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走进中国的捷径

麻将:走进中国的捷径

麻将:走进中国的捷径

有人说,要想读懂中国,学会玩麻将是一种捷径。因为麻将是最真实、最广泛的大众文化,它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其游戏规则是中国人百年来真正的“潜规则”。

据民国时期有关历史档案披露,1949年4月,南京被解放军占领前,蒋介石收拾行装准备逃跑,不料在秘书准备焚烧的废纸堆中发现了民国之初孙中山写给他的《严禁打麻将》的手稿。该手谕对打麻将的结果做了严厉的论述:“赌博之害,废业失事,荡产倾家,损人精神,短人志气,能使廉者陷于贪污,诚者化为诈伪,而奸盗杀之案,亦往往因而发生。不加制约会亡国亡民。”


孙中山的态度,代表了很多中国人对于博戏一类的活动的态度,他们将博戏活动看成是一种使个人走向堕落,使国家走向衰亡的罪恶之举,有关这方面的批判声音之大、言辞之犀利,从古至今从未间断。


最有趣的要数老舍先生,他在自传里谈到,自己23岁左右时曾沉溺于烟、酒与麻将之中,虽然打牌“回回一败涂地”,但只要有人张罗,他就坐下,常常打到深更半夜。他后来在文章中回忆说:“明知有害,还要往下干,在这时候,人好像已被那些小块块们给迷住了,冷热饥饱都不去管,把一切卫生常识全抛在一边。越打越多吃烟喝茶,越输越上火打一夜麻将,我深信,比害一场小病的损失还要大得多。”天长日久,年轻的老舍渐渐瘦弱,痰中往往带血,终于生了一场大病,昏迷不醒。治愈之后,头发全部掉光。从此他才下决心戒除麻将等种种“恶嗜好”,专心读书、教书、写作。


麻将之所以遭到世人如此的冷视甚至痛恨,是因为它长期以来被视为一种害国害民的赌博工具。事实上,这是对麻将文化本质的一种亵渎。世界麻将组织主席于光远先生曾说过一句很中肯的话:“麻将本身的文化魅力无穷,把麻将用于赌博,乃人的问题,而非麻将之过。”

麻将:走进中国的捷径

中国麻将牌千百年来是由多种棋牌活动融合与演变而形成的,然后,在清代道光至清末时期,形成了一套144张牌和每把13张的定型打法,这是正宗的完整的麻将牌。从麻将牌的组合设计来分析,一副麻将牌中的任何一张牌都有着特有的意义和作用,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和意境。


据史料记载,最初麻将牌的图案选取的是《水浒传》中的108个好汉。这与一个名叫万秉迢的人相关,相传他非常推崇施耐庵笔下的梁山好汉,就以108这个数字作为麻将牌的基数并隐喻108条好汉。


麻将:走进中国的捷径

事实上,这种说法颇具文学色彩,颇有几分牵强附会的意味。一副正宗的麻将牌是由六类42种图案组成的,其中有序数牌(含万子牌、饼子牌和条子牌)108张、风牌(即东、南、西、北)16张,箭牌(中、发、白)12张,花牌(春、夏、秋、冬、梅、兰、竹、菊)8张。据一些文化学者的研究发现,这种组合设计不是随意捏造的,而是来源于中国古代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人朴素的宇宙观。


从麻将牌的牌面图案设计来考量,我们不难发现其实麻将牌中的每一张牌的图案都具有某种寓意,暗含了某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诉求。以“花牌”为例,人们通常采用梅、兰、竹、菊为图案。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被人称为“四君子”。“梅”表示高洁傲岸,“兰”代表幽雅空灵,“竹”象征虚心有节,“菊”则暗示冷艳清贞,表现了人们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也是对某种审美人格境界的向往,成为了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而“中、发、 白”3张牌就寓意着 “中正”“发达”“纯洁”之意。


再如,麻将牌中的“一条”(别称“幺鸡”),在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中,鸡是十二生肖中唯一的家禽,足见鸡在古代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古代人甚至把鸡称为“五德之禽”,赋予“鸡”诸多美好的寓意,比如金鸡报晓、闻鸡起舞、吉祥如意、良辰吉日等等。单从“幺鸡”图案的设计来分析,麻将牌中的深刻寓意可见一斑,它寄托着游戏和游戏者美好的心愿。事实上,与其说这些图案是源于设计者的聪明智慧,不如说这就是中国人特有的美学思想的自然流露和表达。

