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帝国”崩塌:平等观击败奴役思想,爱国主义击败帝国主义

雅典“帝国”崩塌:平等观击败奴役思想,爱国主义击败帝国主义

古希腊政治文化以崇尚自由、民主、平等和法治为主要特征,这些特征被认为是古希腊人的无价财富,并深深刻在希腊人的心中,对后来的欧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古希腊被称为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古希腊政治文化不仅对后世有影响,对当时的希腊政治形势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表现在古希腊政治文化击败了雅典的霸权思想,希腊人对自由的渴望,终于战胜了雅典的扩张和称霸。

古希腊政治文化中的自由和民主思想击败了“雅典帝国”的霸权思想,希腊人对民主和自由的渴望不容许任何城邦凌驾于本城邦之上;平等思想击败了雅典在希波战争后滋长的“奴役他者”的思想;

爱国主义精神击败了雅典的“帝国主义”思想,每一个城邦公民都热爱本城邦,愿意为本城邦的独立作斗争。因此,在古希腊政治文化的影响下,雅典帝国的思想根基不断遭到打击,直至最后从物体上轰然倒塌。

雅典“帝国”崩塌:平等观击败奴役思想,爱国主义击败帝国主义

一、自由观与民主观击败“雅典帝国”的霸权思想

1.自由观要求城邦自由

自由观是古希腊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希腊人因崇尚自由而长期存在于城邦体制下,他们相信在自由体制下,人的个性能够达到张扬,也不会出现向波斯帝国那样的专制政体。

希腊的自由精神诞生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纵横交错的山河湖泊,天然港口众多,这些特殊的地理环境都促使希腊城邦想要往外并能够向外发展,所以希腊人驾驶一叶扁舟就可以前往想去的地方,这种自由精神代代相传,而东方辽阔的土地喂养了也束缚了人。

“雅典帝国”的建立是雅典实力增长的结果,也是雅典在希波战争后受波斯帝国影响的产物。在希腊世界,各个城邦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准则,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些城邦实力相差不大,没有任何一方可以凭借绝对优势控制其他城邦。

但是当雅典在希波战争后获得强大实力以后,雅典开始效仿波斯帝国,建立起“雅典帝国”,以武力征服不甘俯首听命的城邦,比如那克索斯、塔索斯、萨摩斯等城邦。

雅典“帝国”崩塌:平等观击败奴役思想,爱国主义击败帝国主义

被奴役的很多城邦在此之前,已经接受了来自雅典的民主制度,城邦公民因之崇信自由,岂料雅典自己背弃了原先的自由思想,走上了奴役他者的道路,所以“雅典帝国”自然不会被崇信自由的希腊诸城邦所接受。

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记载了科林斯人在伯罗奔尼撒同盟的大会上对雅典的控诉:“你们自己能够看见雅典已经怎样剥夺了一些国家的自由:还在计划剥夺其他一些国家的自由,特别是我们自己的同盟国家。”

2.民主观要求公民民主

古希腊的民主思想与自由思想相生相伴,希腊城邦的民主政体可以概括为贵族寡头共和政体和公民民主共和政体,前者以斯巴达为代表,后者以雅典为代表。

斯巴达的民主是贵族民主,虽然剥夺了王权,但仍然是贵族寡头的民主,贵族掌控的议事会决定国家一切事物,双王也被纳入议事会当中;

雅典的民主是公民民主,因为以妇女、奴隶和外邦人等为代表的非公民没有民主权利而言,相较于斯巴达而言,雅典的公民范围更广,人数更多,所以享有民主权力的人更多。

雅典“帝国”崩塌:平等观击败奴役思想,爱国主义击败帝国主义

虽然希腊世界存在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比较典型的民主政体,但亚里士多德并没有像后世很多史学家那样指责斯巴达的专制和雅典的民主。

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认为,不论是寡头、贵族或平民的政体中,公民的多数决议往往具有最高的权威。

也就是说,亚里士多德肯定了斯巴达和雅典不同民主类型对公民决议的承认。因此,在希腊世界,民主思想已然成为共识,而“雅典帝国”奴役其他城邦的行为已然挑战了希腊的民主思想。

针对雅典干涉科林斯的战争,科林斯派使者当面指责雅典人:“雅典人,你们错了,你们不遵守条约而发动战争。我们到此来的目的是对付我们的敌人,而你们阻挠我们,拿起武器来反对我们。”

雅典在此前已经经过公民大会同意,签订了停战和约,但雅典还是违背了公民大会集体同意的和约,转而与科西拉一同对付科林斯。

雅典“帝国”崩塌:平等观击败奴役思想,爱国主义击败帝国主义

二、平等观击败雅典“奴役他者”思想

平等思想与前述的自由、民主一样,都涵盖在古希腊的政治文化中,而且获得了诸城邦的认可,平等不仅指城邦内的公民平等,还指希腊诸城邦之间的地位平等。

在希腊城邦与雅典结为提洛同盟时,所签订的条约就已经规定各邦彼此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一切事务都要由各城邦组成的大会讨论决定。

