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谈论《鬼子来了》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受大学老师影响,我喜欢上了看电影。我们可以从电影中看到多样的生活,可以从电影中看到人对其它世界瑰丽的想象,正如《寻梦环游记》让我看到了人关于彼世的温暖想象……但当我问自己,什么样的电影是可以一遍又一遍观看的,什么样的电影才是我最喜欢的电影?我的答案是当我看完以后,能够让我去思考的电影。

当我们在谈论《鬼子来了》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鬼子来了》正是一部这样的电影。看完《让子弹飞》后,我开始找姜文其它电影来看,搜索的过程中不经意搜到了这部《鬼子来了》。我最开始是被电影的简介吸引了——一部禁片。影片因没有表现出在抗日战争大背景下,中国百姓对侵略者的敌视,仇恨和反抗,反而展示了百姓奴性,愚昧的一面而成了一部不太政治正确的电影。

  于是,我打开了这部电影,观影过程中的我是沉默的,难过的。当看到电影结尾马大三被别人杀害,而旁边站立的同胞只是麻木、冷漠地笑着,我心中除了悲痛还有无限的愤怒。时隔多年,我翻开当年手写的观影笔记,我的愤怒仿佛要从略微泛黄的纸张上跃出。

当我们在谈论《鬼子来了》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在多年前的这篇观影笔记中,我写下的每一个方块字都表达着对社会的失望,我将马大三们的怯弱归结于“崖山之后,再无中国”,不长的观影笔记中透露着我对这个社会的失望。如今再看,我甚至不明白当时自己为什么会对个社会如此失望,大有“这个世界不会好了”之感。

  时光荏苒,我已经不再秉持世界非黑即白的理念。如今,当我在键盘上敲下这些文字,想法和当年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我开始试着将村民看成没有任何修饰词语的人,马大三们不再是淳朴,愚昧的人,他们首先是人,活着是他们最朴素的愿望。他们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是千千万万个我们,他们不应该因为懦弱、冷眼旁观就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当我们在谈论《鬼子来了》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电影饱满的叙事让你在观影的过程中全神贯注。电影模糊性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场景(模糊性是语言学中的一个概念,由于人们认识客观实在的能力有限,所以认识的事物反映在语言中就具有模糊性)。

  因此,我们无法判断《鬼子来了》反映的是客观真实的历史还是艺术真实的历史,但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鬼子来了》为我们认识当时的历史提供了一种可能,尽管这种可能是残酷的,与我们的认识是相悖的,但我们不能抹杀这种可能,那是我们无法割裂的、疼痛的过去。

  电影最后,马大三的头颅在地上滚落几圈停下后,嘴角上翘,留下一个惊悚的微笑。他的笑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这一笑,太过深刻,发人深省。

当我们在谈论《鬼子来了》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与时代对话的电影将会被时代铭记,《鬼子来了》正是这样一部电影。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失望并未减少。当我们打开社交媒体,看到各种对抗化、碎片化的信息,我们是否会下意识地对这个社会失望?是否会不由自主地被他人影响?是否会在网络上做一个暴徒?

  也许正是在这样一个多元的时代,我们才更需要《鬼子来了》这样的电影,它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历史、认识真实的一个视角,它真实地告诉我们,你看,历史可能是这样的。当这些真实突然涌入你的脑海,最开始你可能会愤怒,会失望。但也许你也会以此为契机,去看到更多的真实,看到更多的可能,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辨能力的人。

  最后,你会明白“这个世界会好的”。正如多年后,我可以平静地坐在这里看着当年写下的青涩文字,审视当年那个愤怒、狂躁的自己。我们理应保持怀疑,也应心存信念。正如顾城曾写下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在往后的日子,我仍会回味《鬼子来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鬼子   这个世界   愚昧   中国   愤怒   模糊   失望   当年   多年   真实   笔记   社会   时代   体育   历史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