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混子:俱乐部中性名,为啥不采取“企业名+中性名”的模式?

现任足协主要提倡的俱乐部中性名政策,对本就亏损的俱乐部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本来就每年在亏损,还指望靠冠名起到一个宣传作用,结果这一来,连冠名权都没有,成了纯粹的做公益。谁家的钱都不是大水打来的,所以,苏宁选择退出的时候坚决而果断,没有任何犹豫。而江苏省其他企业,没有一个愿意接手的,因为谁都不愿意去做公益,尽管苏宁是冠军球队。


有人为现任足协领导开脱。说中性名政策是几年前就确定的,到今年要执行,陈戌源只不过是执行这个规定而已。问题是,执行一项政策,要结合实际情况,是让你执行,但是没让你机械和生搬硬套地执行啊。


李二混子:俱乐部中性名,为啥不采取“企业名+中性名”的模式?

就拿中性名这个事情来说,李二混子我,一开始就主张,中性名不能一刀切地搞“去企业化”,因为这不符合我们国家的国情,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来执行中性名政策。

具体来说,就是完全可以采取“地名➕企业名➕中性名”的模式。企业名可以随着赞助商名字改变,中性名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和队名标志,则永远不能变。

比如,河南建业中原队,中原是中性名,假如河南胖东来集团接手了球队,就改为河南胖东来中原队。

当然,其官方名称是河南建业中原队,球迷也可以直接称为河南中原队,这就跟原来恒大的官方名称是“广州恒大淘宝队”但球迷一般称为“广州恒大”。

再比如,山东鲁能泰山队,泰山是中性名,假如山东胜利油田集团接手了球队,可以改为山东石油泰山队。

比如,原来著名的流浪者北京人和,如果在上海的时候,就叫上海中远国际,国际作为中性名,那么,以后就可以随着变迁改名为贵州人和国际,陕西浐灞国际,北京人和国际等。这样,无论它怎么变迁,球迷都知道这是一支球队。

相信“地名➕企业名➕中性名”的政策,是很容易推行的,也很容易得到俱乐部的认可。

当初在推行这个中性名政策的时候,我李二混子就呼吁过,可惜人微言轻,没人在意这个方案,足协一意孤行要采取强制去企业化的中性名,后果就是没有几个有特点的名字,一眼看去都是省队,市队。

像广州队,深圳队,武汉队这种名字,显然不符合中性名的出发点,因为他们没有明显的标志符号。但足协仍然批准了这些名字。这会造成一个明显的后遗症。比如,广州队退出了,现在有个北京的企业接手了,这个俱乐部移到北京去了,是不是就得改名北京队?再后来一个四川企业接手了,是不是又改名四川队?这样下来,球迷依然看不出这个球队的名称特点是什么,这远远不如“上海中远国际”“北京人和国际”“陕西浐灞国际”这样的名字有标识意义。

问题还不只如此。上港队改名上海海港队,属于打擦边球的嫌疑,而陈戌源把这个责任推给了名称审核小组。还有北京国安,在国安还没有退出的时候,名字就被足协审核通过了。这种操作过程中,一碗水不端平的情况,显然会让本来就不佳的足球投资环境,更加雪上加霜。

时至今日,俱乐部的投资兴趣降低,多支球队都有退出意愿的时候,足协敢不敢走回头路,再允许在中性名的基础上,加上企业冠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俱乐部   东来   混子   中原   企业   河南   广州   足协   北京   上海   球迷   球队   名字   名称   模式   政策   体育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