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庆举:关于《老门老户》我想说的

妄议《老门老户》

文/陈世俊

在徐庆举先生出版的新书《怀念母亲》附录中,有徐庆举先生部分山水画作,其中不乏佳作。在我欣赏的过程中,有一幅画令我过目难忘,它就是《老门老户》。

不知为嘛,我上眼一瞥,立马眼前一亮,且联想到吴冠中先生的江南水乡组画。其实,徐先生的画风画技,与吴老先生的可能截然不同,但是,二者的取材相同一一民居、老民居。吴老的技法,中西结合,黑白分明,线条平直,而徐先生则是中国传统的彩绘,色彩鲜明,线条曲凸多变。但是徐先生的画,传统中依然透着一股清流一一静谧而发人深思,我以为这与吴冠中老画的意境又是相通的。因此,令人遐想多多:

一、对故乡的眷恋。徐先生《怀念母亲》一书中有不少回忆描写儿时农村生活的场景,所以他去白石村采风,选取了这个角度画出了这幅佳作,如果没有深厚的生活底蕴,断然不可能有此创意。

二、对生活的热爱。这不只是老门老户本身,我揣摩他是想通过该画作让人们不忘过去,珍惜现在。当然,也有徐先生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热爱与追求。

三、观察生活细致入微。你看门前右侧立着的石碾,门上斑驳的对联儿,都维妙维肖,逼真可爱。还有台阶左侧上的一小撮儿青草,可谓点睛之笔,揭示春的信息和盎然生机,着实难能可贵。

当然,徐先生的这幅画中,写实多少创意多少,作者没讲,我也不得而知,不过整个画面重点突出老门,写大门紧闭且破旧,但鲜红的对联儿能衬托出院子里外在节日里的欢庆祥和氛围,令人浮想联翩。我冒昧的想,这宅院或可就有作者家乡老宅的一些影子,亦或是某种影子的再创作?所以拙笔以为,这是一幅不同于徐先生其他山水画的又一幅成功之作,是徐先生艺术创作一种风格的再现。

总之,我虽不懂绘画,但是这幅画吸我眼球,给我以美的享受,使我这个外行乱弹琴并有前番感言。诚望诸方家斧正是盼。

徐庆举:关于《老门老户》我想说的

徐庆举:关于《老门老户》我想说的

在白石村写生

  关于《老门老户》我想说的

徐庆举

陈世俊先生是我没见过面的老朋友,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陈先生多次为《画讯》撰文,所以说是老朋友了。陈先生还有一个特殊身份,他是德高望众的著名画家张德育先生的儿女亲家,张先生的小女儿张镜是陈先生的儿媳妇。出于对张先生艺术和为人的敬重,他给画讯几次写来的文章都是回忆和缅怀张德育先生的,修养很高,文笔很好,且情真意切,一看便是性情中人。只是与陈先生没有往来,每次都是通过张镜女士转达问候。

没想到,陈先生此次专门撰文评述了我的作品《老门老户》,且给予很高评价,令我感动。在制作发布陈先生这篇文章时,我也想就陈先生的文章和《老门老户》的创作过程补充几句话。一是非常感谢陈先生,虽然我和陈先生并没有进行过交流,但是他在文章中所写的和我创作时的一些想法和思路高度契合。这幅作品是我去年去保定白石山写生时在白石村现场完成的,也是这次写生唯一一幅让我满意的作品。确实像陈先生说的,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面,就有这样破旧的大门和残破的对联,还有门前放着的一些农具等。所以,当我在山村里看到这个残破的老门,立即就有了想画的冲动。其实,画的时间并不长,画的过程中也有取舍。等我画完了一看,感觉还真不错,有意外之喜。为什么起了《老门老户》这个题目,是因为大姐常带母亲去一家叫"老门老户”的餐馆吃饭,我也陪着去过几次,印象很深。我马上联想到了老门里一定住着老户人家,就给这张画题了这个名。那次写生后不久,母亲就去世了,这幅画冥冥之中也有对母亲的怀念吧。

最后还想说,这幅画能够比较好的完成,还得益于我在清华美院进修时几次跟随朱零老师现场写生,通过观察他的写生示范过程,加上自己的笔墨训练,使我有了能力完成这幅作品。虽然那次写生并没有画多少作品,但是留下了这幅作品,我觉得收获也很大。在我的作品中,它的确与众不同,我很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方家   画作   创意   残破   民居   佳作   对联   德育   中国传统   线条   老朋友   门前   母亲   作品   体育   文章   徐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