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红楼梦》细节:晴雯被赶出大观园,是袭人告密吗?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这是曹雪芹给袭人的命运诗句,既描述了袭人温柔贤淑的性格,又总结出了袭人的最后归宿。“堪羡”“谁知”等词语,表明她的结局与自己的心愿不一致。

解读《红楼梦》细节:晴雯被赶出大观园,是袭人告密吗?

袭人姓花,原名珍珠,幼小时因为家中贫苦,家里人都快要饿死了,父母不得已把袭人卖给贾府当丫头,换得几两银子活命。

袭人原先是贾母之奴婢,贾母见其心地纯良、尽职尽责,遂给了宝玉当丫鬟。宝玉因读到诗句“花气袭人知昼暖”,就为她更名为袭人。

袭人在《红楼梦》众多女性中,是受非议较多的一位。 许多人认为袭人表面温和却暗藏心机,是口是心非、奴性十足的一个人。特别是晴雯被赶出大观园一事,多数人认为是袭人告密所致,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走进红楼梦去看一看吧!

1、心地纯良,忠于职守

袭人本来有些痴,她服侍谁心里便有谁。她服侍贾母时,心中只有贾母。她服侍宝玉时,眼里心里就只有宝玉。

宝玉性情乖僻,是个混世魔王,袭人用自己的一心一意获得了他的好感。袭人对宝玉照顾得尽心尽力,衣食住行等都为宝玉考虑得十分细致。每晚宝玉睡觉时,她为宝玉盖好被子,用手帕将通灵宝玉包好,塞在被子下,次日带时便不冰着脖子。

解读《红楼梦》细节:晴雯被赶出大观园,是袭人告密吗?

宝玉上学堂时,她叮嘱宝玉衣服、脚炉、手炉已交给小子们了,记得添换衣服和碳不要冻着了。夏天袭人为宝玉做肚兜。

而袭人处事并不只是一味讨好宝玉,她为宝玉的前途担忧,一直好言好语相劝。宝玉上学时,袭人叮嘱:“读书是极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辈子,终究怎么样呢?虽说奋志要强,那工课宁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她对宝玉的劝导中肯贴心,讨厌读书的宝玉也能听进去一点。

袭人摸熟了宝玉的个性,寻找合适的机会向宝玉提出建议。有一次袭人被接回家里,宝玉前去探望。袭人回来时故意说,如今我要去了的话来试探宝玉。

宝玉挽留袭人,袭人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不准再说混话赌咒起誓;二是不准惹父亲贾政生气,要做出喜欢读书的样子;三是不准吃女孩儿嘴巴上的胭脂。她这三点要求都是真心为宝玉着想,这第一点和第三点是为了宝玉的个人形象,第二点是为了劝宝玉读书。宝玉答应了袭人的要求。

袭人尽心尽责,她服侍过的人都喜欢她。

2、做事周全、宽容谦让

作为大丫头的袭人,顾大局、识大体能够受得了委屈。

一天宝玉探望宝钗回来,问晴雯早上特地给她留的包子吃了吗?晴雯说,当时她才吃了饭,就放着了。李嬷嬷(宝玉的乳母)来了,说她孙子爱吃就拿走了。宝玉又问,早上泡的枫露茶呢?丫鬟们说:“李嬷嬷来了就喝了。”

这下宝玉生气了,摔了茶盅,惊动了贾母。袭人说是自己倒茶被雪滑倒了,失手砸了茶盅。袭人解围,一是让贾母放心,二是平息宝玉的怒气,她劝宝玉不要为了一点小事而大动干戈。

解读《红楼梦》细节:晴雯被赶出大观园,是袭人告密吗?

