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航母”如何对抗美国海军的“穷病”?

作为美国海军的水面舰队核心,航空母舰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而自从1961年“企业”号核动力航母服役之后,在经历过60年代早期的短暂犹豫之后,更多的超级核动力航母就成了美国海军航母造舰计划不变的核心课题。由于核航母结构复杂、造价高昂,在海军预算中占据不小的比重,“航母运即国运”这事儿几乎就成为美国海军航母建设规划的真实写照。

“小航母”如何对抗美国海军的“穷病”?


这种写照的一类体现方式,就是美国海军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开始讨论各种“轻型航母”、“中型航母”、“常规动力航母”等与美国海军既有大型核航母路线大相径庭的航母发展路线。这些路线虽然说起来与核航母是互有短长,但本质上会在这时候被提出来的原因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较低的造价能够省钱。

“小航母”如何对抗美国海军的“穷病”?

这不,美国海军又一次开始讨论起建造轻型航母的事情了

所谓轻型航母的概念所以美军而言主要存在于二战期间。在漫长的太平洋战争和大西洋反潜战中,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美军建造了大量不同类型的轻型航母。其中既有小吨位,低航速,以执行登陆船队和商船护航为主的反潜护航航母,也有以巡洋舰舰体改建而来,航速较高,作为主力部队使用的舰队轻型航母。不过那时候的轻型航母存在的主要价值不在于便宜,而在于在战争时期能够较快竣工的建造速度。

“小航母”如何对抗美国海军的“穷病”?

“独立”级轻型航母就在太平洋战争的关键时刻成为美国航母的新生力量


在二战期间,由于当时舰载机的技术水平相对有限,舰队轻型航母和大型的舰队航母在能够使用的舰载机类型上并无差别,主要的差距在于不同尺寸航母携带舰载机的数量。随着喷气时代的来临和冷战的开始,舰载机的日益复杂也导致搭载舰载机的航母需要的尺寸也急剧增大:50年代初的舰载机战斗机依然可以在2万吨级的航母上运用自如,60年代的第二代F-4“鬼怪”战机出现之后,二战中使用的舰队航母就很难招架了,等到70年代F-14“雄猫”这样的重型舰载机出现的时候,连6万吨级的“中途岛”在全面现代化改装后也运作不了。某种角度上说,正是舰载机对于航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才导致无法使用这些新型舰载机的传统轻型航母概念在海军装备历史中的退场。

“小航母”如何对抗美国海军的“穷病”?

“埃塞克斯”级从CV变成CVA又变成CVS的变化就是这一技术进步的结果

当然伴随着垂直起降战机的出现,轻型航母这个概念在改头换面之后也已“鹞”式载舰这样的概念得以重生。而在F-35B这样的垂直起降五代机出现之后,轻型航母借助战机上的代差优势,不仅在战斗力上有了可观的增强,甚至还可能占据一定的优势。因此说到当代的所谓相对于大型核航母的“轻型航母”,基本上可以分为使用普通舰载机的“小航母”和使用垂直起降战机的“轻型航母”。虽然二战后的美军从未真正建造过这两类航母,但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美国每次在国运下降期都会想着造核航母以外的航母省钱,因此这两类航母美国海军都做过相关的研究。

“小航母”如何对抗美国海军的“穷病”?

CVV就是一个典型的“小”航母方案

前者有美国海军在上世纪70年代早期的CVV方案,它可以被看做是新时代复刻版的“中途岛”级航母,也就是试图用6万吨级的航母来搭载超级航母上的各种舰载机。为了在和辽宁舰差不多大小的航母上安装弹射器并且运作美军的各类舰载机,该舰的各种配置相比美国的超级航母有了相当的“简化”,升降机和弹射器数量都被减半,舰载机的搭载数量则预计有55架左右,不过这个方案总体上是证明了中型航母不划算,该舰在各种配置都几乎减半的情况下,造价只比排水量更大的8万吨级常规动力航母便宜了1亿美元左右。

“小航母”如何对抗美国海军的“穷病”?

