邦:甘做备胎,嫉妒主角的爱,却是《七剑下天山》的精神核心

梁羽生在《七剑下天山》小说里就设计了这样一个人,他不在七剑之列(影视改编后是七剑之一),却是全书感情冲突中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天地会总舵主韩志邦。他极为忠厚、耿直、豪侠心肠,最大的优点是善良。

我刚开始读这个人物以为他只是一个配角,是在别人感情之中担当备胎命运的可怜人。可是越深入了解这个人的成长,越觉得他有情有义,他的真性情让我感动。

作为一个底层创业者,韩志邦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本可以做一个马场场主过着安定的生活,却因清兵入关后侵犯百姓良田,草菅人命,面对清兵的这种残暴的行为,他认为与他提倡的人道主义精神背道而驰,因此他召集了有志之士创立了天地会。近四十岁了,连年奔波,还没有成家。

韩志邦:甘做备胎,嫉妒主角的爱,却是《七剑下天山》的精神核心

韩志邦是一个极其同情贫苦人民遭遇的侠客,他有着崇高的理想,想用自己的行为缓和社会矛盾和尖锐冲突认为宽容、善良和仁爱能解决眼前的问题。可在明末清初的大变革时代里,权力的游戏不断上演,旧时代的官员和百姓想要过安定生活,不得不妥协,反抗者逐渐减少。余下的抵抗人员,也很少与他一样拥有着崇高的理想。

就在这个时候,鲁王旧部首领刘郁芳的名字出现在他的人生字典里。这位被清兵称作“浙南女匪首”的侠客,为了父亲鲁王的遗愿与恶魔势力对抗。

清朝贵族的奢侈及贫民的苦厄的冲突,清兵无耻的、血腥的、残暴的手段,同印在这两个人的内心世界。刘郁芳对于韩志邦来讲是同行者,也是他暗恋的对象。

韩志邦:甘做备胎,嫉妒主角的爱,却是《七剑下天山》的精神核心

然而这位女侠却拥有一段难以忘怀的往事,她有一个童年好友,在钱塘江大潮的那夜,她打了那个男孩,走到江边看见男孩的衣物,以为他受委屈跳江了。(她与男孩之间存在一个很深的误会,男孩其实没有跳江,而是受到大侠杨云骢的嘱托,去了天上拜师学艺,后来成为武功高强的大侠凌未风)

因为这一小段的内心冲突,加上为了一心完成父亲的遗愿,使得刘郁芳心中无法安放多余的情感。

在刘郁芳的困境之外,韩志邦并没有想过放弃,即使撞到头破血流,他始终在尝试融入刘郁芳的生活中。

梁羽生就以此为前提设计韩志邦与刘郁芳两个人在小说里的第一次见面:

“她的父母师父都死了,你是她的师叔,可拿得一半主意。”傅青主问道:“什么人托你做媒?” 武元英重重地喝了一口酒,捋着须说道:“大哥,这个人说起来也不辱没刘姑娘。他就是天地会的总舵主韩志邦。

韩志邦:甘做备胎,嫉妒主角的爱,却是《七剑下天山》的精神核心

这里说的她就是刘郁芳,一群大侠聚在一起讨论着为韩志邦说媒呢。几个老前辈提及韩志邦这个汉子,就谈到一个话题:都四十好几了人了,还没找人结婚,大家为他干着急,而刘郁芳也是一个三十几岁的大龄未婚女青年,就是每次和她提到结婚的事就急。

前辈忙着撮合,众人把韩志邦也拉到了刘郁芳身边。当面介绍刘郁芳给韩志邦认识,刘郁芳的反应是:

也微微笑着,在落落大方中,显得尊贵矜持。

这个时候旁边的长者傅青山看出了内情:

韩志邦真是一个憨直的汉子,大老远来帮助刘郁芳解决问题,但看刘的眼神却在尊重之中保持着距离,这头婚事,看来很难撮合。

刘郁芳与韩志邦第一次“出镜”,就是以众人吃瓜看八卦的心态来演绎的,梁羽生这样设计有何寓意呢?

这种叙述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了刘郁芳有心结,且痛苦地犹如喉中鱼刺一样难以下咽,她烦闷却又说不出来。这个时候的韩志邦又做出了些什么事呢?

