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词,我唠叨两句

网络之中名家大师众多,关于诗词的讲义铺天盖地,我在这里唠叨唠叨,写写个人心得,求证方家。

一、主题

我个人认为,所谓“主题”就像小学生写作文,写作文你总得有个中心思想吧,总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吧,写作文如此写诗词亦是如此,作者下笔时得明确诗词的“中心思想”,你想表达什么?或讴歌赞美、或批评鞭挞、或借景抒情、或借诗言志等等,总之,在下笔之前得有个明确的方向,而不能瞎子放驴---任它去。而网络中很多诗者的作品虽然格律很正规,辞藻也很华丽,但读来总是让人不知所以然。

“一程蜀道一篇书,一水一峰一画图。翻到令人神往处,平川沃野近成都。”这是王端成先生的绝句《成渝路上》。此诗的意境是逐一展现的,像读书一样一页一页翻展出来,至最动人处,主题和意境全开,诗意显得十分新奇生动。

关于诗词,我唠叨两句

二、谋篇

谋篇就是在确立了“主题”之后,在中心思想的统帅下,构思的第二个阶段,是指一篇完整的诗如何安排结构和层次,千百年来,诗人们总结格律诗的章法,无非是“起、承、转、合”四个字。也就是说:如何开头,如何发展,如何变化,如何结尾。一般来说,七绝的第一句是起句,第二句是承句,第三句是转句,第四句是合句。(七律中第一二句是起句,第三四句是承句,第五六句是转句,第七八句是合句)。“起、承、转、合”就是要保证脉络清晰,不仅要让读者看得明白,更要让读者受到启迪共鸣。这就需要精心安排章法,把握好起承转合。

求神拜佛也是许多人写的题材。温祥先生发现,今人此举比古人、近人赋予了更多更新的内涵,于是一气呵成《拜千手观音》:“诚惶诚恐叩尊前,不为消灾为结缘。求赐也生千只手,半抓钞票半抓权。”诗人巧妙地通过“千手”采用求异思维立意,对那些外衣包裹着的“公仆”,进行了绝妙的讽刺,新意斐然。

关于诗词,我唠叨两句

三、冷置

这是我的个人习惯,写好一首诗(词 )之后,如果觉得不是太满意,我就会把这首诗(词)先放在一边,不去看它,搁置个十天半月之后再去看它,也许会发现很多瑕疵,这样改起来反而比之前钻牛角尖更容易了许多,大家可以试试。总之诗词不怕修改,越修改就会越精致。

像众所周知的“推敲”故事,成为诗坛千古佳话。贾岛·《题诗后》“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这首五绝,是贾岛吟成“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后加的注诗。意思是,这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不禁双泪长流。知音者应知我吟诗之苦,佳句之难得。懂得我的诗的人如不赏识,我将隐迹故山,以度残年,再不作诗了。表现了诗人艺术劳动的艰辛、刻苦,也说明好诗佳句得来不易。贾岛这种苦吟精神,对后世颇有影响,如方干:“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均从贾岛诗化出.。据南宋文学家洪迈《容斋随笔》记载:“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人士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字。这个“绿”字用得很好,一个“绿”字把春风给江南披上了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出来了,给人以动的感觉。诗人为了一个字而反复推敲,千锤百炼,这种一丝不苟的写作精神,对我们的启示应该是不言而明了l吧。

关于诗词,我唠叨两句

(吾师亓梦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方家   钟山   吴中   诗词   佳句   绝句   中心思想   江南   章法   字句   知音   意境   春风   诗人   主题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