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怎么做到拍戏就「换脸」的?

《乔家的儿女》播出过半,打分稳定在8.5,保住了口碑。我个人很喜欢看生活流叙事,平凡人在鸡毛蒜皮里的脉脉温情,冲突感也够。


这部剧算是演员白宇近两年的大资源,正午班底,贯穿剧情脉络的绝对男主。好在他这次也用表演托起了主心骨的位置,把乔一成这个复杂的角色消化得不错。

他怎么做到拍戏就「换脸」的?


戏好,对演员来说是巨大的加成;对自己严格的演员,保鲜策略永远是不停止精进和挖掘自我,去接更多好戏。这是某种意义上的相互成全。



#乔一成这个角色不好演#


乔家条件不好,乔一成作为长子,在那个年代注定背负更多,这个角色自带时代悲情色彩,但又不全是悲观,这种真实和复杂是打动演员的地方,却也是表演上的拔高题。


我觉得最大的难度在于他要面对很多种关系,处理方式也不一样。


长兄如父,一成在年少时就为弟弟妹妹们遮风挡雨,这种保护一直延续到各自成人,但他自己从来没体味过被保护的感觉,这属于一成的童年/少年之殇。


他活得很累,要关注自己的发展,还要以长辈姿态和弟弟妹妹们相处,他希望所有人都听他安排。每个人在哪里工作他“包分配”。弟弟找不到工作,他破口大骂;


他怎么做到拍戏就「换脸」的?


四妹不省心,他随时暴跳如雷。


他怎么做到拍戏就「换脸」的?


乔一成有情绪化的一面,白宇在剧中的多处处理都还蛮服帖自然的,没有失控。


他把乔一成的矛盾和小心思演得也特别好,操心弟妹们是他的习惯,他一方面怪大家不省心,但当弟妹们做决定不再过问他的时候,他眼神突然黯淡下来,下意识回避,有种不再被需要的落寞和心酸。


他怎么做到拍戏就「换脸」的?

他怎么做到拍戏就「换脸」的?


另一边是日常把人气吐血的爹。一成和乔祖望的关系很微妙,他一方面怨恨父亲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毫无责任感,懂事之后就一直对父亲有怨气,每逢开饭必叫板。


他怎么做到拍戏就「换脸」的?


另一方面囿于传统意义下的父子亲情,不可能完全只有对抗关系,所以我们看到乔一成性格里有拧巴的一面。他每一刻都想逃离鸡毛琐碎,和原生家庭解绑,却又丢不掉头顶上的大山。


乔一成的拧巴,蔓延到了他对感情的处理。用观众视角来看会很想嘴一嘴他,窝里横外面怂。在家有长兄权威和立场,但面对外界他又是自卑的,这种自卑来源于他从小就养成的敏感。


他很缺爱,父爱和母爱双重缺位,童年在破碎感中度过,也就不难理解他遇到感情就自动恋爱脑,给颗糖就恨不得为别人全力以赴,在两段感情里都处于下风。


所以我在想,乔一成易怒爱发泄,也是情绪高压的出口,他如果一直隐忍可能早就崩盘了。


他怎么做到拍戏就「换脸」的?


这个角色不好把握,时间跨度大,每个阶段的心态不一样,经历过婚姻的失败,日常也是矛盾纠结集大成者,身边的人都可以决定他的情绪。


像是白宇在戏外的分析,乔一成是个连续成长的角色。


相比片段式的成长,这种持续成长更需要演员的把控能力,让观众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变化。


通过乔一成,我们看到白宇解锁了自己更多可能性。遇到有难度、有人格魅力的角色,对演员来说也是一种成长机会。



#剧抛脸白宇#


好的演员会不断给自己设置表演关卡,享受那种亲自通关的乐趣。


白宇的惊喜点在于,你几乎很难看到他模式化表演。有他脸的功劳,算不上多帅,却贵在有神秘感。之前谁能想到他演过《微微》里的曹光?


他怎么做到拍戏就「换脸」的?


