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跃进:西行掠影之洛阳

范跃进:西行掠影之洛阳

  作者:范跃进

  暑期放假,朋友相约,来一趟“说走就走”的自驾旅行。去哪里呢?向东距离太短,向南天气太热,是向北还是向西?我提议,西行,走一趟川藏线,来一次“西天取经”。大家高度赞同。

范跃进:西行掠影之洛阳


  从青岛出发,经潍坊、淄博、济南、菏泽、郑州一路西行,昨天到达了我们第一旅游目的地:洛阳。

  洛阳是一座历史古城。古代曾称为: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洛阳之名大概是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

范跃进:西行掠影之洛阳


  洛阳古城在往前追索,这里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两岸及伊、洛、瀍、涧等河流的台地上,分布着许多氏族部落。由此可知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现在许多城市都号称“古城”,而洛阳古城不是一般的“古”,洛阳大概已有4000多年的城市史,在1500多年的时间里,是都城。历史上先后有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王朝在洛阳建都。因此,洛阳列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十三朝古都之称。

范跃进:西行掠影之洛阳


  洛阳人文与自然景观众多。其中著名的有:龙门山色、马寺钟声、金谷春晴、邙山晚眺、天津晓月、洛浦秋风、平泉朝游、铜驼暮雨,被称为洛阳八景。龙门石窟、白云山、老君山、鸡冠洞、龙潭大峡谷,都被评为5A级景区。

  洛阳还被誉为“牡丹之城”。“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据记载,洛阳牡丹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据说,洛阳牡丹花朵硕大,品种繁多,花色奇绝,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1400多个品种。牡丹花开时节,洛阳城花海人潮,成千上万的人前来竞睹牡丹倩姿芳容。

范跃进:西行掠影之洛阳


  我虽然多次来洛阳,但从未见过洛阳牡丹花开。一是我来的季节不对,二是我独爱月季,而不喜牡丹。我感到,牡丹花太过张扬,太过雍容华贵,太过富丽堂皇,且花期很短。从哲学意义上讲,它寓意富贵,花期短是否也寓意富贵难长?而月季花低调内敛,娇美艳丽,千姿百态,四季芬芳,“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范跃进:西行掠影之洛阳


  我个人认为,洛阳最具标准性建筑是白马寺。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方寺院,有中国佛教“释源”和“祖庭”之称。因“白马驮经从西域而来”,白马寺得名,其意象优美,点出了佛教东传与僧人涉远讲经的艰辛与执著,具有审美意义和宗教意义。白马寺的修建,不但为中国寺院布局形制提供了蓝本,而且标志着以汉译佛经为特色的佛教开始融入东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意义深远。

  洛阳最具标志性文化古迹是龙门石窟。大禹治水前,伊水在龙门山之南积聚,受阻于此山无法向北流出,形成了一片汪洋,时常洪水泛滥。因此,大禹凿开龙门山,使龙门山分为东西两半,伊水便得以从两山中间向北流出。龙门山可作东西两山的统称,在其被伊水(伊河)分为两半后,其东山于武则天建香山寺后而专称“香山”,而西山则继续称“龙门山”。

范跃进:西行掠影之洛阳


  龙门石窟则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明、清等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建造时采用了大量彩绘,今多已褪色。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但对我来说,洛阳最有吸引力,还是洛阳老街的各种小吃,特别是杏花村的水席宴。

  看到这里您就明白了,本人就不是个文化人,只是个吃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西行   洛阳   白马寺   香山   富贵   佛教   北魏   花开   花期   石窟   掠影   龙门   中国   古城   牡丹   意义   体育   范跃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