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届、16年:别了,默克尔

2019年6月18日,德国首都阳光明媚,午后最高气温逼近30摄氏度。这一天对刚上任不久,曾是喜剧演员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意义非凡,他来到柏林,准备会见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女人:安格拉·默克尔。

意外还是出现了,但并非发生在泽连斯基身上。

当两人正向上升中的国旗行注目礼时,默克尔忽然颤抖起来。为了显得镇定些,她皱起眉头,双唇紧闭。

4届、16年:别了,默克尔

图源:彭博社QuickTake

抖动更剧烈了,以至于默克尔不得不多次将双手交叉放在肚子上。这个手势有双重作用:一是为了稳住前后晃动的躯体,保持平衡;二是掩饰紧张

那次会晤后,默克尔向媒体解释称,晃动是由于天气太热,身体缺水导致的。

9天后的一场活动上,站在德国总统施泰因身旁的默克尔再次颤抖起来,她用右手按住左臂,试图稳住身体。

还是2019年,7月10日,与芬兰总理出席军事荣誉颁奖典礼时,默克尔又抖了起来。那时,她身体抱恙的传闻已经人尽皆知,站在后面的官员纷纷用余光观察这位女总理,既担忧又好奇。

一个月内三次颤抖,人们忽然意识到,“铁娘子”默克尔和自己一样是个普通人,也会生病和衰老,也会在重要场合失去对身体本能反应的控制。

4届、16年:别了,默克尔

2018年,默克尔宣布将不再寻求连任后,走下基民盟讲台, 图源:GettyImages

那时默克尔64岁,前一年刚刚宣布将不再寻求连任执政党基民盟(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这意味着到了2021年,她将迎来自己作为德国总理的落幕,为16年的执政生涯画下句号。

“德国是联邦制,总理通过议院产生,而且总理的任期没有限制。只要党派在议院中获得多数席位,就可以一直连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副会长孙立新向本刊解释。

人们常说,童年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这在默尔克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成长于东德和苏联的统治下,默克尔从小就学会保持低调和谨言慎行,还从父亲那里习得了功利般的务实态度。

这些性格特点在进入政坛后均为她提供了不小帮助。只是,随着在位时间越来越长,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她在性格上的优势也逐渐暴露出问题。

4届、16年:别了,默克尔

默克尔的背影 图源:视觉中国

欧洲媒体喜欢叫默克尔“妈咪”,任职时间已经超过联邦德国元老阿登纳,仅次于自己的“老师”赫尔穆特·科尔,“妈咪”如今变成了“祖母”,也该歇歇了。



“你就不能表现得友好点?”

1954年,德国分裂为东、西德五年后,默克尔在西德汉堡市出生了。

那时,默克尔的父亲霍斯特·卡斯纳是一名路德派教堂的公职牧师,在默克尔出生仅仅几周后,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偕妻子和女儿移居到苏联管制下的东德,并继续在那里做一名神职人员。

之所以称其为大胆的决定,主要是因为“从西到东”实属小众——那一年,大约20万人从民主德国(东德)逃到了联邦德国(西德)。

可大多对卡斯纳有所了解的人,认为这一举动并非完全不可理喻,在东德教堂,卡纳斯可以做到比西德更高的职位,而且他对东边的价值观也并不反感。

4届、16年:别了,默克尔

默克尔与父母的合影 图源:《时代周刊》

最终,卡斯纳一家定居在滕普林市的瓦尔德沃夫,这里也成为默克尔早年生活的中心和青少年时期的成长之地。

艾丽卡·本是默克尔小时候的俄语老师,在本眼中,小默克尔不像同龄人,从不打扮得花枝招展,穿得十分朴素,以至于有同学嘲笑她是“灰老鼠”。“她的发型也特别不可思议,就像扣在头上的一口锅。”

