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都发了大水,我国西北或在变湿润,红旗河还有意义吗?

说起这几天最魔幻的事情,塔克拉玛干沙漠发洪水绝对能算一个。这片中国最大的沙漠,人称“死亡之海”,一向是最干旱缺水的地方。然而就是这个不毛之地,竟然也发洪水了,而且来势汹汹,过水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淹了中石化50余台勘探车和3万套设备。要说我国南方、中原或者东北地区发洪水都可以理解,但新疆的大沙漠里怎么会也来了大水呢?原来要引西藏的水入疆,再造“塞上江南”的红旗河工程,岂不是也毫无必要了?

塔克拉玛干都发了大水,我国西北或在变湿润,红旗河还有意义吗?

“死亡之海”也能发洪水?网友表示活久见

事后有专家也解释了:这次洪水属于季节性,附近的天山山脉迪娜尔山段下了暴雨,再加上天山冰川在夏天的融雪量增加,就形成了洪水,而大水进了沙漠后没有植被阻挡,土壤的固水能力也差,结果就一直流进了腹地,形成了沙漠变水乡的奇观。

虽然这次洪水的成因比较明确,我们还是能明显感觉到:即使还没达到把沙漠变绿洲的程度,但新疆地区的降水量比往年确实增加了,今年以来已经有很多地方下了暴雨,例如在6月15日,克州、喀什、和田都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很多地方达到了大暴雨水平。其实不止是新疆,我国西北其它地方如甘肃等,近年来的降雨量也在持续增加。陕西的西安也一改多年的干旱局面,大有恢复当年盛唐时期“三州花似锦,八水绕城流”的意思。

塔克拉玛干都发了大水,我国西北或在变湿润,红旗河还有意义吗?

塔克拉玛干沙漠变水乡

西北并非一直干旱,数千年来一直干湿交替

西北地区降雨量的增多,与全球气候的剧烈变化有很大关系。多年以来,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少雨,这一方面是由于西北内陆距离海洋十分遥远,水汽不容易抵达,另一方面由于青藏高原的剧烈隆起,阻挡了西南暖湿气流,由欧洲地区过来的少量水汽也被帕米尔高原和天山阻隔,种种原因促进了长期的干旱。在新疆腹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每年的降水量不足50毫米,有的年份仅有几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

不过,西北地区并不是一直处于极端干旱,在历史上也曾经有过相当湿润的时期。例如,在距今三千年前或更早的夏、商、西周时期,西北曾经有着非常适宜的气候。西安的半坡遗址有大量现在只在南方出现的野生动物遗骸,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中,使用了大批木材立柱支撑房屋,说明当时渭河流域还有着大片的森林草原。

塔克拉玛干都发了大水,我国西北或在变湿润,红旗河还有意义吗?

黄河流域曾经有许多大象

不止是西北,当时的华北和中原地区也是温暖湿润,森林遍布,河南地区还有着大量关于大象和犀牛活动,有甲胄文记载商王一次狩猎就获得了10头大象。后来到了东周时期,气候转冷,之后的两千多年间又产生了多次冷暖交替。其中堪称盛世的两汉和盛唐时期,恰好都是在温暖期,包括关中地区在内的西北降雨相对较多,农业发达,成为当时汉唐王朝的重要经济基础。唐玄宗年间长安还种植柑桔,足见当时气候的温暖湿润。

而自明朝末年以来,我国一直处于气温相对较低的寒冷期,西北地区重回干旱,总体上降水量偏少,新疆地区尤其显著。到了20世纪70年代,曾经的大湖罗布泊完全干涸,西北地区沙漠化越发严重,90年代的沙漠化速度达到了每年2460平方公里。为防止风沙侵袭,国家还建设了三北防护林。

塔克拉玛干都发了大水,我国西北或在变湿润,红旗河还有意义吗?