他把自己的创业项目天地会全权交给了刘郁芳。也许这是他认为目前可以帮助刘郁芳抵抗敌人追杀,完成父亲遗愿的最好的方式了。

韩志邦与刘郁芳的第一次见面梁羽生用了大半章的文字来说明,韩志邦以简单对话、复杂的表情、草率的决定完成了首次“告白”,而对于刘郁芳来讲,还没有人可以让他敞开心扉。

韩志邦转手总舵主的位置给刘郁芳,也是为了让自己腾出时间来帮刘郁芳解决问题,这份恒心使得韩志邦选择默默留在她的身边“守护”着,哪怕是提供一些情报也好。

韩志邦:甘做备胎,嫉妒主角的爱,却是《七剑下天山》的精神核心

为了帮助刘郁芳除去当前清兵的大魔头,他饶有兴趣地介绍外号天山神芒的凌未风,这人武功高强,使得一种形如短剑的芒刺,尖锐如金铁,刺人很痛。这人剑法了得,但是说话尖刻。

众人包括刘郁芳听得入神,也很期望能有这个人的帮助。但眼前他们还是要先解决一些重要的工作再说。而就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一帮人居然与这位天山神芒凌未风巧遇,而后由韩志邦快乐地将凌未风介绍给众人。

正在他们相见这几日,外敌也侵入到了他们的住所,无奈一行人各自安排任务,逃出被敌人控制的范围。

凑巧的是,刘郁芳、韩志邦、凌未风三人同行。走在荒野,没有旅舍,三人只能住进了石窟,凌未风主动挑起了话匣子,问刘郁芳:

“你不是最喜欢住开朗的地方吗?石窟怎么住得惯?”而刘郁芳马上反应过来,说:“你怎么知道我的习惯?”

凌未风见她反问,微微一笑道:“我是这样猜罢了,小姐们总是喜欢洁净的。”

这位巧遇的凌未风,其实对刘郁芳的事心知肚明,他就是那个儿时被误解的伙伴。行走江湖一方面是行侠仗义,一方面也是为了心中久久未解的心结。

一旁的韩志邦看到两个人款款而谈,心里不觉泛起一种异样的感情。他关心刘郁芳这十几年,为她付出了所有,都不见她回个音。而对于凌未风却是一见如故。

太心疼韩志邦这个老实人,正在承受着一个电灯泡加备胎所有的折磨。

他们两个人似乎也注意韩志邦的表情,时而还关心地问两句:“韩大哥,怎么你这几天来都很少说话?”韩志邦则马上转移话题,说起了这石窟。

三个人在雄伟的大佛和衣带飘举的仙女壁画面前漫步,在抬头谈论又感叹历史的同时,内心也慢慢地沉淀下来,刘郁芳把自己的心事说了出来。因为他觉得眼前这个凌未风太熟悉了,以至于她要拿出来自己精心画过的那幅画。

画中的男孩十五六岁,正是她的伙伴。刘郁芳开始提起她打了男孩的往事,然而她却哑声说道:“这是我的错!”

刘郁芳怎么道歉了,原来刘郁芳的朋友被敌人抓走后,被敌人使出了苦肉计,骗取了情报。而后供出鲁王在杭州的人,导致她父亲的死,其他人也几乎被一网打尽。

韩志邦握着拳头,嘭的一声打在石壁上,说道:“既然他是这样的人,不要说打他耳光,就是杀了也是应该的!”

刘郁芳想说的话并未说完,她在忏悔,因为自己错误判断了自己的朋友,打了他,而致使跳江的事情发生。事实是:朋友在狱中被敌人使用了苦肉计,安排一个人,假扮为他们的伙伴,那个人被严刑拷打后拖向刘郁芳朋友身边,苦苦哀求,并套出了地址。

然后,刘郁芳掠了一掠头发,郑重其事向韩志邦说出自己不婚的原因。

我总带着他的画像,结婚的事情,我连想也没想过!”韩志邦默然不语,过了一会儿,才轻声说道:“你的想法真可怕!”

韩志邦:甘做备胎,嫉妒主角的爱,却是《七剑下天山》的精神核心

而此时,在一旁装作若无其事的凌未风,脸上没有表情,冰冷冷地凝视着远方。正是这样子让刘郁芳大惊,捂着脸,叫出声来:“呀!我好像又看到他了……”

此时,我感觉到了刘郁芳这几十年深深的心结,她甚至把自己折磨到精神错乱,内心始终是绷紧的。而韩志邦也感受到了这种压力的存在,他马上打破尴尬气氛,嚷道:“凌大哥,不要这样看人行不行?给你吓死了!”

就这样的一个夜晚,刘郁芳道尽所有苦楚,凌未风也终于抓住困扰自己的这件事,他知道这也是他的劫难。而对于韩志邦呢?这个老实人,仍旧笑脸相迎,开玩笑似地掩盖着自己的急躁和烦闷,追逐了刘郁芳那么多年,他终于自己原因了,原来是他根本都未曾了解过她的心结,而今天刘郁芳所道出的话中,自己再帮到的又太少太少了。

就是这样的想法,韩志邦决定独自踏上了路,开始追逐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更要解放自我心灵,回归一个侠客的路。他留下一书信:

那几行歪歪斜斜的大字是:“咱是一个粗人,不懂规矩;虽属旧交,不如新知;天地会之事,有吾姐主持与凌英雄相助,大有可为,成功可期。从此告辞,盼望珍重。”抬头一行写着:“拜上刘总舵主”;