很多与其有交集的人都赞成,默克尔从小就是一个性格沉稳的“小大人”,从不轻易外露情绪,这导致她在学校里并不起眼。在同学的印象里,默克尔从未有过男朋友,属于“没被亲吻过的一族”。

8年级时,本将默克尔招进了自己的俄语俱乐部,训练她参加东德全国俄语比赛。

4届、16年:别了,默克尔

中学时期的默克尔 图源:YouTube/ The making of Merkel

在一次俄语短剧排练中,默克尔扮演的角色需要给前来串门的客人倒杯水。本记得,默克尔总板着脸,自己必须一遍遍提醒她,给客人递水时要保持微笑,“你就不能表现得友好点吗?”

尽管性格低调冷淡,但默克尔学习成绩优异,还多次获得全国奖项,因此深受本的赏识。



“她从不挑战权威”

身为一名来自西德的神职人员的女儿,是一件既幸运又不幸的事。

幸运的是,由于在汉堡有亲戚,默克尔一家经常能收到一些在东德买不到的商品和食物,有时还包括钱。

不幸的是,由于宗教在政府之外具有一定独立性,宗教组织在东德政府眼中一度是西德间谍般的存在,这也使得默克尔一家很长时间都处在监控中。

4届、16年:别了,默克尔

1989年的默克尔(右),中间是她未来的第二任老公绍尔 图源:AFP

也许是受父亲影响,尽管受到“特别对待”,默克尔并没有对东德体制感到多么反感。1991年,那时已经从政的她对摄影记者赫林德·科尔布尔回忆,“我从来不认为东德是我的家乡……但我决定接受在东德体制下的生活方式,不和国家对着干。”

2005年为总理竞选宣传时,默克尔更是直截了当地说,“那时,我决定如果(东德的)系统变得太糟,我就逃走,如果没有那么坏,我不会和它对着干。我怕被迫害。”

青少年时期与默克尔熟识,两德统一后成为滕普林市市长的乌力奇·施奈克曾向《纽约客》表达对默克尔微妙的不满。

与默克尔父亲不同,施奈克的父亲虽然也是一名新教神职人员,却公开反对东德体制。施奈克也拒绝加入大多东德孩子都会参与的“自由德国青年团”,因此没能完成高中学业,前半生都生活在阴影中。

4届、16年:别了,默克尔

1971年,默克尔在参加奥数竞赛时和大家合影 图源:GettyImages

“默克尔之所以能在莱比锡大学拿下量子化学学位,主要是因为她从不挑战权威,并且在‘青年团’表现得出色、活跃。很多人说她加入‘青年团’是被迫的,但我的实际行动证明,你可以不参加。”施奈克说。

另一位东德时期的反对派神职人员雷纳·埃佩尔曼拒绝批评默克尔的“投机主义”——默克尔曾经公开承认加入“青年团”是出于对自己未来的务实考量。“那时候到处都是告密者,人们因为害怕,从来不表露出真实想法。”

埃佩尔曼表示,都是告密者的环境使东德人学会了三思而后行,说话之前多听、多看,以免祸从口出。“东德人因此就像棋手,从政后的默克尔也一样,考虑事情很全面。”埃佩尔曼对《纽约客》说。

很多专家及媒体也认为,青少年时低调沉寂的性格,在默克尔今后长达16年的执政生涯中,确实起到了不小帮助。


她才是抓住了统一红利的人

1989年11月9日晚,东德政府宣布公民可以申请访问西德,柏林墙被迫开放。终于,同根同源却因意识形态被迫分离40年的两德人民,再一次像一家人似的互通往来。

4届、16年:别了,默克尔

1989年11月10日,右侧的西德人帮助东德人翻越柏林墙 图源:美联社

那时,默克尔36岁,在东德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工作。她是所里搞“理论化学”的唯一女科学家,对世界和科学都充满求知欲。只是,默克尔经常抱怨接触不到西方的文献及科学家。

