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家庭,电影《灵魂的救赎》聚焦失独家庭和亲情缺失家庭的困局

导语: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他们的成长过程给每个家庭带来很多快乐和幸福。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体会到这种天伦之乐。在当今社会,存在着两种特殊的家庭模式,一种是由于意外和天灾失去唯一孩子的失独家庭;另一种是父母忙于工作缺乏对孩子的亲子关怀和呵护的亲情缺失家庭。前者父母的痛苦和后者孩子的迷惘在心灵上形成某种意义上的互补,可以抚慰各自受伤的心灵。今年1月11日上线国内院线的公益励志电影《灵魂的救赎》,讲述了一个失独家庭如何走出心理困境的温情故事。该片以汶川地震为故事背景,通过小人物的悲惨境遇描述人生的大起大落。从痛苦绝望到心存希望,从自我怀疑到人生释然,一对失独夫妻最终完成了心灵上的自我救赎。

本片以爱与家庭为主题,在纪念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的创作背景下,讲述了在那场地震中失去孩子的家庭艰难寻求爱的出路的故事。对这些家庭而言,抚慰内心创伤,完成人生重生是一个历经磨难的过程。如何在绝望中找寻一丝希望,换取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是他们所要面对的。

电影根据当年汶川大地震亲历者李西闽创作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真实经历描写地震幸存者遭受的苦难,以及灾难过后这个特殊群体寻找精神救赎的痛苦经历。影片以真实发生的故事为原型,通过平实直白的电影语言和合理的艺术化加工,为我们呈现了感人至深的暖心画面。

正如片名所表达的那样,灵魂的救赎实际上是一种精神层面的重生,这部电影通过揭开汶川地震十年伤痛,反映出数以万计在那场天灾中失去孩子的家庭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接受现实、重新振作起来的心路历程。

在绝望中需找出路,在重生中感知人生的意义,这部电影所表达出来的积极社会意义值得我们去关注。

电影以失独者的特殊角度解析失独家庭的困境,折射出亲情缺失家庭的悲哀

爱与家庭,电影《灵魂的救赎》聚焦失独家庭和亲情缺失家庭的困局

影片中塑造了两对命运迥然的中年夫妻角色,一对是在地震中失去家园更痛失爱子的普通夫妇,他们背井离乡,来到他乡为了继续生存下去;同时,远离曾经破碎的家乡,以免触景伤情减轻内心的煎熬。

而另一对夫妇,在他们的努力打拼下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经济条件也不错,在繁忙的工作和应酬中,渐渐疏忽了对儿子的亲情关爱,使他们的孩子如同孤儿般地生活着。

爱与家庭,电影《灵魂的救赎》聚焦失独家庭和亲情缺失家庭的困局

这两种家庭模式在本片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观众在观影过程形成强烈的心灵冲击,感知两种不同的人生命运。对于失独者家庭而言,失去孩子的悲伤可能需要一辈子去淡忘,他们无时不刻处于无法面对失去的心理挣扎中。而来自心灵的救赎如同一剂良药,抚平创伤的同时也能得到精神上的鼓舞和慰藉。

对于亲情缺失家庭而言,长期将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孩子时常体会到的是如同孤儿般的无助感。或许,巨大的生活压力让他们不能很好地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幸福生活。就算再忙,应该给孩子一个健全温馨的成长环境,因为,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一对爱子心切的可怜夫妻与一个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相遇,这种真挚的缘分是一种爱的救赎

爱与家庭,电影《灵魂的救赎》聚焦失独家庭和亲情缺失家庭的困局

能够驾驭多种角色的男演员王迅将片中何国典这个父亲角色演绎得恰到好处,生动鲜活。他把何国典这个中年男人的外在气质和精神状态把握得十分贴切,成功塑造了一位真正的农民工形象。他性子里的倔强,很大一部分受到失去爱子痛苦的影响。

一个不愿接受现实,坚定寻找儿子的父亲;一个憨厚老实,在孩子的问题走入死胡同的中年男人;一个不修边幅不怕苦不怕脏、在底层生活的农民工,这就是王迅塑造的人物形象。

爱与家庭,电影《灵魂的救赎》聚焦失独家庭和亲情缺失家庭的困局

饰演妻子杜茉莉的黄小蕾在本片中同样表现出色,在她身上体现出一位农村母亲的光辉形象,同时也把承担家庭重任,为丈夫分忧的贤惠妻子演绎得真实感人。长时间干农活和起早贪黑在工地上忙碌,与年龄不相称的外在形象体现出生活的艰难。