刘郁芳叹了一口气说道:“他的心眼儿也太多了,我担心他一个人乱闯,难保不出岔子。

其实,写下信额韩志邦是迷茫的,他要走,但不知道该去哪里。而想要的东西是美好的,却感觉离自己挺远的。

远远望去,只见一头梅花小鹿,在山溪旁边饮水。饮了一会,又咩咩乱叫。韩志邦心想:这头小鹿,孤零零的在这里饮水,一定是失了母亲的离群小鹿,真是可怜。他胡思乱想,慢慢地走过去,自言自语地说道:“小鹿,小鹿,我也是个没有朋友的人,你不嫌弃,我和你做个朋友吧。”

韩志邦在路上经历了一些事,想保护一只小鹿,却误打误撞找到敌人修养伤口的地方,苦战后,意外获得武功秘籍。


韩志邦:甘做备胎,嫉妒主角的爱,却是《七剑下天山》的精神核心

韩志邦这样孤零零的一个可怜人,他真的好寂寞,却又是自己想自找的。一个创始人,性格又如此惆怅,还陷入了一种被情感困住的空虚世界。

然而他也是一个坚强的人,非要用自己的力量来突破,哪怕一个人痛,也不想再麻烦别人。这也说明说韩志邦是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好人。

接下来的日子,韩志邦的日子好运得很,他偶遇受伤的敌人,又获得了《易筋经》这样的秘籍。可是还是解决不了时不时要想念刘郁芳的困扰,他是一个痴情的人儿,他认为自己武功再高也不能解决自己的思念之情。这些好的秘籍也就练习了几个把式,然后就匆匆上路了。

韩志邦是有机会学成绝世武功,独步江湖的。他却中途放弃了,韩志邦这个汉子真不明白一点:凑乎的开始,就是烂尾的一半。所以他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侠客,他是一个很现实的平常人,所以我们才会越读越感动,似乎看到自己的一些行为。

后来,韩志邦与他帮过喇嘛们一起穿越康藏高原,去了西部。

在读者都以为韩志邦因为嫉妒而离开的时候,一连几十个章节,再也读不到他的名字。凌未风和刘郁芳四路在寻觅着他。

而就在凌未风再次遇到困难的时候,那个“负气”出走的韩志邦及时出现了。

韩志邦挽着凌未风,说道“凌大侠,还有几位朋友等着见你呢。”

在韩志邦消失的时间里,他帮助喇嘛们完成了追逐丢失舍利子的任务,又怕敌人知道,所以故意掩盖信息。韩志邦这个人似乎成长了很多,他和凌未风相遇后又敞开了心扉,说出了心结。韩志邦说之前曾经嫉妒过凌未风,而自己也想作为一个成“大事”的汉子,所以把之前只为刘郁芳那样的“小格局”放开了,后来懂得广泛帮助更多的人。这样用爱化解世间的痛苦,更让他感到幸福。

此时,经过两年磨炼的韩志邦,懂得许多,包括缘分。他说:

“你和刘大姐都是我敬爱的人,如果你们在一起,我就会感觉幸福了。”

此话一出,读者五味杂陈,这个韩志邦终于还是做了备胎。但是真想有这样的一个好朋友,处处为他人着想,他的品质也是小说里最真实的存在。别人有主角光环,韩志邦却只有自己最初的那个想法,能遇到和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就是幸福的。想到这里,我不免有些感动。

谁知道,在这一切的背后,韩志邦帮助别人也是掩盖自己的痛苦,他早已经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刘郁芳,甚至是生命。

再往下读韩志邦,居然已经来到了小说的结尾。我始终忘不了他生命最后的那句话:

“刘大姐,我对不住你了!”

这是宝剑刺向他胸口的一句话,也是韩志邦这个人物的一生执念。

正如凌未风所说:“新裂开的伤口,总得有一段时间才能够像旧伤口那样复合。各人遭遇不同,心境有别。对于我来说,我是觉得相忘于江湖的感情更厚更深。”

韩志邦为了救刘郁芳的心,他选择替凌未风去死,他实际也是为了解救自己内心纯真的幸福感:做个好人

韩志邦:甘做备胎,嫉妒主角的爱,却是《七剑下天山》的精神核心


梁羽生最终借鉴了《双城记》的结尾,给韩志邦“升华”了中心思想。

他把韩志邦这个配角人物做了细致的素描,仇恨是痛苦的,而痛苦的仇恨应该用仁爱及人道去化解。这就是梁羽生《七剑下天山》的文学意义。

文学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

《七剑下天山》在侠客与敌人的冲突,与爱情的纠缠,与亲人的思念中,造就了明清侠客大时代的风景,在乱世,一群侠义之心可以改变世界,也可以通过故事影响现实生活中的你。

如果你受困于爱情之中,请记住韩志邦曾经走错的路,改变那些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备胎   天山   武功   天地会   清兵   小鹿   心结   侠客   汉子   大侠   说道   敌人   冲突   主角   痛苦   核心   精神   朋友   体育   韩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