在过去十来年里,她对东、西德的认识早已逐渐发生变化。

1985年,二战结束40年之际,时任西德总统冯·魏茨泽克发表了一场里程碑式的演讲。演讲中,魏茨泽克坦言德国对大屠杀负有责任,德国只有接受过去,才能重新定义自己的身份,面向未来。

出于舆论封锁的原因,东德人并不知道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演讲,但是通过在教会的关系,默克尔得到了一份演讲稿复印件,读毕,便被深深震撼和吸引。

4届、16年:别了,默克尔

时任西德总统冯·魏茨泽克在二战结束40周年的活动上讲话 图源:网络

1986年,获批后的默克尔去西德汉堡参加亲戚婚礼,坐着异常舒适的火车,窗外飘过的西德与日渐衰弱的东德形成鲜明对比。

那次旅行后,默克尔坚信东德的体制注定“在劫难逃”,但考虑到家人,她还是回到了东德。

按理说,对西德充满好感的默克尔,本应在1989年11月9日,加入发狂般的人群,穿越高墙,涌向西柏林。但那晚,默克尔却坚持和朋友履行每周四的“例行公事”——蒸桑拿。

蒸完桑拿,默克尔经伯恩霍尔街检查点进入西柏林,轻描淡写地转了一圈后,速速回到家中——她不想耽误第二天的工作。

为了研究所的枯燥工作而放弃庆祝历史,这十分默克尔。正当大家拿她“书呆子”般的行为打趣时,谁也没料到,默默离开人群的她才是那个真正抓住了统一红利的人。

两德可以互通往来后,各类政党开始崭露头角,相互角力。政坛的动荡意味着不确定性,但换个角度看,这也是一种机会。

大概是想到在东德研究所继续干下去的未来并不明朗,默克尔决定主动出击。凭借着科学家的理性思考和青少年时期加入“青年团”的“务实”心理,她紧紧抓牢每一次机会,在并不熟悉的政坛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4届、16年:别了,默克尔

1990年的默克尔 图源:GettyImages

推翻柏林墙后一个月,默克尔来到新成立的“民主觉醒”党总部,希望谋得一份工作。由于没有从政经验,这位后来的国家总理,在当时只能做一些安装电脑、整理文书之类的杂活。

之后,凭借着沉着冷静的行事风格和过人的学习能力,默克尔迅速获得了党领导的赏识。

机会很快到来,加入“民主觉醒”后不久,这个小党就与在东德执政的基民盟(东德地区的组织)合并,默克尔顺理成章成为东德最后一任执政党的一员。

1990年底,在两德统一后的第一次大选中,默克尔进入联邦议会,随后,又在东德最后一位总理引荐下,加入了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科尔的内阁,先后担任了妇女和青年部部长及环境、自然保护和反应堆安全部部长。

4届、16年:别了,默克尔

1991年9月25日,还是妇女和青年部部长的默克尔在飞机上 图源:视觉中国

1999年底,受政党捐款“黑金案”影响,基民盟主席朔伊布勒放弃竞选党首一职,于是在2000年4月的埃森党代会上,默克尔坐上了基民盟党首位置。随着基民盟在2005年“险胜”拿下大选,默克尔成为了德国历史上的首位女总理。

“默克尔作为一名新教徒,来自东德,还是一名女人,颇有些‘外来人’的意思。”社会民主党党员、前汉堡市议会议员托马斯·鲍尔告诉本刊,2005年默克尔刚上台时,民众并不看好她。

“尽管那时社民党和绿党等比较偏左的党派已经有了平权意识,像在我们社民党内,女性成员几乎占到了4成。但女性做到默克尔这么高的位置,确实少见。”鲍尔说。

那时,民众和政客管默克尔叫“Mutti”(妈咪),代表着一种讽刺和不信任,“女性擅长家长里短,能带领整个国家?”