然而,雅典很快背弃了提洛同盟的和约,而凭借自己的实力将提洛同盟变成了自己与斯巴达争霸的工具,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将平等的同盟关系转化为以雅典为中心的等级关系,“雅典帝国”形成。

科林斯代表在第二次伯罗奔尼撒同盟代表大会上呼吁同盟对雅典作战,捍卫平等,“如果这只是平等国家中间的一个边疆争执的问题……但事实上我们作战的对象是雅典,而雅典比我们同盟国中任何一个国家都强大得多。”

科林斯代表在促使伯罗奔尼撒同盟同意对雅典作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代表们的演说陈述利弊,且富有感情,最终激起了谋求独立和平等的伯罗奔尼撒同盟成员的支持。

雅典“帝国”崩塌:平等观击败奴役思想,爱国主义击败帝国主义

科林斯代表指出同盟战败的后果,即沦为奴隶,丧失与雅典的平等地位。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记载了科林斯代表的慨然陈词:“虽然听起来很可怕,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战败的后果只能是我们全体变为奴隶而已。”

希腊人对平等的追求和捍卫击败了雅典妄图“奴役他者”的思想,雅典接二连三的打压同盟者,引发了斯巴达等伯罗奔尼撒国家的激烈反弹。

三、爱国主义击败雅典“帝国主义”

爱国主义在希腊人那里就是热爱本城邦,城邦是希腊人安身立命的场所,城邦的政治体制保证了希腊人得以参与民主政治,城邦的军事构建捍卫了希腊人的自由,所以城邦在希腊人心中拥有至高地位。

爱国主义在希波战争中表现得比较明显,雅典诗人在纪念希波战争胜利的戏剧中,愤而高呼:“希腊的男子们,快救救你们的祖国……”

雅典在希波战争后日益滋长的“帝国主义”思想开始挑战希腊诸城邦的独立,妄图将这些城邦纳入“雅典帝国”中,结果引起了其他城邦的激烈反对。

雅典“帝国”崩塌:平等观击败奴役思想,爱国主义击败帝国主义

科林斯反映最为激烈,科林斯代表在第二次伯罗奔尼撒同盟代表大会上高呼:“因为我们的祖先使全希腊获得自由,而我们不但不能保证捍卫自己的自由,而且容许一个国家在希腊做暴君,尽管我们在个别国家中确定了推翻暴君的原则。

科林斯代表希望以祖先的荣耀唤醒希腊人对雅典扩张的反击,所以与会代表纷纷赞成科林斯代表的论点,即希腊人不能沦为雅典人的奴隶,要捍卫本国的独立自主。

希腊人的爱国主义最终战胜了怯懦的心理,在科林斯人的鼓舞下,在斯巴达的领导下,在希腊诸城邦的努力下,伯罗奔尼撒同盟展开了对雅典的军事进攻。

与此同时,雅典同盟者也争相摆脱雅典的控制,秘密与伯罗奔尼撒同盟联系,以图借伯罗奔尼撒同盟之手获得本城邦的独立。

最后,伯罗奔尼撒同盟的胜利意味着希腊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战胜了雅典的“帝国主义”,遏制了雅典不断对外侵略的矛头,捍卫了城邦和民众安全。

四、总结

古希腊政治文化对“雅典帝国”的打击主要是思想层面的,即一点点吞噬“雅典帝国”存在的合法性,动摇其统治的精神根基。

“雅典帝国”在物质上被击败则要追溯到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的战败,但在此之前,随着雅典同盟者们接二连三的反叛,“雅典帝国”存在的合理性早已丧失,余下的问题就在于反对雅典的城邦们应该如何消灭“雅典帝国”,斯巴达和底比斯、科林斯等城邦起到主要作用。

雅典“帝国”崩塌:平等观击败奴役思想,爱国主义击败帝国主义

“雅典帝国”崩溃所带来的启示有两方面,一方面,雅典在一个不合适的地区和时间,实行一套与地区政治文化完全相违背的政治模式,必然是要遭到反对的,即便雅典凭借一时优势得以立足,终究是不会长久的;

另一方面,政权的合法性是统治者必须考虑的问题,既要夯实本政权的合法性,又要防止他者动摇本政权的合法性,“雅典帝国”遭到群起而攻之正是因为其早已丧失了政权合法性,并在这样的情况下,实行与本地区政治文化相反的政治模式。

参考文献

《历史》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政治学》

《雅典政制》

《斯巴达的国家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雅典   伯罗奔尼撒   帝国   诸城   斯巴达   古希腊   平等   思想   希腊   希腊人   城邦   帝国主义   爱国主义   同盟   公民   民主   自由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