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岂限于所谓北方第三城


郑州,岂限于所谓北方第三城

2000年青岛GDP达到1150亿元,成为“中国北方第三城”以来,青岛这座城市迄今为止就蝉联了近二十年的“北方第三城”。

然而不变的第三城背后,却是2012年以后,青岛的经济规模在全国范围内掉出前十,长期徘徊在12、13名之间的严峻现实。

到了2019年的青岛GDP更是在全国内跌到了第十四名,而在青岛之后,就是突然雄起的郑州。

青岛GDP为11741.31亿元,而郑州则为11589.7亿元。

不到200亿的差距,让青岛震动非常。

但在默默之中,郑州却已经在此之前,悄然超过西安、太原、大连、沈阳、哈尔滨等或古来名城,或民国以来的工商业重镇。

郑州,岂限于所谓北方第三城

郑州,岂限于所谓北方第三城

河南地处中原,境内平原广阔,自古以来都是产粮之所,为历代王朝之腹心,在农业时代纵然有黄河为患,但总体来说可谓“禀赋优越”。可在今日看来,农业时代,河南引以为豪的“自然禀赋”不仅逐渐落伍,甚至成了发展的“桎梏”。

长江黄河虽然并称,但黄河水患频繁,多年淤积下,更是河床高悬,再加上黄河水文复杂,在航运上根本没法和长江相提并论。

而“中国粮仓”的盛名之下,则是河南不得不承担起了“保护耕地”的重任。

1998年,河南一省就产粮四千多万吨,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口粮压舱石”。然而天量产粮的背后,却是河南的城镇化迟缓——适年河南城镇化不到21%,排名居全国之下游。

郑州,岂限于所谓北方第三城


不过河南的禀赋在现代的虽然并不出众,甚至带来了很多桎梏,但地处中原,又拥有广阔平原的地形地缘,却让河南率先成为了中国的“铁路大省”。

而这也给了河南默默积累,来日翻身的机会。

光绪十五年,适逢甲午战败,清廷大开新政,张之洞上奏请修“卢汉铁路”,此始为京汉铁路之滥觞。不过,甲午之后,清廷财政拮据,在几经反复后,清廷通过跟比利时借款,终于才让卢汉铁路在1898年正式动工。

而为了避免黄河泛滥带来的巨大风险,卢汉铁路决意避开开封,转而在郑州修建黄河铁路大桥。

郑州这个本来名不见经传的河南小县,就那么忽然的登上了现代化的舞台。

郑州,岂限于所谓北方第三城


1906年卢汉铁路正式全线通车,并随之改名京汉铁路,而早一年就已经通车的郑州此时因为四方客商云集,大量客货商流过境,已经繁华初现。

京汉铁路带来的商业到底有多兴盛呢?

虽然如今缺乏当时的影像和数据,只能片言之,但还是可以从清廷的行动中稍窥端倪。

清廷想方设法,筹集款项,终于在1909年提前还清了对比利时的借款——而所图者,除了为收回路权从而“抚平汹汹民意”以外,就是为了尽得铁路之营利。

随着郑州因为京汉铁路愈发繁华,再加上清廷又收回了京汉铁路的路权,河南省加上清廷中枢又默契的推动了“汴洛铁路”——河南省的本意是修建新铁路,让开封和洛阳这两大河南名城也能享受铁路带来的便利,而清廷亦有通过修建汴洛铁路,加强对河南地方的掌控力度。

而清廷和豫省的这一番盘算,却不想最终让郑州受益最深——清帝逊位,民国建立后,北洋政府在汴洛铁路的基础上又筹划修建了陇海铁路。

郑州,岂限于所谓北方第三城


随着陇海铁路的修建功成,两条中国东西大动脉在郑州交汇,使得郑州在短短数十年间,就成为了北国重镇,奠定了郑州在中国铁路版图上的枢纽地位。

有所谓“想要富,先修路”。

早在晚清民国年间就成为了铁路枢纽的郑州,崛起看起来不过是时间问题。

可其实没有什么成功,是理所应当。

郑州亦然。

郑州,岂限于所谓北方第三城

2012年对于巴西来说是难忘的一年,“巴西模式”的鼓吹尚还余音渺渺,可巴西经济的急转直下却已经铸成定局。而在千万里之外的北中国各大名城重镇,除了京津以外,也都感受到了一股凉意。