务实的背后是短见

默克尔自然不喜欢“妈咪”这个外号,她又不傻,知道其背后的含义。

4届、16年:别了,默克尔

默克尔从1991年到2013年的发型变化 图源:视觉中国

所幸,见证了默克尔在处理内政、外交和危机时的表现,民众对她的支持时高时低,并最终落在一个比较正面的区间。“妈咪”也从讽刺转变成了带有一丝温情的称呼。

默克尔上任后的首个重大挑战,大概就是欧洲债务危机了。2008年,次贷危机在美国爆发,随后突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欧洲同样未能幸免,希腊成为了首当其冲的目标。

当希腊经济处在生死存亡之时,默克尔起初并没打算伸出援助之手。2011年,她甚至还否决了一个由美国和法国主导的纾困计划。

“默克尔拒绝帮助希腊,是因为她想把钱留在家中,就像妈妈一样。那时,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在纾困计划中出的钱也是最多的,那是德国纳税人的钱,她不想惹选民不悦。”鲍尔解释道。

此外,欧债危机使欧元贬值,“弱欧元”对经济依赖出口的德国其实是好事,这似乎给了默克尔更多不作为的理由。

4届、16年:别了,默克尔

默克尔站在欧盟旗帜前 图源:网络

据外媒报道,整个危机过程中,这位科学家出身的女总理任由自己掩埋在经济数据和图表里,除了表示“不帮”外,她保持沉默,拒绝对外透露任何想法。

2009至2011年担任德国国防部部长的祖·古腾伯格曾将这种行为称为“具有权谋色彩”。

古腾伯格认为,默克尔有等待出现更多可能的耐力,并能把自己的想法隐藏在迷雾之下,这样她就可以在没人注意到的情况下,屡次改变主意。

最后,在其他欧洲领导人和奥巴马的压力下,默克尔终于支持了一项欧洲央行的救助计划,通过购买债券阻止希腊主权债务违约。作为交换,希腊等其他接受帮助的国家承诺出台更严格的预算政策,并接受欧洲央行的监管。

“默克尔改变主意帮助希腊,一方面是因为那时的民意大概五五平分,另一方面她也意识到如果欧元因此瓦解,欧洲各国将因重返原有的货币体系而崩溃,想明白希腊破产对德国无益,自然也就帮了。可以说,默克尔是十分务实的,都是从德国和自己(选票)的利益出发。”鲍尔向本刊解释。

4届、16年:别了,默克尔

2015年,德国多特蒙德的火车站,当地人挥舞着欢迎难民的标语 图源:网络

如果默克尔做事一直以自身利益出发,她为什么会在2015年决定打开国门,接收难民呢?毕竟,这一举措直接在欧洲范围内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及经济问题,甚至促进了极端、极右主义在欧洲大陆的滋生,最终导致默克尔和基民盟支持率大幅下跌。

这一步,走得十分“不默克尔”。

对此,鲍尔解释,其实在2015年的夏天,德国民间对以叙利亚人为主的难民普遍持同情态度——德国也是从分裂阴影中走出来的,因此比其他欧洲国家更能共情。

其次,那时侯大量难民聚集在布达佩斯的火车站等待前往德国,给匈牙利政府带来了不小麻烦。民意普遍支持(那时大家没想到难民有那么多)外加周围国家的催促,默克尔最终决定接收难民。

“难民危机反映出了默克尔的短板,确实,务实的‘投机主义’可以解决眼前的危机,但这却让她丢掉了长期规划的能力。如果默克尔能想到这么多难民带来的潜在影响,就可能做出不同选择了。”鲍尔说。

4届、16年:别了,默克尔

2015年,默克尔与一名难民自拍 图源:EPA

为证明默克尔的短视,鲍尔继续补充道,当一个人没有自己的长期目标时,当然会倾向于听从他人意见,这也是为什么默克尔这么重视民调。

“欧盟现在经常因为不能得到所有成员国的一致赞成而通过某项提议,导致效率低下,法国总统马克龙就会从长远考虑,想将‘所有国家一致同意’改为‘多数国家同意’。在默克尔口中,你很难听到类似的建议。”