很多基本功扎实的演员,演着演着会陷入程式表演的怪圈,他们业务能力够用,但越演越开始“求稳”,觉得只要在好资源里不出错,路人就没什么可以指摘。


但也就像是在职场,一直有业绩突破的员工才能得到更多内部资源倾斜。观众也有审美疲劳,演员要保持新鲜感,背后下的苦工不会少。


演赵云澜的时候,路人评价这是演技扛起了人设(影视化后的角色有削弱),没把原著读个五六遍都演不出来。


他怎么做到拍戏就「换脸」的?


白宇的表演有辨识度,每次都能带出不重样的感觉,而且你明显能看到他在进步。


在《少帅》里是东北公子哥,到了《美人为馅》,是都市冷脸大帅哥韩沉,人设和演员的演绎互相加成。


他怎么做到拍戏就「换脸」的?


演员的可塑性是片方选角看重的标准之一,能创造惊喜,才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不撞款的好角色。


《沉默的真相》是白宇坐实演技实力的转折,剧集精简,但该有的亮点一个不少。


前期的江阳心有向往,眼底有光,带着生龙活虎的少年感;


他怎么做到拍戏就「换脸」的?


越到后期,江阳的颓丧越凶猛,为了追求正义,江阳经历了太多生活暴击,把自己磨得没有人样,整个人都是“灰调”。


有一场压抑到极点的情绪释放,是白宇在剧中的表演高光,观众可以感受到演员和角色同时崩溃。拍整部戏,白宇很少出门,为了找到江阳的压抑和孤独感,主动封闭自己。


他怎么做到拍戏就「换脸」的?


剧抛脸的前提其实是有足够的表演能力,拿到角色能够快速判断,从情绪表达上去做区分。


这次《乔家的儿女》,白宇有很多半收着的情绪表达,这种节制感更打动我。记得有一场戏是他和叶小朗讨论出国,他抵触妻子的建议,但内心又有一点胆怯,只能强撑着苦笑答应对方一起出国,企图自我说服。这段戏没有大起大落的情绪,全靠演员传递那种压力和苦涩。


他怎么做到拍戏就「换脸」的?

他怎么做到拍戏就「换脸」的?


特别能懂这个角色,他背负太多,始终没有全然不顾的洒脱和勇气,这是演员细微处的表达,给角色注入的真实感。


好演员不光只是完成角色,还能塑造出不同的角色气质,所以就有了我们所说的一人千面。


这源于演员对角色的相信和共情,当把自己完全融进其中,观众接收到的人物行动逻辑也会更合理。



#白宇挑选项目启示:弱化功利#

毫无疑问,《乔家的儿女》能带给演员白宇又一次口碑升级,选项目胜利+1。


有个直观感触是,和白宇同期小爆、或者近两年爆的这批男演员,都不约而同强化流量属性,以至于两年前坊间就有各种关于“昙花一现”的讨论:大家都坐上了热度飞车,但白宇似乎是糊得最快的那一个。演技谈不上顶级,后续资源也没跟上。


谁能想到短短两年,演员自己手撕了“差口气儿”的说法。


从白宇的接戏思路来看,他很有自己的想法,比较出其不意。


当年小爆之后没有大IP衔接,甚至到网剧里打转,现在想来也是一种磨炼。慎重选本子是演员的必修课。


《忽而今夏》小成本网剧,热度不足却口碑有余,到今天做盘点仍然是青春剧里排的上号的作品。


他怎么做到拍戏就「换脸」的?


《银河补习班》戏份不多,但好在有记忆点,他的故事脸可以胜任大银幕。


他怎么做到拍戏就「换脸」的?


《沉默的真相》小众网剧二番角色,对有流量关注度的演员来说绝对不算好饼,但因为他本人喜欢而接下。


先专注于口碑发展,耐心等待大资源,这条策略走得是对的,他对自己认知清晰。现在看来,那些作品成为了白宇后面的重要跳板,市场发现了他更多可能性。

在口碑稳定的基础上,接下《乔家的儿女》合家欢题材,对打开国民度帮助很大。


演员自己争气,作品产出也超出预期。


从白宇的自我经营,我们可以总结一些挑项目的启示。


首先他自己会参与剧本把关,《沉真》剧本发来的晚上,他看了一个通宵。另外就是淡化功利,从作品本身出发。


1、不要沉浸于完美无瑕的男主人设里不可自拔,这类剧本含雷率也极高


像是这次乔一成也并非完美男主角,他有作为人的瑕疵和弱点。看到亲戚家的孩子过得好,他会嫉妒,但也很争气地靠自己争取更好的工作,怀抱理想;他有自私的一面,但也被某种责任感牵引着,什么都想管。这类人物贵在真实。


他怎么做到拍戏就「换脸」的?


