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民族乡村合唱小康之歌

“园子里的赤芍明年就开花了,5年下来能赚1万元。”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新生村,中药材将会成为农户莫彩强未来几年的增收渠道。除了庭院种植,莫彩强的30亩土地每年租给中医药企业,年租金9000元。

爱辉区引进步长药业,与中国好乡村基金会共同将新生鄂伦春族乡打造成为集康养旅游、民俗展示、北药集散、北药加工于一体的北药原点小镇,莫彩强就是这个项目的受益者之一。黑河市把产业培育作为拉动少数民族群众收入的重要引擎,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一系列扶持民族地区发展重大举措的战略机遇,创新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黑河民族乡村合唱小康之歌

外四道沟俄罗斯族村汽车营地项目 供图 黑河市委宣传部

黑河民族乡村合唱小康之歌

新生鄂伦春族乡中药试验基地 供图 黑河市委宣传部

高位引领“五纳入”发掘特色产品

黑河市有少数民族乡7个,少数民族村84个。黑河市以创建全国示范市为总抓手,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62个中省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组建专班统筹推进。实行民族团结创建“五纳入”,即“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实施、纳入市委常委会议重要议题研究部署、纳入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市本级财政预算、纳入地方党组织政治巡察和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黑河市高位谋划,引领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发展成果。

“十三五”期间,黑河市落实国家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19亿元,建设项目250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142个、产业发展项目108个。民族乡村产业结构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农产品粗加工和乡村旅游业为辅。发挥绿色生态和优质粮食资源优势,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安格斯牛、荷牛、鄂伦春马、野猪、鲟鳇鱼网箱养殖、稻田蟹、食用菌、山野菜、林下参、马铃薯、汉麻、白瓜子、芸豆、西瓜、北药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扩大,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通过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筑巢引凤”,撬动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吸引了黑龙江省交投集团、陕西步长药业等企业入驻民族乡村发展旅游和中草药产业。

黑河民族乡村合唱小康之歌

节日里,边疆村俄罗斯族村民受邀品尝俄罗斯美食 供图 黑河市委宣传部

突出特色 发展民族乡村产业

在黑河市,民族乡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石。爱辉区外三道沟满族村、外四道沟俄罗斯族村等被纳入全省第三届旅发大会精品旅游线路,建成“黑河市必到必游的网红打卡地”。建成新生鄂伦春族村、坤河达斡尔族满族村、外四道沟俄罗斯族村、边疆俄罗斯族村4个民族特色突出、民族风情浓郁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新生乡荣膺“国家级生态乡”“北方游猎第一乡”“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特色名镇”“全国100个值得记忆乡愁的地方”等称号,鄂伦春原始部落景区已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新兴刺尔滨河漂流景区被评为省2A级景区,边疆村叫响“中国俄罗斯族第一村”,沿界江民族特色旅游观光带初具规模。主星朝鲜族乡确立从一粒稻发展到稻米产品加工、功能米开发、“稻田画观光+民俗体验”观光农业经济,呈现良好态势。通过落实医疗、教育、保险等各类帮扶政策,扶持发展种养殖产业项目等多种举措,17个省级建档立卡少数民族贫困村、1527户贫困户,全部如期摘帽脱贫,并建立脱贫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

孙吴县每年落实扶持少数民族乡村资金1000多万元,支持少数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产业项目。为扶持沿江乡胜利屯满族达斡尔族村发展旅游产业,投入2000多万元改造街巷道路和民居,投资100多万元为该村购置游船,小村旅游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发展强村富民产业,离不开政策支持,产业发展了,自然带动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让不同民族的人在这里共享美好生活。”胜利屯满族达斡尔族村支部书记马明法说。

黑河民族乡村合唱小康之歌

俄罗斯族村旅游项目 供图 黑河市委宣传部

优化建设 共创新时代民族乡村

逊克县奇克镇俄罗斯族边疆村,在省民族发展资金帮扶下,荷花湖景区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业为这个村带来振兴发展的新机遇。俄罗斯族村民75岁的耶列嘎,时常网上直播介绍家乡美景。“要让各地的人看到,我们的家乡多么美,让他们到这里来玩。”耶列嘎说。这个边疆村落的俄罗斯族文化吸引着各地游客。每年巴斯克节当天,村民家家户户带上丰盛的俄式餐食,齐聚一堂、载歌载舞。今年9月,罗西亚餐厅落户边疆村,成为游客新的打卡地。

2020年,黑河市民族乡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427元。民族乡通县公路、民族村通乡公路全面贯通,民族村巷道硬化率达到90%以上,民族乡村通邮、通电,广播电视、 宽带移动网络覆盖率100%,住房砖瓦化率97%。优先支持民族教育,全市6所民族学校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化,黑河民族小学、逊克县民族中学、民族小学被评为省级民族文化教育基地。落实少数民族考生中、高考加分政策,义务教育巩固率100%。保障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7个民族乡均建有卫生院,配备基本的医疗设备,实行县级医院与民族乡村医院(所)对口帮扶。

走进黑河市的民族村落,鄂伦春族风格的斜仁柱、俄罗斯族的尖顶门斗,风格各异的民居在增强实用功能的同时,保持着原有的文化和特色。少数民族群众的居住条件在日益改善,不同风格的民居成为民族村落亮丽的风景,用独具特色的建筑语言,合唱民族乡村的小康之歌。(记者 邵晶岩 刘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黑河   俄罗斯族   达斡尔族   鄂伦春   步长   黑河市   满族   乡村   鄂伦春族   爱辉   民族乡   民族   景区   边疆   少数民族   小康   合唱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