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亚迪汉EV高速对撞极狐阿尔法S视频疑点

文/小彭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亚迪汉EV高速对撞极狐阿尔法S视频疑点

“刀片电池起火爆炸”为标题

昨日,一媒体公布了一则其将比亚迪高端车型汉与北汽极狐阿尔法S进行对撞的视频,两辆车中,极狐阿尔法S采用的是三元电池,而比亚迪汉则使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这也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搭载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EV在碰撞静置48小时后起火爆炸。该事件引发了业内、媒体、网友广泛讨论。在自媒体发布页当中,截止发稿时间,有94万播放量,1.3万的点评讨论。

对此,视频中两款车型的两家汽车产商均做出了回应。

一、企业双方如何回应:

1、北汽回应:真金不怕火炼

北汽也将此作为权威结果进行宣传,称之为"真金不怕火炼","王中之王,舍我其谁。"

2、比亚迪官方回应:冷却液有疑点,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比亚迪在7月25日下午14点对此作出回应。比亚迪在官方平台上的声明上详细的分析了此次碰撞中的一点,其中有一点被比亚迪重点提及——。

比亚迪指出,视频中碰撞车辆的冷却液为红色(红色,行业普遍使用,有导电性)与量产车的冷却液(紫色,比亚迪独有,不导电)完全不同,碰撞车辆被更换具有导电性的冷却液之后,车辆在剧烈碰撞后数天内冷却液渗漏,进而造成线路短路,并引发自燃。

第二点、比亚迪认为视频中所采取的测评方法为非主流、非权威测定方法,非国家及行业标准。

第三点、将安排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和疑点排查。

第四点、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亚迪汉EV高速对撞极狐阿尔法S视频疑点


在网上引起网友的讨论,并提出了质疑,经过收集讨论的疑点,整理出以下几个方面: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亚迪汉EV高速对撞极狐阿尔法S视频疑点

修改前标题:刀片电池起火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亚迪汉EV高速对撞极狐阿尔法S视频疑点

修改后标题:静置2天后汉EV起火

疑点1:上线视频题目更换的人原因究竟是什么?

发布媒体将题目修改,从"比亚迪汉EV高速对撞极狐阿尔法S,刀片电池起火了"修改后的标题为"比亚迪汉EV高速对撞极狐阿尔法S,静置2天后汉EV起火"

分析两个题目修改部分,同样是起火,一个是刀片电池起火,重点在刀片电池上。而另一个重点是在静置2天后整车起火,至于是刀片电池起火并没有说明,也有可能是12伏电瓶电路起火起火导致的。不管是哪个原因导致的?标题上并没有落点在刀片电池上。从八十多万的点击率,以及广泛的讨论来说,落脚点在刀片电池起火上会形成规模效应,作为国内车评一哥来说应该深知标题导向作用。

网友讨论修改题目的动机:

①自媒体通过标题吸引眼球,提升播放率。

②转移事实,将12伏电瓶电路起火原因转化为刀片电池起火。为何转移事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亚迪汉EV高速对撞极狐阿尔法S视频疑点

疑点2: 极狐阿尔法S和比亚迪汉EV碰撞对比合理性?

首先,同为国产品牌,都是新能源汽车的佼佼者,这次两个国内品牌的明星车型对撞实验,最后赢家是谁?俗话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渔翁"是谁?给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还有一句话是"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后者在市场有不错的表现。在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面前,攘外必须安内是否整个汽车行业应该有的阳光氛围。极狐赢了,比亚迪输了,抑或是比亚迪赢了,极狐输了,面对外资品牌强势反攻,我们又赢了吗?


疑点3:是买的新车来做碰撞测试,还是原切割辆车做碰撞测试?

网友争论点是评测媒体是否用新车还是用切割车?

为此网友呼吁评测媒体能够出来回应,对比切割拆卸评测车与碰撞车是否同一台车,提供相应的证明,比如发票、车身号等。

网友观点是如果是拆解重装的车进行碰撞测试,安全性能会极大降低,无法还原厂家量产车的质量,从而整个测评结果就存在不合理性。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亚迪汉EV高速对撞极狐阿尔法S视频疑点

疑点4:测试方式合理性,采取128公里时速对撞测试并非标准时速

网上讨论点是辆车以128公里每小时的时速对撞,没有多少车能够保证汽车完整和驾驶员的安全,也就是说这个速度对撞,大多数汽车会粉身碎骨,死翘翘了。

二者、没有被评测双方官方人员、以及公证人员在场,只是单一评测媒体在场的评测实验。网友讨论点是单方的声音和评测,存在人为左右评测结果可能性。有网友说约上比亚迪、北汽官方人员和第三方公证处再做一次碰撞实验!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亚迪汉EV高速对撞极狐阿尔法S视频疑点

视频中现实的冷却液颜色

疑点5:冷却液是否更换问题。

经过比亚迪官方质疑,网友开始提问为什么碰撞测试中车辆冷却液颜色变成了红色?

