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三观不同的人讲道理,是最愚蠢的事


和三观不同的人讲道理,是最愚蠢的事

庄子曾说过: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凡夫不可语道。

意思是说和认知层次、三观不同的人,最好不做争论,不做解释,因为认知不同,即使讲了也未必会讲得通,有些道理只讲给能够讲得通的人。

  1. 道理只讲给能讲通的人听
和三观不同的人讲道理,是最愚蠢的事

有关蚂蚱人的故事应该很多人都听过。

孔子的弟子在扫地,进来一个客人,孔子的弟子说,我是孔先生的弟子。

客人说,太好了,我请教你一个问题,一年有几季?

孔子的弟子想,这个还要想吗?于是回答说,当然是四季。

客人摇头,不,是三季。孔子的弟子坚持说是四季,于是两个人争执不下就找孔子评说,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当然是三季。

客人得到满意的答复就走了,孔子的弟子说,一年明明有四季,您为什么说是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那个人全身都是绿的吗?他是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未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能听得懂,你讲四季,讲到晚上都讲不通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道理只讲给能讲通的人听,对讲不通道理的人来最好的做法就是不争,

不争就是慈悲,不辨就是智慧。

二、认知不同,不予争辩

和三观不同的人讲道理,是最愚蠢的事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拾粪的人、樵夫和乞丐三个人坐在一起闲聊,乞丐说:“如果你们做了皇帝会干嘛?”

拾粪的说:“如果我当了皇帝,我就下令这条街所有的粪全部都归我,谁去拾的话,我就去派人去抓他”。

樵夫说:“如果我当了皇帝,我就去打一把金斧头,天天用金斧头去砍柴。”

乞丐说:“要是我当了皇帝,我就什么也不干,天天坐在火炉边吃烤红薯。”

他们三个人,被自己的经历和见识所限制,即使是做了皇帝,干的事情也是自己原来熟悉的那些事。

就像面对一块钻石,有人会惊叹它的工艺,也有人第一反应是考虑它能卖多少钱。

和认知水平不在一条线上的人,别去争辩。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三、跟三观不合的人不要浪费时间

和三观不同的人讲道理,是最愚蠢的事

有句话说,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跟三观不合的人多说一句都觉得是浪费时间。

一个富翁到海边旅游,躺在沙滩椅上休息。

他看到一位渔夫也躺在旁边晒太阳,便问渔夫:“你怎么不去捕鱼?”

渔夫回道:“我今天已经捕过鱼了,现在可以歇一下午!”

富翁继续说:“现在时间还早,你完全可以多捕点鱼,这样就能赚更多钱了。”

渔夫笑了笑:“要那么多钱干嘛?”

“有了钱,你就能像我一样,在这片美丽的海滩上散步、晒太阳。”富翁得意地说道。

“可是我已经在沙滩上晒太阳了啊!”渔夫回答。

两人各执一词,争吵到晚上,也没分出个胜负,最终不欢而散。

其实两个人都没有对错之分,就是三观不同,所处的立场和角度不同,看待事物自然也不同。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中讲:“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三观不一致,人们所处的层次也就大不相同,对待万物也会有不同的态度。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无论是交友还是在婚恋关系中,三观相合始终都是必须要考虑的要素之一。

和三观相合的人才能有说不完的话题,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在以后更长的时间里,两个人才能逐渐的步调一致。

和三观不合的人,或许第一眼还不错,但相处久了,很可能会相对无言。


和三观不同的人讲道理,是最愚蠢的事

愿我们都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上,遇见可以三观相合,认知相同的同路中人,建立长久和谐的人际关系。

以上这些在慧济老师的洛书(九宫)应用体系中都有所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凡夫   道德经   孔子   樵夫   蚂蚱   渔夫   斧头   弟子   认知   乞丐   愚蠢   富翁   皇帝   客人   道理   时间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