麻将:走进中国的捷径


麻将是中国人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符合中国人文化品味和生活习性,是一种具有大众化特色的游戏形式。它并不是由某个人发明的,也不是某一个地方的专利,在其从起源到定型的发展轨迹中,注入了诸多传统文化的精华元素,致使这种游戏并非是一种简单消遣方式,而是有着深奥的理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它体现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儒家文化传统。从某种程度上讲,麻将算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集大成者,包含了古代的天文历法以及儒家、道家、兵家、阴阳家等各家的哲学思想,无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哪个方面都能在其中找到影子。

麻将:走进中国的捷径

在探讨麻将的发明专利该属于谁的问题上,曾经有人把功记给了中国儒学祖师孔子,但这几乎无从考证。不过孔老夫子倡行类似麻将之类的博戏,却是有案可稽,《论语·阳货》中就有“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的记载。这既反映了孔老夫子的游艺主张,也暗示了作为博戏类游戏的麻将牌与儒学一定有着某种关联。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文化研究中心的专家通过对麻将文化的潜心研究表明,儒学倡导的“和合”“忠恕”“克己”等思想其实处处渗透在麻将游戏的过程中。


譬如“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儒学经典就贯穿在麻将游戏的始终。这里的“从心所欲”即指在打麻将时,每个入局的人,都有着自由操作的广阔空间,谁都不必按照任何一家的指令或既定的程序去出牌,他可以随意改变自己的操作程序,甚至为了控制别人和牌干脆无程序,有时为了减少损失甚至主动“出冲”;他可以兴之所致凭感觉行事,也可以做细致严密分析、察言观色打理性牌;他可以做大牌,也可以成小和。麻将桌上,个人意志得以充分体现,不必向人请示、也无须与别人商量。


“不逾矩”是说麻将虽有各式各样的打法,但竞赛规则却是由入局者共同参与制定,所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规则一经形成,玩麻将的四家都必须遵循约定俗成的规矩去操作,否则“逾矩”,便要被判罚。儒学讲求公允平等,麻将本身于此也体现得较为充分。


儒学倡导的是“中庸之道”,教育人们在“忠恕”的原则下,加强人性修养,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此,麻将的操局者是承袭?是悖逆?从其水平、心态和气势中都能反映出来。通过打麻将,人们可以窥视一个人的心胸和品行,亦即牌如其人、牌品见人品。

麻将:走进中国的捷径


在麻将游戏中,仅有儒学作为指导思想是不能确保取胜机会的。麻将作为一种实战性很强的娱乐工具,要求游戏者一定要有兵家的思想。在游戏中,如调张,疑牌不打,隔巡如生张等都融入了兵家思想,至于在游戏中的猜牌估张等现象,无不体现了游戏者的斗智斗勇。在麻将实战中,牌势只要进入中盘阶段,各家的手牌无时不在起变化,摸打一至二巡牌后,以前的熟张在这个时候可能已经成为生张了,以前认为是安全牌,现在很有可能成为危险牌,此时若舍出,不是被下家吃起,就是被其余的家成和,真是“隔巡如生张,旧安变新危”。


有人说“麻场如战场”一点也没错。“四四方方一座城,东南西北四个人”,两两相对,却是各自为战,在打麻将的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互相防范。上家打了什么牌,你要清清楚楚地记着,留好手里的牌,等待机会吃、碰他的牌;而下家打了什么牌,你更要揣摩仔细,防止给他“ 吃”、“碰”的机会。总之,你的目的是让自己利益最大化,同时让别人捡不到便宜,但在某一方做极大的牌时,另三家又可暂时联合起来共同阻止其得逞。这些特点和古代联众抗衡等兵家思想不谋而合。

麻将:走进中国的捷径

然而,运用上述方法并不一定保证能赢,因为在麻将中还有阴阳家的影响,这极为常见,即使你做到了不急不躁的平和心态,但就是屡战屡败,除了在战略战术上的失误外,很有可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手气不好。所谓手气其实说的就是阴阳家的观点,这是一个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可是凡是玩过麻将游戏的人都无时无刻不感到它的存在,它弄得你不信也得信。


麻将文化是最真实、最广泛的大众文化,它根植于每个国民大众内心深处,它的游戏规则成为中国人百年来真正的“潜规则”中国历史上的诸子百家思想杂糅,发展到如今,要看懂,恐怕不是那么容易,但要用“麻将”作为代表文化,恐怕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有位读过金庸小说的外国朋友,曾经问中国的一位著名文化学者一个问题:“我究竟该用孔孟的原则来看你们,还是用老庄哲学、墨家的侠义来看你们,或者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那位学者颇为幽默又意味深长地回答道:“那些书本上的你全都不用看,你只需学会打麻将,你就看懂中国了。”