罗布泊完全干涸

由于当时的西北、华北日趋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我国启动了著名的南水北调工程,如今已经初见成效。与此同时,另一个剑走偏锋的“红旗河工程”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一度还受到热捧,引发了诸多争议。

“红旗河工程”的来龙去脉

在南水北调工程还在论证的时候,就有民间人士提出了“大西线调水工程”的设想,该方案从雅鲁藏布江朔玛滩筑坝取水,向东一直连接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由四川阿坝向黄河引水,每年引水量超过2000亿立方米,但这种直接将水引下青藏高原的做法,没有考虑高原和横断山脉数千米落差的峡谷、超长结冰期和地震频发的现实,投资也将达到数万亿,不具备可行性。

继“大西线调水工程”之后,2017年,在一家P2P民间金融公司的大力宣传之下,看上去更加细化,而又更加宏大的“红旗河工程”进入了公众视野。而某知名地理杂志2018年第5期的文章,更是将其推向了聚光灯下,让人们大开了一番眼界。

塔克拉玛干都发了大水,我国西北或在变湿润,红旗河还有意义吗?

“红旗河工程”的设想

根据工程设想,红旗河将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取水,向东南自流509公里,沿途取易贡藏布、帕隆藏布之水之后进入怒江,在三江并流处穿越澜沧江和金沙江,并跨过横断山脉,其中借用怒江河道60公里,借用澜沧江河道43公里,借用金沙江河道97公里。

之后,“红旗河”干线将沿着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一路经过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再沿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的侧面一路向西,经过甘肃后到达新疆,沿塔里木盆地的南部边缘一直延伸到喀什。从干线还将分出三条支线,分别是通往吐鲁番盆地的“春风河”,横穿内蒙通往华北地区的“漠北河”,以及流向陕北地区的“红延河”。

单从地图上看,红旗河几乎覆盖了整个西北干旱地区,总长度达6188公里,与长江相当。年调水量可达600亿立方米,占源头各大河总水量的21%,相当于再造一条黄河。如果真的能建成,无疑将大幅度缓解西北的缺水局面。而那家民间P2P公司更是一度宣称:“投资达4万亿,可在新疆建设2亿亩良田,形成20万平方公里绿洲”。要知道我国全国耕地红线才18亿亩,红旗河的气魄也太宏大了点儿。

塔克拉玛干都发了大水,我国西北或在变湿润,红旗河还有意义吗?

红旗河要在新疆造出20万平方公里绿洲

至于工程上的难度,红旗河工程的“S4679课题组”指出,全长6188公里的红旗河,是利用青藏高原边缘一条高程逐次降低的环绕线路,最大坝高不超过280米,138个隧洞总长度2337公里,最长的55公里,平均长度17.2公里。根据设想,红旗河可以实现全程自流,降低了工程难度和造价。

“红旗河”的概念自2017年提出以来,立即受到了大量的质疑:如此浩大的工程,其主导者S4679课题组并不属于政府部门,并且由一家P2P公司在网络上大力宣传,不能不让人心生疑惑。而其宣称的“全程自流”也受到了多位水利和地质专家的质疑,被认为是想当然。

由于青藏高原边缘地带的河谷都是深切状态,深达两三千米,要以隧洞的方式从各条大河引水,在工程上极难实现,再加上区域内地震多发,这种设想属于纸上谈兵,如果强行实现,投资将是天文数字。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的赵希涛研究员在其文章中指出,从详细的地图上看,不可能设计出一条流程限于我国境内,且没有超级深埋长隧洞,就可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起点自流到怒江的调水河道。

塔克拉玛干都发了大水,我国西北或在变湿润,红旗河还有意义吗?

怒江大峡谷

而且红旗河的上游各条大河的可供调水量,也没有设想的那么大。根据赵希涛研究员的数据,就按调取源头河流21%的水量来算,每年总的调水量也只能达到464.7亿立方米,如果再考虑规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调水的影响,就只剩下了323亿立方米,仅有原设想的一半。

即便是红旗河真的将每年600亿立方米的水调到了新疆,能否制造出20万平方公里的绿洲,也存在着很大争议。这是因为新疆的土地盐碱化非常严重,例如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地下其实有大量水资源,但其盐碱程度接近海水。如果土壤中的盐碱不能有效排放,藏水入疆后有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盐碱化。也就是说,新疆的绿洲并不是有水就能造出来的。

塔克拉玛干都发了大水,我国西北或在变湿润,红旗河还有意义吗?

