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植物界大熊猫”的努力取得进展


尽管地球上至少有 25,000 种兰花,8% 的开花植物是兰花,但其中一些已经濒临灭绝,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张世宝在研究兰花全科二十多年后,对这一濒危品系——兜兰(paphiopedilum)给予了特别关注。
“在 1980 年代在中国西南云南省怒江沿岸的一些山腰上发现后,由于其在花卉和植物爱好者和收藏家中的观赏价值,它成为一种极度濒危的植物,”张周三告诉环球时报。张现在每天检查兰花幼苗的生长情况,
他解释说,兜兰与中国大熊猫一起出现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中,严格禁止国际贸易。
张说,兰花对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非常敏感。“栖息地破坏和大规模挖掘已经伤害了这些野生植物,”他说。

拯救“植物界大熊猫”的努力取得进展



1970年代,珍稀野生兜兰被发现时,在国际园艺界引起轰动,因其观赏和文化价值而在国际市场上需求旺盛。
“人们为它的颜色、花形和香味而疯狂,不仅在中国,在欧洲也是如此,”他回忆道。“这些收藏家为他们来到中国和东南亚,因为他们也有种植兰花的悠久传统。在 1980 年代的高峰时期,一株兜兰植物可以卖到 8,000 美元。”
它们复杂的生命周期涉及真菌伙伴(至少在发芽方面)和特定的传粉媒介,这使得研究和保护它们变得非常困难。在野外,它们可以“欺骗”传粉者。花上的斑点或毛发通过类似蚜虫的方式吸引捕食者,隧道状的洞吸引蜜蜂寻找筑巢地点。一旦蚜虫捕食者或蜜蜂在花朵上定居,它就会被迫接触花药和柱头以协助授粉,而不会从植物中受益。
“保护工作需要考虑的不是植物本身,而是植物、真菌和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张说,他的团队正在研究可以有效保护野生兰花的人工繁殖和栽培方法。多亏了研究团队的认真交谈,野生兜兰的数量从原来的十几只增加到了万只。

拯救“植物界大熊猫”的努力取得进展



这些繁殖的植物将被搬回原产地,在那里它们可以参与由某些真菌和传粉媒介组成的原始生态系统,以帮助恢复野生种群。
移植到野外的兜兰成活率可达70%~80%。数千株马里蓬幼苗已移至其原产地,其中一些甚至已经开花。
但这对张来说还不够,他仍然希望找到一种解决方案来满足对花卉的高需求,这在过去曾导致非法挖掘和威胁国际贸易的野生物种。
“我们对野生植物进行杂交,培育出颜色范围更广的新兜兰品种,这些品种的花朵比野生植物更漂亮,”他指出。“不同的兰花有不同的遗传性状,我们可以通过杂交等方式,聚合好的基因,创造出新的性状或新品种。事实上,我们现在已经能够实现20个品种的大规模人工育种。”

拯救“植物界大熊猫”的努力取得进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大熊猫   马里   怒江   蚜虫   幼苗   性状   真菌   原产地   兰花   中国   进展   国际贸易   品种   植物   年代   努力   野生植物   体育   植物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