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球无明星现状实属正常 别再问“何时培养出下一个李娜”了

很多网友包括媒体经常会发起关于“中国网球发展堪忧,李娜是否成为绝唱”等话题的疑问,然而在笔者看来,这涉及的因素之多、方面之广,若真聊起来三言两语是说不清楚的。

其实如果要特别简单和浓缩地讲,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项目的整体发展和群众基础、二是个体球星和竞技成绩。

个人对网球一直有两个基本的看法,以前也在回答和自己的文章里经常说过:一是网球是最具影响力、职业化程度最高、最为国际化的个体体育项目;二是网球对于个体天赋的要求要比人们想象中高得多得多。

而这两句话我想大概已经可以回答很多人的疑问。

1、比如关于李娜之后后继无人的问题。其实这太正常了。李娜当初退役之后,我就预测可能未来的20年内中国都很难再出现具备大满贯夺冠实力的球员,甚至别说争冠了,都很难再出现可以多次进入大满贯赛第二周的球员。

这其实跟一个国家的整体网球发展没有太多直接的联系,超级球星尤其是在网球界,个体天赋是先决基础。比如美国就是典型,网球成长环境和整体基础算得上全球数一数二,然而男子选手方面,桑阿之后再无超一流球员,而罗迪克退役后,连具备大满贯夺冠竞争力的球员几乎都没有,整体乏善可陈,如今新星依然寥寥无几,还靠着老将伊斯内尔在撑场面。

所以每次看到有媒体发出类似“中国网球何时培养出下一个李娜”这种论调的时候,总是不免无奈,因为这种等级的球星真不是靠培养培出来的。

而且因为李娜等出色个体的推动,现在中国的这些年轻的职业球员们所享受到的职业环境已经要比前人好得多,最直接的就是反映在国内的ATP和WTA赛事数量和规格的大幅上升,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得到大量的参加职业比赛、和顶级球员交手、现场观摩最高水平赛事的机会。

2、从整体的项目发展来讲,网球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仍旧称得上是贵族运动,参与门槛较高,场地稀少且并不便宜,装备、培养费用也比较昂贵,对于项目群众基础的扩容和运动人口的增长依然形成极大的制约。

当然还有老生常谈的职业成长环境、中国传统集体竞技培养体制与网球这种高度个体化职业化的属性的天然冲突等等问题(虽然个人认为,在中国,网球已经算是众多项目中改革创新力度走在最前列的一项运动了)。

3、最后聊聊未来可能比较出挑的球员。有其他答主提到了男子的吴易昺。确实前两年还处在青少年阶段的他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但是到了成年组之后,进步速度并不如想象中的快,最实际的目标可能还是看能否超越吴迪,争取突破中国男网单打的最高排名吧。

个人觉得出成绩还是在女子,张帅、王蔷等人还处在当打之年,在目前竞争相对开放的WTA,再争取一次大满贯八强还是有希望的。年轻球员里,目前最受人关注的就是两位2001年出生的王曦雨和王欣瑜,但毕竟成人组和青少年组还是两个概念,她们转到成人组之后发展如何还得慢慢观察。

中国网球无明星现状实属正常 别再问“何时培养出下一个李娜”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中国   成年组   网球   新星   球员   球星   天赋   赛事   青少年   成人   个体   现状   环境   基础   职业   项目   明星   体育   李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