新疆土壤盐碱化严重

除了这些技术上的疑问之外,在规划和真实性方面的炮轰也从未停止过。前面说过,提出红旗河工程的S4679课题组并没有正式的官方身份,而这个投资比三峡和南水北调还要大许多倍的工程,却由一个民间金融公司来宣传推动,实在是不太正常。

而且,虽然网上时有消息说红旗河“即将开工”,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人大跌眼镜:2018年,水利部回应媒体时表示,该部从未对红旗河方案做过任何规划,红旗河课题组也与水利部无关。这一表态充分说明了红旗河工程设想的性质。

塔克拉玛干都发了大水,我国西北或在变湿润,红旗河还有意义吗?

红旗河至今仍是个纸面上的设想

更惊人的是,2018年4月,一直推动红旗河的那家民间金融公司爆雷,被警方控制,后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罪名被起诉,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亿元。这样一来,红旗河的命运更加蒙上了一层阴影,虽然时不时还有一些消息,但气势已经大不如前。

西北如果正在变“暖湿”,红旗河或将失去意义

其实,说红旗河是宏大设想也好,是“骗局”大忽悠也罢,其预设的目标是解决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旱问题。如果确实有这种强烈的需求,并且在财政和工程上能实现的话,没准哪一天就会提上日程。但如果需求忽然不存在了,那才是釜底抽薪,再无翻身之日。而眼下,红旗河看上去就来到了这个当口。

进入21世纪之后,全球持续变暖,并已经开始影响各地的气候。原本大家认为全球变暖会加剧西北、华北地区干旱少雨的局面,却没想到地球来了一个神转折:可能是气候变暖突破了某种临界点,打破了原有的气候模式,西北地区的降水量近年来逐渐增加,趋向“暖湿化”。例如,由于北极变暖,来自北极的水汽增加,再叠加上欧洲地区降雨增多,使得新疆局部地区的降水量增大。

塔克拉玛干都发了大水,我国西北或在变湿润,红旗河还有意义吗?

1960年代以来西北47个测站年平均降水量变化

增多的降雨也让一些沙漠地区加速“绿化”,在人工植树造林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下,我国四大沙地之一毛乌素沙漠已经快要消失了。甘肃敦煌莫高窟的月牙泉曾一度要消亡,如今因水量增加,也变成了一个丰满的月牙。西北干旱地区一些湖泊和湿地又重新出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一些地区也长出了绿色的植被,好像是“春风又度玉门关”。

这种情况如果继续发展下去,西北干旱缺水的局面有可能大为改观,即便由于蒸发量巨大,成为“塞上江南”的可能性极小,但在一些条件适宜的地方,还是会形成有利的局面,缓解工农业的用水危机。这样一来,是否还有必要耗费巨大的财力和人力,来实现这个争议满满的“红旗河工程”,就很值得商榷了。其阻力势必会比以往更大,希望更加渺茫。

塔克拉玛干都发了大水,我国西北或在变湿润,红旗河还有意义吗?

塔克拉玛干边缘的台特玛湖水量增大,生机勃勃

西北地区的“暖湿化”,到底是几十年的短期趋势,还是持续几百甚至上千年的长期趋势,现在时间还早,下不了定论。想要回到商周、盛唐时期那种气候温暖、森林繁茂的气象,也暂时只是网友们的美好愿望。如果全球变暖持续打破气候模式,将来对我国的影响是好是坏还无法判断,不过还是应当抓住现在西北、中原地区降雨增多的有利时机,来改善植被,优化生态环境,这才是更加实际的做法。

#塔克拉玛干沙漠发洪水##反常?沙漠为什么也会发洪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塔克拉玛干   雅鲁藏布江   澜沧江   怒江   西北地区   青藏高原   河工   我国   新疆   大水   干旱   洪水   湿润   沙漠   气候   意义   地区   工程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