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王水照说苏东坡》

作为一位千古奇才,苏东坡是诗人,是大词人,是古文家,是书法家,是大画家,是政治家……他的出现是很不容易的,是各种社会条件、文化条件以及他个人条件的综合,他的出现是偶然,更是必然。

我读《王水照说苏东坡》

作为政治家的苏轼,他有独立的政治原则和政治立场,王安石做宰相之时,很多人唯他马首是瞻,而王安石变法失败,朝廷起用司马光之际,朝野又都以司马光为首,见风使舵,但苏轼不同,他有自己的政治判断和原则,坚持政治自主,穷其一生都在保持着自己对政治、对社会的责任感。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苏轼不仅做到了达则兼济天下,且做到了“穷”也要兼济天下。他晚年被贬儋州,个人生活已是异常艰苦,仍从事文化教育事业,开启民智,破天荒的培养出儋州第一个进士。

我读《王水照说苏东坡》

作为中国文人的典型,中华文化的典范,苏轼融儒、道、佛思想于一身。面对人生短暂、屡遭贬谪、生命飘忽不定的现实,他总会把握自己,超越苦难,努力去发现苦难中仅存的那一点快乐,看淡一切是非、荣辱、得失,保持自适,保持良好的心态。在他的意识观念里,人生是一个永远不停止的流程,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生命长河中的一个点,喜悦也好,悲伤也罢,它总会过去,所以要永远对未来抱有希望,不断对人生进行调试,以至于苏轼晚年被贬海南岛,依然写出了“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的温情词句。要知道此时苏东坡的生命已接近了终点,但是他的感受却是春天般的感受、年轻人的感受,焕发着生命的热情。

我读《王水照说苏东坡》

作为师友的苏东坡是包容的,在提倡师道尊严的古代,当他的学生张耒和晁补之用“先生之词如诗”批判他的作品时,苏东坡不以为忤,反而鼓励门生自由发表意见,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所以他和他的弟子文风上都不同, 如苏轼是豪放派的鼻祖,他的学生秦观恰恰是婉约派的代表,苏门并没有成为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他虽然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但王安石变法失败去了南京之后,苏轼并没有落井下石,而是与王安石成为了邻居,苏轼的心胸何其宽广。

当然,苏东坡的思想也有其不足之处,苏东坡的政治观点本身存在矛盾性,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经济思想,也没能拿出一套经济政策,但瑕不掩瑜,苏东坡作为中国的千古巨人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我读《王水照说苏东坡》

读完了这部书,我不得不被苏轼这种不偏居一隅,不固执一事,旷达自在的精神所折服,正如本书的作者王水照先生所说:“苏东坡是个全才,在单个领域中他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在人生境界上,在对生活、对世界总的见解上没有人能超过他。可以说千百年来没有人超过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旷达   儋州   海南岛   师道尊严   王水   政治家   晚年   中国   千古   苦难   条件   思想   政治   生命   人生   体育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