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六七下架一月后重新回归,标题大改,刺客不配作为文化输出?

大家好,我是简漫社的简单同学!

月余前的《迪迦奥特曼》全网下架事件,想必大家还有点印象,毕竟当时上热搜的频率都已经赶上了国内某些经典,诸多网友向往“光”的热情也极大的体现了出来。与之相比,同时期下架的国漫之光《刺客伍六七》就显得有些“可怜”了。

作为和迪迦同时期下架的作品,“刺客伍六七”虽然算不上无人问津,但是为其发声的人与迪迦相比差别明显,即使明白两部作品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和受众的不同,部分国漫迷还是为其难过了一秒。

伍六七下架一月后重新回归,标题大改,刺客不配作为文化输出?

就像下架时的低调一样,如今作品的回归也显得悄无声息。只不过和当初三天之内就重新上映的《迪迦奥特曼》不同,伍六七做了部分内容的调整,而最明显的莫过于标题上的“刺客”二字被去掉了,而这也刺痛了某些观众的心。

《伍六七》不再有“刺客”

9月末《迪迦奥特曼》和《刺客伍六七》突然下架,官方并未就此事作出过任何回应,而是换个角度表示“支持优质动画的播出”,这表明被下架的作品无疑是存在一些问题的。迪迦在大众的压力之下粗糙的修改之后于三天之内重新回归,而《刺客伍六七》则是经历了长达一个月时间的整改

在此期间,漫迷也猜想过各种可能性,最大的原因大概还是今年四月份某官方针对部分动画的内容提出“存在血腥暴力行为”等问题的表态。有漫迷在担心伍六七第一季不能回来的同时,也在担心故事内容会被改动得面目全非。

伍六七下架一月后重新回归,标题大改,刺客不配作为文化输出?

好在《刺客伍六七》第一季终于还是回来了,而且内容方面只是做了小范围的调整,修改了一些诸如“街霸蛋”之类的字幕配音,同时对一些关键镜头进行了打码处理,并不影响观看体验,基本上只是让稍微有点外露的话题变得正经了一些而已。

内容上的修改问题不大,但如今的标题却让观众感觉到明显不对味了,第一季的标题被改成了《伍六七》,去掉了“刺客”二字,部分漫迷感觉灵魂没了。

伍六七下架一月后重新回归,标题大改,刺客不配作为文化输出?

倒不是有人矫情,而是“刺客”二字在第一季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人是事也是情

2018年一部名为《刺客伍六七》的动画横空出世,新颖的题材加上别具一格的画风吸引了诸多漫迷的关注。同时这也是为数不多的完全以“刺客”这一不算正面的人物形象为主角的动画,出于对这一神秘职业的好奇,很多人就此入坑。

对于这个IP初期发展来说,“刺客”二字非常重要。第一季是围绕着伍六七的刺客生涯来刻画的,重伤失忆的玄武国第一刺客,重新踏上成为一个刺客的道路,这是一种职业,也是主角伍六七曾经的身份标志

伍六七下架一月后重新回归,标题大改,刺客不配作为文化输出?

第一季的主要介绍的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刺客的种种要素,以及主角在刺杀活动中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想要成为一名专业的刺客,需要摒弃很多东西,制作者偏要反其道而行,以一个刺客的视角讲述一系列的温情小故事。

伍六七在失忆之前是第一刺客,失忆之后却变成了一个温情的人,这到底是骨子里的性格还是失忆带来的改变,自然需要观众去发现。

伍六七下架一月后重新回归,标题大改,刺客不配作为文化输出?

汪疯和猫小咪之间跨越种族的爱情,最强阿婆对孙子的爱,美少女可乐的身世,带我们了解了身为一名刺客不该拥有的一面,同时对于故事的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部作品讲的的确是刺客的故事,但这个刺客拥有的却是一颗侠义之心,这种表里不一反而成就了国人特有的浪漫。再加上高质量的动画制作,作品一炮而红成为当年国漫市场带给观众的最大惊喜。

伍六七下架一月后重新回归,标题大改,刺客不配作为文化输出?

可以说,“刺客”二字贯穿了第一季的主旨,指的是伍六七这个人,也是第一季所有故事的核心,更是这部作品最初的情感基调的核心所在。

如果当时第一季直接取名“伍六七”必然会少了些味道,与之对应的在观众熟悉了“刺客伍六七”这个称呼之后再将“刺客”二字去除也有点让人无奈。毕竟这个词在第一季中很关键,可以说是整个故事的核心。当年第二季出来之后去掉刺客二字直接取名“伍六七之最强发型师”,还引起过不少小伙伴的讨论,现在看来或许是制作者早就感知到了如今的风向,亦或是当年在审核的时候就被制止了,毕竟在系列作品中中途改名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

伍六七下架一月后重新回归,标题大改,刺客不配作为文化输出?

第一季伍六七为了找回自己的过去而选择做刺客,到了第二季他在小鸡岛找到了和平之后反而开始逐渐想放弃这个身份,后期标题的改变至少还有几分道理。

“刺客”不配作为文化输出?

“刺客”二字的丢失,让部分网友直呼“国漫崛起难”。联想到《火影忍者》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更是让人唏嘘。同样是可以当作一种文化标签的名词,“刺客”为何不受待见?

刺客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即因为隐蔽性和效率性备受好评,同时也因为这种特性被很多人所不耻,但这种身份却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刺客从一开始被看作见不得光,冰冷的杀人工具,逐渐演变成了带有多重属性的身份,变得有思想有人性,甚至被赋予了侠士的精神。

伍六七下架一月后重新回归,标题大改,刺客不配作为文化输出?

司马迁在《刺客列传》中重新定义了刺客的本质,将其称作一种精神的体现和象征,包括个人义气、身为臣子的忠孝,以及在家国大义面前的舍生取义。

春秋时期豫让的一句“士为知己者死”留存至今,在自己的好友智伯被害之后,豫让跑到山中,面对敌人直言:“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为了报仇,他两次自残,两次刺杀敌人。

伍六七下架一月后重新回归,标题大改,刺客不配作为文化输出?

凭借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打动无数人的荆轲,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刺客,为国之大义甘愿牺牲自己,虽然失败但至今依旧受人赞誉。

由此可见,历史上的刺客并非是一味的负面不好的形象,反倒是有一种令人尊敬的正义之心在里面。

伍六七下架一月后重新回归,标题大改,刺客不配作为文化输出?

就像《火影忍者》改变了大众对于忍者的传统印象,为其赋予了正面光明的意义一样,《刺客伍六七》也同样可以为观众带来不同以往的刺客形象。

近年来,国漫在文化输出方面多有发力,“刺客文化”也有资格成为其中的一环。这部动画自上映以来,在国内外获奖无数,广受好评,这里面也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塑造和传承。“刺客”这种不算正当的职业背后是正义勇敢的侠义精神,对应玄武国第一刺客柒和小鸡岛的伍六七,反面映称更能凸显主题

伍六七下架一月后重新回归,标题大改,刺客不配作为文化输出?

虽然很多漫迷已经习惯了用“伍六七”来称呼这部作品,但“刺客”二字对于第一季乃至整个故事都有重要的意义,故事里的这群人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无论是精神还会内涵都离不开“刺客”二字,去掉了总感觉少了点味道。

刺客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输出也并无问题,毕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还在高中课本上出现过,对于国漫的发展,漫迷最害怕的还是矫枉过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刺客   玄武   士为知己者死   标题   文化   制作者   大义   观众   身份   精神   职业   动画   故事   作品   内容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