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年画,年味愈稀,传统请务必原汁原味,因为艺术不能熄!

夹江年画,作为“四川三大年画”之一(另外两大年画作品分别为“绵竹年画”和“梁平木板年画”)。2008年6月14日成功被国务院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然而其实夹江年画的保护工作其实很早以前就开始进行了。

夹江年画,年味愈稀,传统请务必原汁原味,因为艺术不能熄!

夹江年画作为一种传统的木板年画艺术,兴于明代,作为当时最形象的展现西南地区地道农民精神形式的画作,其表现形式丰富,作品时而夸张,时而乖巧,亦喜亦佑全在画中,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古时农民在过年时张贴在门前的吉祥寓意的象征,夹江年画兴盛时期甚至在清代时期就有了完整的制作作坊且远销云贵广甚至东南亚一带。作为西南地区最具特色的农民画,夹江年画也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曾经遭受过几乎毁灭的打击。

夹江年画,年味愈稀,传统请务必原汁原味,因为艺术不能熄!

1963年,中央艺术研究院专家到夹江考察时,有幸收集到了还幸存的9幅完整年画,其中两幅代表夹江年画精髓的“黄丹门神”现被收藏于中央艺术研究院。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四川省及当地文化部门开始着手抢救夹江年画,1982年在多方努力之下,终于再次收集到6幅黄丹门神,这6幅画现收藏于四川博物馆中。1985年,在多方支持之下,终于,在夹江县成立了由老艺人和画家共25人组成的“夹江年画社”集年画创作和后备人才培训机构成立。

夹江年画,年味愈稀,传统请务必原汁原味,因为艺术不能熄!

夹江年画,年味愈稀,传统请务必原汁原味,因为艺术不能熄!

夹江年画传承人张荣强说:“近些年由于年味渐渐变淡,人们对于年画的制作越来越不重视,年画制作渐入瓶颈,现在工艺越来越要求批量和快速,手艺人在新时代下渐渐式微,尤其是现在人们选择越来越多,年画在现在市场的竞争力实在是小的可怜。”

夹江年画,年味愈稀,传统请务必原汁原味,因为艺术不能熄!

而张荣强依旧希望保持年画的原汁原味,这么多年来,他依旧坚持使用传统原料,苏木红,槐黄,蓝靛,黄丹等材料的使用也使价格不同于市面上的一毛作品。这些年张荣强等人也在学习着不断创新,加入了许多年轻人喜欢的元素,更是设计了一些衍生产品,如抱枕,瓷器等,可以说老工艺人在这条路上走得很艰难但也很单纯啦!我想:因为这是民族文化,所以不能失传呀!既然大家都不希望自己未来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这些,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追求别国的文化的话,就请爱护这些老艺术吧!

夹江年画,年味愈稀,传统请务必原汁原味,因为艺术不能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夹江   年画   苏木   绵竹   西南地区   夹江县   手艺人   蓝靛   艺术   门神   原汁原味   木板   文化遗产   研究院   物质   传统   作品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