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血压计测量的8大误区,你错了几个?

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宣传的普及,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高血压对人体的伤害。很多高血压的朋友都会在家里常备一个血压计,方便测量和监控血压,但是在使用过程当中却有很多误区。

误区一、连续测量、血压越测越低,认为血压计不准

人体血压是一个不定值,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连续测量时血管没有完全恢复造成的,尤其是老年人血管弹性差、粘稠度大,恢复较慢,血压会越测越低。所以我想告诉大家在测量时最好不要连续测量同一个人的血压(可以测量完一个人的接着测量另外一个人的),如果有连续测量的需要,那么就休息30分钟左右再接着测量。

误区二、水银血压计比电子血压计测量更准确

首先,水银血压计的最小单位为2mmHg,而电子血压计的最小单位为1mmHg,说明电子血压计分辨精度比水银血压计高;其次,水银血压计是听诊器,受制于测量人的专业性,非专业人员根本无法得出准确血压值。

误区三、测量血压时,左手离心脏近,应该以左手血压为准

由于解剖结构的不同,会使两侧上臂测量的血压值不同。

正常人右上臂肱动脉来源于主动脉弓的第一大分支,左上臂肱动脉来源于主动脉弓的第三大分支。所以,右上臂更早一些得到心脏的供血,因此,右测血压也会稍高一些。人体测量血压一般以右上臂为主,如果双上肢收缩或舒张压的差异在10-20mmHg以内都是

误区四、头晕时才测量

高血压最基本的表现症状就是头晕头痛,所以高血压的患者一般是在有症状的时候才会想起测量血压,这样其实是很危险的,因为大多数人只有血压高到一定的值才会有所反应,其实早已超出了正常值的范围,甚至有一小部分人完全没临床反应,这种患者更危险。

每天测量血压能够避免一些事情的发生,比如:死亡。

正确的做法是,每天在血压高峰的时间点测量,测量前安静休息5分钟,每轮测量2-3次,取相近两次的平均值作为结果。

正常生理状态下,血压也会呈现规律性的“双峰一谷”昼夜节律,早、晚6-8点出现两个高峰,夜间血压低,凌晨1-2点最低。

误区五、电子血压计不需要校正

通常情况下,电子血压计使用时间长了,准确率会下降,最好半年校验一次。

误区六、腕式比臂式血压计更准确

从市场数据来看,腕式电子血压计比臂式血压计更受人们的青睐。

但腕式血压计所测得的压力值为腕动脉的脉搏压力值,对于大多数中老年人,特别是血液黏稠度较高、微循环不畅者,用腕式电子血压计与医院测得的结果相比较,经常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不建议他们使用腕式电子血压计。

误区七、所有人的血压值正常范围都一样

目前,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在没有使用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测量3次诊断血压,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140/90mmHg是一般人群的血压控制标准,由于心脑血管病风险程度不同,血压控制水平也存在差异。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内;

年龄大于65岁的患者,收缩压可以控制在150mmHg以内。

误区八、只要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就可以了

其实,我们测量血压,除了说看舒张压和收缩压之外,还有一个就是脉压差。脉压差即为两者的差值,脉压差应控制在20-60mmHg之间为正常。

通常来讲,老年人的血管弹性减弱,往往舒张压较低而收缩压升高而导致脉压差大,而年轻人则刚好相反,但只要是在20-60以内就是正常的。

电子血压计测量的8大误区,你错了几个?

电子血压计测量的8大误区,你错了几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血压计   脉压   主动脉弓   误区   测量   收缩压   上臂   电子   高血压   水银   动脉   老年人   血管   血压   患者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