2、 非“绝对男主”不接,接触到好剧本的机会也不会很高


只演男一号的弊端就是永远在偶像剧里打转,摸不到好班底,演技毫无提升机会。每年播出那么多偶像剧,都是播完了查无此剧。


3、业务能力好又肯配合的演员,是片方首选


主流资源对产品端的投入往往更多,口碑宣传更多的是撬动路人盘而不是粉丝,所以不需要在选角时妥协,会用自己信得过的演员。演员的上戏标准是靠谱,没有粉圈是非,演员本人不事儿,又肯努力吃苦,价格不贵。所以这几年也有一些演员自降片酬去争取好剧本。



#心无旁骛,打磨性价比也挺好#


白宇属于性价比高的那一类演员,不贵,配合度还高。


如今演员的真诚已经是稀缺品质,我在想或许是受他从小的生长环境影响,他一直就还挺务实上进。


他近几年突围也是有好几部作品铺垫,并且都是有效铺垫。我觉得他的励志感在于,全靠一股硬气儿认真拍戏,用业务能力为自己争取资源,他的职场升级没有那么多空降和机遇,所以路人观众更容易共情:努力换取的正向反馈很可贵。(他后面还有《风起陇西》和《谢谢你医生》待播资源)


他怎么做到拍戏就「换脸」的?

▲ 换脸操作又来了



我想起他之前说过,如果说自己有在表演上的野心,那就是不断逼迫自己更好,做好之后也还可以更好。


演员需要这种适度的高压,没有压力永远不会求变。

他怎么做到拍戏就「换脸」的?


他也没啥过度曝光和营销,红了之后也没有趁着热度乘胜追击,接戏到手软,综艺不断档。聪明的演员懂得主动降温,面对“糊了”的嘲讽也不为所动。


我是觉得这和他本人的性格关系很大:随性自由挂,更喜欢一个人自在的状态,这种人在戏外成为焦点,反倒会不自觉发怵。


也不愿意经营流量,和那些只专注于演戏这件事的艺人一样,面对嘈杂反而会局促不安。他惧怕那种踩在高空里随时要坠落的感觉,有基础盘来得更踏实安稳。


就像他在访谈里说过的,他平时会刻意维持这种自在,屏蔽外界的声音,减少杂念。


他怎么做到拍戏就「换脸」的?


看白宇的访谈,最明显的感受就是他作为演员的坚定感越来越强。不管是选项目还是回归到做人、经营生活。


迈过30岁大关的白宇,对名与利看得愈来愈淡然,这是年岁经历带来的笃定感,他已经游刃有余地和名利共处。有时候名利确实只会徒增烦恼。


他思路一直都是清晰的:走出戏外就是个普通人,演员需要花大量时间沉下心来去生活。会生活的演员,才能发掘自己的能力边界。

他怎么做到拍戏就「换脸」的?


他不会给自己设限。


演员一旦设限,所有的营销策略都是清一色的包装引导,对路人来说新鲜感会慢慢消失,而演员需要神秘感。


白宇没走传统意义上帅的路线,机场就是老头衫配拖鞋,没啥偶像包袱。


他怎么做到拍戏就「换脸」的?


没有思想包袱的好处是,能豁的出去,可以为角色做任何调整,而不是到了一定阶段,赶鸭子上架式地转型。


而且这类演员更抗老,不需要惧怕年龄,反而能更平和地去接受年龄带来的变化,日常就专注于扩充储备。


市场风向在变化,内娱也在规范化,「好用」作为考察和挑选演员的标准真挺好的。行业正常,好演员的机会才会更多,我们能看到的好作品也会越来越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演技   路人   儿女   剧本   口碑   情绪   观众   演员   角色   能力   关系   机会   更多   作品   体育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