记者兼小说家彼得·施耐德也曾描述过默克尔的缺乏远见,“她就像在雾天开车的司机,只能看见眼前五米,因此只能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走,不能说太多。”


“政坛夫妻”

说到德国的外交,不得不谈普京。这两位拥有相似背景,同样“超长待机”的领导人竟被外界嗑出了“CP感”。默克尔的官方传记作家就曾说两人像对夫妻。

只是,这对政坛“CP”初次交锋时可没多少浪漫气氛,甚至充满了“明争暗斗”。

4届、16年:别了,默克尔

2002年的普京和默克尔 图源:网络

2006年1月,刚就职不久的默克尔第一次以总理身份访问俄罗斯,在克里姆林宫,精力充沛的普京递给了她一只毛茸茸的小狗。过了好一会儿,德国外交顾问霍伊斯根趁人不注意,将狗夹在腋下带出了场地。

1995年,默克尔曾被一只猎犬咬伤膝盖,默克尔怕狗也几乎是人尽皆知的秘密。舆论认为,情报人员出身的普京肯定知道这件事。

2007年1月,在黑海度假胜地索契,两位领导人再次会面。门忽然打开,一只黑色拉布拉多犬冲进房间,闻了闻默克尔后躺在了她脚下。默克尔顿时像“冻”住了似的,尽管强装微笑,但还是散发出掩饰不住的恐惧。普京在一旁双腿打开,靠在椅背上悠闲地看着一切。

4届、16年:别了,默克尔

2007年1月21日,俄罗斯索契,德国总理默克尔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官邸举行了会晤 图源:视觉中国

据在场人员回忆,当时很多德媒记者恨不得冲上去教训普京。

会面结束后,默克尔对媒体分析普京的行为,十分犀利:“他想证明自己是个男人,掩饰自己的恐惧。俄罗斯一无所有,没有成功的政治也没有成功的经济,只有这些(恶作剧)。”

这种分析不无道理。如果以言情剧的角度,这两个人就像出身相同,人生轨迹却大相径庭的男女主角,“穷小子”普京总想恶搞一下“富家女”默克尔。

默克尔和普京都曾生活在苏联统治下,柏林墙的倒塌对前者而言是种解放,对曾在苏联情报机关机要部门工作过的后者则是创伤。

普京放狗更像是给默克尔一个下马威,更何况在默克尔第一次访俄期间,还会见了俄反对派人士。

两人关系有所缓和是在2008年。那时,美国希望将格鲁吉亚和乌克兰拉入北约,成为西方在俄罗斯南部的前哨。这给普京造成了极大压力。

独排众议,默克尔选择站在普京这边,反对北约东扩。一些专家认为,这和德国及俄罗斯的相同历史有关。在原东德地区,不少人甚至可以同情俄罗斯对不断逼近的西方势力的不安。

孙立新认为,默克尔的反对也考虑到了德国自身的国家安全。“地理上,德国属于欧洲中部,坐落在西欧与俄罗斯之间。法国、英国或者其他偏西一些的国家对俄可以强硬点,但德国不敢,因为一旦和俄国闹翻,它就会马上受伤。”

4届、16年:别了,默克尔

2013年的G20峰会上,普京为看节目的默克尔披上一条毯子 图源:美联社

总之,默克尔的反对让德俄关系出现转机,此后两人每次会面,普京的态度明显温柔起来。一次,在全球媒体的镜头前,普京亲手将一条毛毯披在默克尔肩上。默克尔先是一惊,随后笑了。

经过多年磨合,两个人和两个国家的关系也渐渐明晰。地理上,德国是西方(欧)和俄罗斯的中间地带,价值观上,默克尔是普京与西方领导人的调和人。

当然,“夫妻”难免闹矛盾。2013年乌克兰危机,默克尔作为西方世界最适合与普京沟通的领导人,开始就乌内战与其展开对话。强硬的普京毫不让步,默克尔说了句“奉陪到底”。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两国外交降到冰点,两人关系也紧张起来,总是在电话里吵架。