还有一次,宝玉给袭人留了的酥被李嬷嬷吃了。当宝玉问袭人时,她担心宝玉会为这点事情再生事端,便说:“多谢费心,前日我吃的时候好吃,吃过了,肚子疼吐了。她吃了倒好,搁在这里倒白糟蹋了。”袭人一席话转移了宝玉的注意力,一是以免宝玉记起李嬷嬷上次吃东西的事,二是说明自己领宝玉的情。

而晴雯和宝玉闹矛盾的一段最能体现出袭人的宽容谦让。贾府过端午节,宝玉吃过饭回来,晴雯给宝玉换衣服时,不小心把扇子摔坏了,宝玉训斥了晴雯几句,晴雯不服气,两个人吵起来。

袭人来劝解说:“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原是我们的不是。”袭人一句“我们”引发晴雯大怒,说:“连个姑娘都没争上就敢说我们了。”袭人说:“姑娘如果是和我吵,不该当着二爷的面儿。”晴雯不依不饶地继续闹,宝玉生气地说要将晴雯赶出去,晴雯不依,直至袭人下跪求情,事情才告一段落。晴雯被宝玉娇纵,且个性要强,袭人是大丫头,受到冒犯,却能在关键时候受得委屈,息事宁人。

因为晴雯冒犯了袭人,并且比袭人漂亮、针线活好,众人都会怀疑晴雯被赶出大观园,也许是袭人报复晴雯的结果,而且袭人向王夫人进言更加重了大家对她的怀疑。

3、忠心进言,只为宝玉

袭人对贾府有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认为贾府就是她的家。在她看来,贾府给了她好的吃穿和尊荣,所以袭人的出发点是一心为宝玉打算。并且袭人一直爱着宝玉,《红楼梦》第六回写到宝玉与袭人有了肌肤之亲以后,袭人对宝玉的关心更加细致。

解读《红楼梦》细节:晴雯被赶出大观园,是袭人告密吗?

大家对袭人的印象不好,主要源于袭人向王夫人打小报告一事。宝玉挨打之后,袭人向王夫人进言好好管教宝玉。袭人说,因为黛玉和宝钗与宝玉都是表亲,未婚男女在园内一处不方便,为保护宝玉的名声,建议将宝玉挪出大观园。

她的话说中了王夫人的心思,王夫人给袭人加了一倍的工钱和两碗菜,并且有把她作为宝玉的侍妾的想法。

这件事情引起了读者对袭人的鄙夷,实际上,她提出建议的初衷是要保全宝玉一生的名声。在封建时代,男子收几个妾可以,但不能与小姐自由恋爱。袭人的做法也是在她的职责范围和情理之中。

众人把晴雯、芳官、四儿被赶出大观园,都赖在袭人身上,甚至连宝玉也怀疑:为什么单单赶走晴雯、芳官、四儿,怎么没挑袭人、麝月、秋纹的错?

然而袭人的建议只字未提晴雯。《红楼梦》第14回中写道,在王宝善家的告晴雯之前,王夫人根本不认识晴雯,甚至连晴雯的名字都没听过。她对晴雯的唯一印象也只是“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看不上那张狂样子”,可见晴雯被赶走是由于自己的原因。晴雯的个性耿直张扬、嫉恶如仇,多次得罪婆子、丫头,难免遭人报复。

细读《红楼梦》以后,我们就会发现袭人从未在王夫人那里说过晴雯等丫头的坏话。如果是袭人向王夫人告密,说了晴雯的坏话,那王夫人之前怎么对晴雯一点印象都没有呢?所以,晴雯被赶出大观园不是袭人告密。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述的袭人,突出贤德、懂事、识大体,他给袭人安排的结局是幸运的。袭人嫁给了与宝玉交换汗巾子的蒋玉涵,一个温文尔雅的男人,而不是凶狠之人。

解读《红楼梦》细节:晴雯被赶出大观园,是袭人告密吗?

而从袭人的角度而言,她是失落的,她一心想成为宝玉的侍妾并想服侍他一生,但却不能让她如愿。在贾府败落、宝玉出狱时,袭人对宝玉说:“我的心一刻也没有离开二爷。”

也许在她的心里,只觉得宝玉最好。袭人的人生是有缺憾的,但有缺憾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大观园   红楼梦   纯良   宝玉   茶盅   嬷嬷   丫鬟   谦让   缺憾   坏话   丫头   细节   印象   建议   人生   个性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