但是,杜茉莉这个角色更多地是扮演在丧子之痛下看到家庭希望的贤妻良母的角色,在细节把握方面更是感动人心。地震时寻找孩子声嘶力竭的呼喊;看到别人家孩子时的暗自抹泪;与酷似儿子的宋文西相遇时的渴望神情,这些都是真情的流露。

爱与家庭,电影《灵魂的救赎》聚焦失独家庭和亲情缺失家庭的困局

小演员张俊豪饰演的宋文西在片中是一位非常具有艺术天赋的小学生,因为长相酷似何国典和杜茉莉的孩子小雨,他与这对悲情夫妇的相遇只是偶然,却成为决定整部电影情感走向的关键角色。父母的忙碌导致了他性格孤僻,不爱说话,在何国典这里他感受到了父爱的关怀和温暖。

不是父子却胜似父子的亲情互动,在相处中他们找到了共同的语言,超越了任何一种情感羁绊,将这种微妙的感人氛围推向极致。

在悲痛中汲取力量,揭开社会底层伤疤的同时在共同救赎中走出人生阴霾,感受温暖陪伴

爱与家庭,电影《灵魂的救赎》聚焦失独家庭和亲情缺失家庭的困局

影片并没有将男女主角刻画成煽情且博取同情的高尚人物,也没有直白地去刻意描绘痛苦,只是用一些力求真实的场景和对角色心理活动的捕捉,在平淡处展示真情。

对于丈夫而言,丧子之痛造成他内心世界的崩塌,在性格、行为表现、情感方面一反常态,实际上塑造了他的弱者身份;而对于妻子,面对地震中失去孩子的痛苦和丈夫崩溃的双重打击,只能独自坚强地在悲痛中汲取力量,让这个不幸的家庭走向重生。

爱与家庭,电影《灵魂的救赎》聚焦失独家庭和亲情缺失家庭的困局

遇见长相酷似自己儿子的宋文西,让何国典已然坠入深渊的人生仿佛看到了希望,他执拗地认为他的孩子还活在这个世上。这种荒诞的念想支撑着他活下去的动力,没有更好的条件让这个家庭和妻子过得更好,却有着对孩子真挚的爱。

十年前的地震夺去了他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如今在揭开尘封多年的伤疤之后,在与宋文西的快乐相处中他更多的是看到了走出人生阴霾的信心。无论是辛酸纠结还是无奈伤感,与宋文西一起制作机器人所展现出来的认真专注和轻松氛围,闪耀着父爱的光辉和人性的光芒。

聚焦失独家庭和亲情缺失家庭的困局,用爱与幸福传递更多的社会正能量

爱与家庭,电影《灵魂的救赎》聚焦失独家庭和亲情缺失家庭的困局

据权威数据统计,在中国,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失独家庭增长数量达到每年7.6万,由此产生的失独家庭基数达到百万户级,影响的人口规模庞大,成为社会的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

失独家庭经历孩子不幸离世的痛苦,以及面临的养老问题,让他们在经历人生苦难的同时还要忍受老无所依的现实难题,让他们的身心饱受折磨。要在生活和精神上给予他们鼓励和关怀,让他们体会到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的人生意义。

爱与家庭,电影《灵魂的救赎》聚焦失独家庭和亲情缺失家庭的困局

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对他们的一生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很多父母或者迫于生存压力,无暇顾及孩子的内心感受;或者给孩子优越的物质条件和教育机会,忽略了与孩子的亲情互动,造成孩子在性格和心理方面的缺陷。

对于广大父母而言,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爱。亲情的陪伴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停下忙碌的脚步,静下心来花一点时间陪伴孩子,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难。

爱与家庭,电影《灵魂的救赎》聚焦失独家庭和亲情缺失家庭的困局

很多家庭面临着很大的育儿压力,在与孩子的沟通和相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孩子的青春叛逆与父母的育儿焦虑成为矛盾的主体,真正从对方的角度来讲,需要的只是亲情的交流与沟通。

爱在家庭中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成为社会和谐和家庭和睦的重要基础。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这样一句简洁的话,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电影《灵魂的救赎》根据汶川地震亲历者的同名小说改编,以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为契机,为失独家庭和亲情缺失家庭发声,通过展现这些家庭受经历的苦难和面临的困局,呼唤社会和公众重视起来。影片以小见大,通过小人物的真实生活将普通人的人性光芒展现得生动形象,以爱与家庭的情感关联为主线,上演一出温情感人的情感大戏。该片处处细微之处都展现出职业演员的表演功底,眼神和动作中透露出别样的感动。碰触心灵,呼唤关爱,这部电影聚焦失独者家庭,展现他们的悲伤和重生,传达出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缺失   国典   亲情   汶川   震中   家庭   电影   困局   爱子   痛苦   灵魂   角色   父母   心灵   孩子   人生   社会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