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的背后是国家的力量

1、叙利亚12岁女运动员扎扎的故事

东京奥运会上,7月24日的女子乒乓球单打的预赛赛场上,奥地利39岁老将对战一个只有12岁的叙利亚小女孩,上演了一场“碾压式”对决。最终12岁的叙利亚选手亨德·扎扎0∶4不敌39岁的奥地利老将刘佳。、

奥运金牌的背后是国家的力量

这说明她的奥运之旅刚开始就结束了,就只有这24分钟,花费了她将近七年就只上台了24分钟。

奥运金牌的背后是国家的力量

原因是叙利亚内战。

她每年只能参加两三场对外比赛,当地频繁停电也限制了她的训练,水泥地上的破旧球台,是她能得到的最好设施。场馆经常停电,只能靠日光照明。40度的高温,不通风的场地,空调是无法企及的奢望。然而,再艰苦的条件也没有阻挡她对乒乓球的热爱,经过刻苦训练,2020年,11岁的扎扎在西亚区奥运资格赛上突围,获得东京奥运会门票。

在7月23日,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共二百多个国家,一万多名运动员,叙利亚代表团只有6人,显得多么孤苦伶仃,12岁的亨德·扎扎高举国旗,向世界证明他们还在。

中国向她伸出了橄榄枝,邀请她到我国来接受专业训练,不出意外扎扎将会在今年九月进入中国训练,扎扎热泪盈眶,她用自己的努力为自己赢得了未来。

2、东京奥运会女子铅球冠军巩立姣的故事

8月1日,东京奥运会女子铅球决赛,中国名将巩立姣投出20米58的个人最佳成绩成功夺冠。这是巩立姣职业生涯首枚奥运金牌,也是中国田径队在本届奥运会收获的第一枚金牌。

巩立姣在过往三届奥运会上,从未“站上”过领奖台——虽然她在2008年和2012年分别获得了季军和亚军,但这两次均因为其他选手成绩被取消而递补获得。

奥运金牌的背后是国家的力量

赛后巩立姣在采访时落泪感慨道:“感谢国家的栽培,没有国家就没有我的今天。”这不是一句冠冕堂皇的说辞,而是实实在在的真相。培养一个国际水平运动员要花费国家多少人力物力,教练、场地、设备、仪器、医疗、营养等等。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哪来的奥运健儿,哪来的高居金牌榜前列。

3、我国奥运的故事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我们自己也是难民,我们也只有一个6人代表团参加。

奥运金牌的背后是国家的力量

中国的运动员只有一个,他叫刘长春,他只身坐游轮漂洋过海20多天,在比赛前两天左右到达,没有教练,没有营养师,休息也不足,他拼尽了全力,也无法晋级。

奥运金牌的背后是国家的力量

那年的《大公报》上这样说道:“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国运艰难,望君奋勇向前,让后辈远离这般苦难。”如今我们通过先辈和自己的努力,我们做到了。
国家富强,人民有希望,不仅是奥运赛场上,国家在各个方面都有着有目共睹的进步,我们再也不是被侮辱称作的“东亚病夫”,国歌无数次响彻在各个国家,让他们认识到,中国人站起来了!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叙利亚   关山   奥地利   铅球   国家   东京   老将   代表团   乒乓球   中国   运动员   奥运会   奥运金牌   力量   女子   奥运   故事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