麻将:走进中国的捷径


大概很少人知道,毛泽东是如何认知麻将的。他善于利用麻将游戏中的智慧来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在他的遗物中有两副麻将牌,一副为牛骨质地,橙色,装在有金属搭扣的棕色牛皮箱中;另一副为塑料质地,呈淡绿色,装在带拉链的棕色牛皮箱中。他不止一次地高度评价麻将,这绝不是出于个人兴趣的好恶,而是公正、准确、深刻的理性评价。在延安期间,他专门对麻将发表评论。他说:“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第二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三是麻将牌。”“不要看轻了麻将你要是会打麻将,就可以更了解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麻将牌里有哲学哩。”


1949年,当国共谈判代表在北平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之后,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国民党谈判代表刘斐和黄绍。这天天气晴朗,风清气爽,但刘斐的心里却阴霾重重,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无着。这一切都被毛泽东看在眼里,在接见的过程中,毛泽东以拉家常的方式与他们交谈,这使刘斐紧张的心情和缓了许多。后来毛泽东留他们一同进餐,边吃边谈。当谈到个人爱好时,刘斐借机向毛泽东试探道:“你会打麻将吗?”毛泽东随口答道:“晓得些,晓得些。”刘斐接着问:“你爱打清一色呢?还是喜欢打平和?”毛泽东反应敏捷,立即明白了对方提出这个问题的用意,笑着答道:“平和,平和,还是平和好,只要和了就行了。”这一语双关、意味深长的回答解除了刘斐的许多顾虑,从而增强了他向共产党靠拢的信心。于是,刘斐满意地笑道:“平和好,那么还有我一份。”后来,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刘斐却真的定下决心,留在了北平。此事一时传为佳话。

麻将:走进中国的捷径

毛泽东打麻将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单纯为玩而玩。他在紧张的读书、工作、写作之余打打麻将,寓工作于娱乐之中,把打麻将看成带休息的思维和工作。


另外,毛泽东勤于思考,善于从平凡的事情中悟出许多道理,并把它们和现实社会的政治生活联系起来。在打麻将时,他说:“打麻将这里有辩证法,有人一看手中的‘点数’不好,就摇头叹气,这种态度,我看不可取。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打麻将也是一样。就是最坏的‘点数’,只要统筹调配,安排使用得当,会以劣代优,以弱胜强。相反,胸无全局,调配失利,再好的点数拿在手里,也会转胜为败。最好的也会变成最坏的,最坏的也会变成最好的,事在人为!”


不止是毛泽东,其实从麻将中领悟智慧的大有人在。于光远就曾说,他一生中从麻将游戏中学到许多东西。他对知识的学习除去正规教育外的课堂,还包括玩游戏、做科学实验、到图书馆阅读。在他童年时,旧上海很盛行打麻将,他常常为之吸引而驻足观看。麻将游戏中的推演、概率、随机、计算等特性激发了他对数学和哲学的爱好,并影响了他一生的思维和智慧。

麻将:走进中国的捷径


在古代中国人看来,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5种元素构成,这5类物质在天地之间形成串联。他们还认为掌管天上众星的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108位神。据文化学者的研究,麻将中的108张序数牌,就是来源于这种思想。此外,人们又根据方位滋生出东、南、西、北4张牌,据宇宙衍生“天、地、人”三界的说法,创制了代表“天、地、人”的 “中、发、白” 3张牌。东、西、南、北、中和天(发)地(白皮),共同构成了一个真正的天圆,这正是古人心目中的宇宙的形态。后来,人们依照一年有四季,又创制出“春、夏、秋、冬”4张牌。由于“梅兰竹菊”分别占尽春、夏、秋、冬,人们又衍生出“梅、兰、竹、菊”4张花牌。最后,人们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四季轮转交替等思想,规定了麻将的游戏规则。

麻将:走进中国的捷径


象棋的棋子等级分明、步伐有别,在棋盘上拼杀时杀气毕露,以吃子和“将军”为首要目的,俨然一幅军事攻伐图。当一方的将或帅被困于九宫格时,输赢已定,征战就戛然而止。


围棋只有黑白两色,没有级别划分,没有功能规定,随着棋盘上经营空间的扩大,棋从有限空间进入无限可能,然而在攻城略地的过程中,所有局势尽收眼底,最终以地盘大小决胜负。


扑克牌的大小一目了然,小不胜大,在玩的过程中智慧与合作固然重要,然而运气的成分也不可缺少,否则一手小牌,恐怕无论如何也赢不了。


麻将却讲究和谐,你手上的牌身份平等、大小相同,所有的牌都能在不同组合中起作用,你看不到对手们的牌,也不必按既定程序出牌,赢牌的方式也千变万化,但最终是要理顺、有序,让13张牌呈现出和谐境界……

麻将:走进中国的捷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中国   麻将   阴阳家   麻将牌   组合   兵家   儒学   寓意   捷径   平和   图案   中国人   思想   代表   文化   体育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