是否替换的非不导电成紫色冷却液。这是在哪一个环节发生的事情?网友呼唤评测媒体能够进一步将冷却液替换与否的信息公开。

网友讨论点是如果是评测媒体人为替换,替换的动机是什么?如果知道红色冷却液具有导电性,背后的用意是什么?

第二种可能是评测媒体没有替换,是原厂出产的冷却液,这就需要追寻到采购车辆的信息, 经销网点、生产批号等,生产企业进行检测,汉存在双标冷却液,红色与紫色均用,这些都需要车企重视。

第三种可能是使用的是拆解过的组装车,被拆解后没有原厂紫色冷却液被替换了红色的冷却液,这间接成为了碰撞车辆是否为新车的证据。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亚迪汉EV高速对撞极狐阿尔法S视频疑点

疑点6:起火合理性说明不足:

网友讨论非常激烈,主要体现在如何预知静置车辆着火并提供及时有效的灭火措施。

二者,对于已经完成了碰撞实验的车辆,是否配备了24小时碰撞实验监测技术人员,其合理性在哪?需要提供说明。

三者,缺少碰撞后详细的12V电瓶、动力电池包的检测过程和数据;

四者、燃烧损坏后缺少再次鉴定,12V电瓶以及其刀片电池组成的动力电池包是否有问题,以及检测数据公布。


三、客观结论:

(1)从视频展现的碰撞结果来说,比亚迪汉车身框架强度比极狐低是碰撞实验告诉我们的。作为企业的双方,可以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评测视频所展现的问题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相互学习同行的优点,不断地提升整车的整体实力,彼此合理竞争,不断地助高国内新能源技术实力的护城河,实现新百年第四次工业革命弯道超车的宏愿。

(2)辆车在高速碰撞后,并没有发生燃烧,证明两者动力电池品质是过关,为驾驶人员、乘坐人员提供了足够的逃离时间,这是值得肯定的。

(3)比亚迪汉EV在碰撞后,长达2天后才起火,间隔时间太长,中间有拖离且直接因果不明,评测视频没有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合理解释燃烧起火原因。

(4)行业内评测对撞测试非常复杂,无统一标准,在中保研、中汽研官方测试优秀的前提下,不能以此次评测否定比亚迪汉已经获得官方认证的安全性。

(5)两部车都没有激活紧急呼叫功能;辆车对于后排乘客的伤害都极高;极狐没有激发侧安全气囊;比亚迪的辅助电瓶位置不太合理等等,这些问题需要两个车企重视。

这才是碰撞测试的意义所在:发现问题,改善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品质。


四、说在最后

这个碰撞无论谁输谁赢,都是中国车企新能源比武。无论是比亚迪汉赢,还是极狐赢,评测的都还是国产品牌。比亚迪汉和极狐,技术都过硬,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作为评测机构,需重视媒体的导向作用,传播学之父麦克汉卢的议程设置中谈到媒体的作用,如果我们常常在国内品牌新能源品质问题的舆论环境中,我们处在形成国外品牌优于国内品牌的传播环境中,常常看到国产车企的负面信息,逐渐形成国产品牌的负面认知,这些对于汽车行业发展是不健康的。

我们在看完评测视频后,无法从专业性中获得太多信息,而作为普通观众,在看完视频后会留下核心印象,以及对企业的品牌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这对于车企品牌价值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作为媒体,需要重视媒体的位置,保持评测的客观、公正。

不仅是国产车的碰撞评测,需要外资品牌间、国产品牌与外资品牌间的对比测试,比如比亚迪汉、北汽极狐与特斯拉Model 3对比碰撞。

国产汽车冲击中高端初见成果,比亚迪王朝系列、长城坦克汽车、传祺M系列、红旗H系列等,这些车通过多年的沉淀与努力终于在中高端市场抢回了相当的市场份额,我们应当给予的支持和肯定。

我是小彭,欢迎关注我的频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阿尔法   疑点   冷却液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视频   电瓶   新能源   刀片   车辆   电池   标题   测试   网友   媒体   品牌   官方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