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黑话圈外人不懂,就值得大批特批?

“对齐”“链路”“抓手”,你知道这些词是什么意思吗?互联网行业从业者,一看就能明白。


最近,一些圈外人士因为听不懂这类互联网黑话对此大加批评。



媒体批评互联网黑话



前几日,《人物》杂志刊发了一篇题为《互联网大厂的黑话困局》的深度报道,批评在互联网大厂流行的黑话。


“把2D卡通人物做成3D效果”,在黑话里是“增强现实”;

“接下来将在X号X点在XX发布什么内容,会用到XX微博账号……”,用黑话来讲则是“先开篇预热,拉高期待值……然后借势发酵,引起围观,为营销赋能……”;

在黑话里“团队拉齐水位”不是“团队杯子水位要一致”的意思,而是“同步一下信息”。


互联网黑话圈外人不懂,就值得大批特批?


这些黑话听起来高深且专业,非业内人士不能理解。“互联网公司不说人话。”文章里这样评价。


该文章在网络上引来了不少共鸣,一时间,媒体们对互联网黑话的批评甚嚣尘上。


《“互联网大厂黑话” 不过是装腔作势的伪学》《“互联网大厂黑话”,一种无意义的内卷游戏》《“互联网黑话”引热议,到底怎么才能好好说话》等批评文章纷纷出炉。


还有读者评价道:

“好好说话是一种美德,希望大家都说能让其他人听得懂的话,别在那说一堆自认为高级、但实际上让人听得一头雾水的名词。”



互联网黑话是行业阻碍?



喜欢创造互联网黑话的互联网大佬里,有一个贾跃亭,2015年他站在北京万事达中心的乐视新品发布会舞台上造了新词——“生态化反”。


当时就遭到了360CEO周鸿祎的吐槽,说贾不讲人话。


互联网黑话圈外人不懂,就值得大批特批?


几年过后,贾跃亭造词的例子再次被提起,他的失败好像都成了“互联网黑话是企业发展阻碍”的佐证。


但在另一边,热衷于使用和创造互联网黑话的阿里巴巴却一直蓬勃发展。


在业内,阿里巴巴的黑话文化与其团队文化一样有名。阿里认为——

互联网黑话圈外人不懂,就值得大批特批?

阿里最爱用互联网黑话,这是业内共识。


但其他互联网大厂也不遑多让。百度有“闭环”;快手爱讲“双周”“双月”;腾讯则好像更加高深,COE、HRBP、SDC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


这些以互联网黑话为沟通交流方式的企业,真的被黑话困住了吗?


除了百度由于种种原因被AT远远抛下,其他互联网大厂无一不是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互联网黑话能困住谁?不过是一些圈外人士和刚入行尚未建立黑话系统的新人罢了。



行业黑话没有原罪



不少批评的声音认为,互联网黑话让外人听不懂就是原罪,因为那些听起来高深的词句制造了理解门槛。


可是,互联网黑话本身就不是为外行人创造的。它没有阻碍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反而是用不少更为简短的词句代表了更多的含义。


赋能——赋予能量


链路——链条和路径


OKR——目标与关键成果法


能用前者来表达语言文字更多的后者有何不可?


互联网黑话圈外人不懂,就值得大批特批?


况且,语言本身是有等级的,行业黑话本身就是行业壁垒的表现,肯定不如大白话浅显易懂。学者讲话也多佶屈聱牙,科学家做汇报外行人也会喊一句“不明觉厉”,互联网黑话怎么就不能存在?


人人都能听懂的大白话确实是利于所有人的沟通,但不见得适合行业内的沟通。


股票圈有“头肩底”“抢帽子”,文玩圈有“土咬”“铲地皮”,茶圈也有“牛肉”“马肉”,都能听得圈外人一脸懵逼,却能帮圈内人识别内行,表达很多意思。


如果互联网黑话值得人人喊打,其他所有行业的黑话是不是也该被拉出来批评一番?


细论起来,其实《诗经》都算是当时的贵族黑话。孔圣人讲“不学诗,何以言”,就是说当时的贵族沟通讲究表达雅丽工整、优雅动人,要以《诗经》式的表达作为沟通方式。


行业存在黑话,本就无可厚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黑话   圈外人   大白话   外行人   网大   阿里巴巴   阿里   原罪   词句   诗经   水位   高深   批评   团队   体育   行业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