在这一年里,随着煤炭大跌,钢价崩溃,“全球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正式宣告结束。

郑州,岂限于所谓北方第三城


而自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拉开经济全面大发展的时代以来,大量的海外需求、国内基建需求、新兴产业的崛起和旧有产业的振兴,让煤炭、钢铁等大宗商品的厂企和资源型城市获得了黄金机遇。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互联网的初代网民们还在艳羡于欧美医疗的时候,依靠煤炭致富的陕西神木却已经在实行“全民免费医疗”。

山西各地的煤老板们凭借着财大气粗,不仅总能在娱乐新闻里看见他们出现在“包养女明星”的花边新闻中,他们家里娇惯富养的儿女们也时不时因为出格行为,从而成为“舆论哗然”的主角。

鄂尔多斯更是依靠大手笔投建的新区,总能凭借“新区沦为鬼城”的新闻,翻来覆去的出现在海内外媒体的头条新闻中。

郑州,岂限于所谓北方第三城


同样拥有石化资源,并且还有重工业基础的山东,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更是理所应当的成为了北方经济新一极,鲁省龙头青岛,更是凭此力压大连,成为中国北方第三城。

“有钱还怕没粮吃?”

这是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响彻河南农村的一句口号。

随着打工潮的兴起,河南人民纷纷南下,到了2000年河南出省打工的人口已经占到了本省人口的8.4%,而到了2013年这趋势继续扩大,出省打工人口竟占到了全省人口的五分之一。

本来就没什么禀赋和家底的河南,所能依仗的一是大量适龄青壮劳动力,二则是中原大地上的铁路网。

郑州,岂限于所谓北方第三城


若人口没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只会让河南被其他经济强省市虹吸的四分五裂。

所以,当时的河南上下分外焦虑,而兼具铁路枢纽和省会地位的郑州更是被顶上了风口浪尖。

怎么办?

翻了翻家底,郑州的目光随之落到了沿海的火热风潮上。

在那年,港台资本和海外资本是沿海沿江各省各市的远来贵客,而郑州自忖虽然本地并无航运之利,可却有四通八达的铁路网,而论人口河南犹胜于人,既然禀赋不如北方兄弟各省市,那么河南就只能靠制造业来打这场“省际竞争”。

郑州,岂限于所谓北方第三城

“港澳新城”是郑州力推的第一个招商项目,然而区区2平方公里的规划蓝图,怎么可能在跟沿海沿江城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150平方公里的郑东新区因此出现在了新的规划上。

纵然河南上下拿出了大魄力规划出了郑东新区,可其时的郑州不仅没法跟北上广深相提并论,哪怕和杭州、重庆等城市相比也差之甚远。这导致的后果是,郑东新区在建设时,一度陷入了无米之炊的难为境地。

一亩地只要79万元都卖不出去。

郑州,岂限于所谓北方第三城


而隔壁的邻省强市却在飞速发展。

2005年是中国制造业的转折一年,在此之前东南沿海省市凭借着产业聚集,生产要素集中带来的规模效益,让制造业牢牢的扎根在沿海省市,内地除了少有的几个城市能够凭借政策和交通区位的优势,分得几杯羹以外,鲜有能从东南省市的虎口夺食者。

但2005年以后,随着广州、上海等城市的房价高企,用地成本大升,中国制造业格局出现变动,大量制造业开始向内地迁移。

精心布置,苦撑多年的河南与郑州也终于苦尽甘来,到了2007年后,河南在工业增加值份额排名中,就取代上海,位入前五之列,到了2011年更是进一步,取代了浙江。

而在2010年,已经开始大展宏图的河南,更是积极进取,意图一举拿下富士康。

郑州,岂限于所谓北方第三城

富士康意味着什么?