不难看出,F-14对于6万吨的“中途岛”也是一架不小的飞机

至于使用垂直起降战机的“轻型航母”,美国人甚至可以说是“始作俑者”,将垂直起降战机和载机舰联系起来的“制海舰”概念就是上世纪70年代时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艾尔默·朱姆沃尔特提出的产品概念。这种概念在当时的根本性问题在于缺乏合格的舰载战斗机,由于当时各种高性能垂直起降舰载机的研发全部失败,随后的制海舰只能用“鹞”式拿来凑数,根本无法和正规的舰队航母相抗衡;直到近几年F-35B形成战斗力,并且伴随美国海军的两栖攻击舰出海部署,这种方案才算再次具备了一点可行性。不过相比正规的舰队空母,两栖攻击舰因为“主业需求”等一系列限制,航速相对较低,舰载机的搭载能力也相对有限,因此作为兼职航母聊胜于无,作为专用航母就有必须解决的问题。

“小航母”如何对抗美国海军的“穷病”?

“制海舰”方案最后实际上只有反潜和有限的攻击能力

对美国海军而言,航母作战能力与吨位的正相关相当明显,加上应用弹射起飞/阻拦着舰的航母构型的底线不低,这种构型的轻型航母如果在底线吨位徘徊往往效费比很低,最终合适的方案往往会变成类似小鹰级这样的大型常规航母。而使用F-35B的轻型航母虽然可以控制吨位,但如果想要提升作战能力和运作效率,类似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这样的“大吨位轻型航母”才是相对的优选,结果就是不管怎么搞,所谓的轻型航母如果不愿在战斗力上大打折扣就小不了,所谓的“核航母与轻型航母”的高低搭配也就成了“核航母与常规航母”的高低搭配。

“小航母”如何对抗美国海军的“穷病”?

归根到底,想要航母好,吨位小不了

于是问题再次又回到了上世纪60年代前期美国海军争论过的另一个话题上:经济效益上,常规动力航母好,还是核动力航母好?在之前的讨论中,这个问题其实没有笃定的结论。常规动力航母初始造价较低,但是全寿命期间消耗以万吨计的燃油成本难以计算,而且为航母频繁补给大量燃油对后勤力量也增加了更多的负担,所引发相关的额外开支也难以估量;加上主机的维修保养不需要考虑复杂而危险的核辐射,每次维护的时间也相对可控。核动力航母虽然造价更高,但因为平时不需要补充燃料,对后勤补给的需求相对要小不少,但由于核航母动力的特点,不仅每次涉及动力的维护保养时间难以压缩,还会导致航母的出动严格受到航母进行维修改造周期的限制。

“小航母”如何对抗美国海军的“穷病”?

核动力航母的特殊性导致了能够维护它的地方也十分有限

在美国海军航母数量够多的时候,核航母的优点更加突出,而缺点相对不那么明显;但到了眼下美国航母数量不足的时候,核动力航母的优点显得并不是那么继续,反而是缺点更加突出了。无法缩短保养时间意味着现有美国航母很难靠此进一步压榨出更多的执勤时间,而且其部署行程也更加容易被预测。即使美军一度提出所谓的“神出鬼没”式航母部署方法,但本质上依然无法延长航母可用的部署时间,在航母部队总规模缩水的情况下,这种浪费有效部署时间的做法更加排不上用场。

“小航母”如何对抗美国海军的“穷病”?

有限的部署时间当然要用在真正的部署上

说来说去,美国海军无论是核航母也好,曾经的常规动力航母也好,未曾实现的各种“轻型航母”也好,都是在和国势下行中拒绝战略收缩引发的“穷病”对抗。但是穷病能不能靠少吃饭医好呢……大家可能都是心知肚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太平洋战争   中途岛   航母   美国海军   核动力   吨位   美国   舰队   战机   造价   常规   概念   年代   动力   时间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