前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展开了一系列对欧盟的抑制手段。俄罗斯和德国都深受其害,自然而然又走到了一起。

4届、16年:别了,默克尔

图源:Sputnik

2018年,默克尔再次访俄,普京手捧一大束粉白鲜花,站在官邸门口等待着她。之后,德俄之间的双边贸易增长迅猛,默克尔不顾美国反对,执意推进与俄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工程。

8月20日,默克尔最后一次以德国总理身份会见普京,普京再次为她送上一束鲜花。两人在国家之首位置上看着彼此从中年走入老年,不知道想起以后打交道的不再是默克尔,普京会不会感到不舍。

德中、德美关系同样十分重要。虽说由于历史,默克尔对中国也有所共情,但《默克尔传》作者斯蒂凡·柯内琉斯认为德中关系主要还是以经济为基础。

默克尔对美国的态度,如同历史上大多时间一样,既要依赖,又想摆脱。特朗普对德国的重点打击更是加速倒逼后者的“战略自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认为,今后德美关系的定位应该是“伙伴”先于“盟友”,“平等”先于“追随”,“合作”系于“博弈”。


德国需要领导,不是妈咪

经历过独裁的纳粹统治,德国人对任期很长的领导人其实是有所忌惮的。

孙立新用默克尔的“老师”科尔举例。

4届、16年:别了,默克尔

1993年2月28日,时任德国总理科尔搭着默克尔的肩膀 图源:视觉中国

当科尔在两德统一后寻求第四次连任时,民众就已经不大能容忍了。“大家说科尔,如果你再连任就要超过共和国元老阿登纳了。阿登纳作为现代联邦德国的创建者,干了12年,有这个资历,你作为后起之秀,怎么能超过前辈?”

“科尔第四次成功连任,超过阿登纳后,民众又有了新的恐惧——如果再干下去,他的任期恐怕会超过俾斯麦(19年)。德国民众对俾斯麦既佩服又恐慌,虽然他治国确实有一套,但本质还是一个大独裁者,形象专横暴力。科尔要是超过俾斯麦就是新独裁。”孙立新对本刊说。

默克尔却很少在民众中激起类似的担忧。鲍尔将其归功于默克尔低调、务实的性格。不像其“前任”施罗德那样经常上电视,接受采访,媒体对于默克尔的私生活了解十分有限,就连现在也没人说得清默克尔放弃科学,进入政坛的真正原因。

“默克尔干了这么多年,对20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她和总理是划等号的。早上起床时她在那里,睡觉前她在那里,第二天她还在那里。最重要的是她不贪污,没有丑闻曝出,慢慢地,德国人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习惯她了,就像妈妈一样。”

4届、16年:别了,默克尔

2018年6月9日,加拿大拉马尔拜,七国集团峰会上,德国总理默克尔等国家领导人与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交谈

社会中,还有人把默克尔的超长执政时间归功于“拿来主义”——默克尔经常将其他党派的议题变成自己的,比如绿党的反核能倡议。

孙立新认为这使基民盟的选民基础越来越大,也使该党从一个中偏右的党派变成了中立党派。到了2017年,与基民盟多次组阁的社民党忽然意识到自己快被默克尔“同化了”,为了不变成小透明,死活要推举舒尔茨为下届总理候选人,挑战默克尔。

另一边,还在感慨默尔克像母亲的鲍尔话锋一转,表示她已经执政这么多年了,都是老政策,民众也有些厌烦了。“现在,德国不再需要一名‘妈咪’,而是需要一名领导,带我们走出危机。”


文 | 刘六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俾斯麦   联邦德国   东德   希腊   西德   俄罗斯   欧洲   德国   政坛   难民   别了   中国   民众   总理   危机   国家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