2017年,全球一半的苹果手机在郑州富士康制造。

在这背后,是巨大的就业机会,丰富的税收,以及不可限量的产业链聚集效应。

2010年,富士康对郑州的未来还显得模糊不清,但河南省和郑州市上下,尤其是河南领导层却极为明白,拿下了富士康,才能真正奠定郑州北方制造业重镇的地位。

适逢当年富士康深陷舆论危机,再加上广东正奉行“腾笼换鸟”的战略思维,富士康战略重心向内地迁移已是势在必行。

河南其实不是当年富士康的首选,而改变富士康或者说郭台铭的,却是河南上下的诚挚心意和其后的“河南速度”。

郑州,岂限于所谓北方第三城


富士康决心在郑州建厂后,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郑州航空港里的富士康一期工厂就宣告竣工,这让郭台铭疑心尽去之余,同时也至少在国内各大厂商心中,重塑了河南省和郑州的形象。

保守、产业落后的旧有形象尽去。

换之的则是一个朝气蓬勃,焕然一新的郑州。

中兴、OPPO、创维等手机大厂因此相继进入郑州航空港,到了2017年,全球每7部手机,就有一部出产自郑州。

郑州,岂限于所谓北方第三城

2019年郑州GDP在全国排名第十五位,跟青岛的差距只有不到两百亿美金,而在十四年前,郑州GDP全国排名尚只第27位,跟青岛的差距可谓难以道里计,更别提青岛还是北中国难得的港口重镇。

今时不同往日,昔日跟鄂尔多斯并称一时“鬼城”的郑东新区早就脱离了“鬼区之实”,到了2010年就已经有超过三十二万的常住人口。而迄于今日,更是成了郑州的经济增长极,2019年郑东新区GDP已经突破千亿元,名义增速竟然达到了112%。

在郑东新区终于大振兴的背后,则是郑州完成了三突破——常住人口破千万,GDP破万亿,市区建成面积突破1000平方公里,距离北中国第三城更是只有咫尺之遥。

但郑州的未来,并不局限于所谓的“北方第三城”。

郑州,岂限于所谓北方第三城


青岛和郑州,合作的余地其实大于竞争,执意于虚名之争并非善事,当然勇于“应战”,谋求改变,也是必要的良性竞争。

对于郑州来说,虽然加强交通枢纽地位的“空港战略”成功建立,但空运成本居高不下,但附加值不高的郑州制造业在中短期内很难依靠空港战略获得大力发展。

“米字高铁网”的规划,虽然极大的强化了郑州的铁路枢纽地位,不仅能够将郑州甚至河南的制造业货品输出,还极大的加强了河南省内的凝聚力,并成功虹吸了鲁西部分城市,纳入郑州经济辐射带。

对于郑州来说,跟青岛形成产业互补,将本地制造通过青岛乃至山东诸港进行输出,才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郑州,岂限于所谓北方第三城


郑州“三突破”虽然具有意义,但其实从总体规模上来看,仍然还不够。

不过,河南和郑州自新世纪以来的战略布局,在格局上其实远远超过了所谓的“北方第三城”。

河南拥有超过一亿人口,在“抢人大战”方兴未艾的当下,人口已经成了河南最大的本钱,而随着京津人口的饱和,再加上北方其他城市产业结构上的问题,以及郑州近年在经济上的崛起,郑州2019年人口净流入达到了21.6万,荣入全国前10之列。

有了人,就有了未来,而人的脚步是跟随着就业机会而走的。

就业机会又与经济、产业布局紧密相关。

事实上,在高铁、空港以及制造业的布局背后,郑州亦野心勃勃的还在高新数字产业上积极落子,此前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张勇率领一众高管莅临郑州,准备跟市府一道,将郑州打造成中部数字第一城。

从此来看,郑州并没有被桎梏于所谓的“北方第三城”格局中,而是仍紧紧盯着更远大的目标——中部龙头城市。

- END -

记得点赞!

还有转发、评论、关注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陇海铁路   郑州   黄河   清廷   禀赋   河南省   青岛   河南   重镇   枢纽   新区   制造业   人口   铁路   城市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