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乒在奥运会上栽过的大跟头,一根手指头数得过来!-乒乓国球汇

本文为球友杨磊 原创,国球汇经授权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有人戏称,乒乓球的难度分为五级:简单、中等、难、变态、中国队。

虽是笑谈,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乒乓球队在国人心目中“常胜之师”的崇高地位,让每个国人分外自豪。

但是,换一换位置,如果你是中国乒乓球队的一员,你会抓狂地发现一个事实——代表中国队参加奥运男单,实在是太太太太太难了!

国乒在奥运会上栽过的大跟头,一根手指头数得过来!-乒乓国球汇

到底有多难?

鉴于篇幅太长,分为上、下篇,替大家理一理:

常言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有些问题,孤立地看,往往迷惑而无所得。经过梳理汇总,某些规律简直明显到跃然纸上。

我们先从历史过往入手,盘点总结2000年至2016年的五届奥运会,看看历史能“告诉”我们什么!

国乒在奥运会上栽过的大跟头,一根手指头数得过来!-乒乓国球汇

第一部分:历史回顾

因为回首很多往事,我们开启的是上帝视角,结果我们都了然于胸,认为理所应当的应该如此。随着历史的漫长隧道,穿越回当年,我们发现历史充满了无数个“十字路口”,以当时状况、思维去思考,才能获得真实,此为前话。

2000年:悉尼奥运会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队男单参赛队员为:刘国梁、孔令辉、刘国正。众所周知,最终孔令辉在世纪大战中战胜了老瓦,狂吻国旗,成就了大满贯霸业。

国乒在奥运会上栽过的大跟头,一根手指头数得过来!-乒乓国球汇

悉尼男单。最先确定入围的是刘国梁,1999年荷兰埃因霍温世锦赛夺冠,成为中国籍球员大满贯第一人,同时又是国乒最大对手老瓦的苦主,入选毫无悬念。

孔令辉,按照当时对外对内的战绩,排前两号,又是老蔡着力打造的双子星组合之一,也没有太大争议。“难产”的是三号人选,竞争的两个人是刘国正和马琳。

后来的职业生涯,刘国正与马琳不可同日而语,但当时两人是同一年龄段的球员,无论是外战还是队内成绩,伯仲之间,彼此战绩甚至刘国正略占上风,马琳最最令人惋惜的是错过了99年世锦赛单打冠军。不仅失去了竞争悉尼最重要的砝码,也错失了大满贯的机会,当然这是后话了。

国乒在奥运会上栽过的大跟头,一根手指头数得过来!-乒乓国球汇

最终教练组拍板,认为刘国正是横板打法,比马琳直板单面,更全面更稳妥,拍板刘国正上三号。

国乒在奥运会上栽过的大跟头,一根手指头数得过来!-乒乓国球汇

单看这个理由,没有问题。

以时间为轴,集合起来看,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等会后面聊。

2004年雅典奥运会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队男单参赛队员为:马琳、王励勤、王皓。

2004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2003年巴黎世乒赛施拉格,连过王励勤、孔令辉、朱世赫,夺冠,是中国男队二十年来唯一一次让圣勃莱德杯旁落,同时也客观上打破了中国队奥运单打入选规则之一。

国乒在奥运会上栽过的大跟头,一根手指头数得过来!-乒乓国球汇

回到正题,雅典最先入选的是马琳。当时的马琳24岁,正处于乒乓球运动员黄金年龄,技术、体力、经验俱佳,头脑尤其为老蔡所称道,是雅典男单夺冠最大热门。

所以,看球比较早的球友应该还记得,04年雅典马琳被老瓦意外淘汰之后,中国队一时风声鹤唳、满目皆兵,气氛异常紧张。为何?因为彼时,马琳是中国男队的王牌。

国乒在奥运会上栽过的大跟头,一根手指头数得过来!-乒乓国球汇

第二个入选的是王励勤,从2001年大阪夺冠,大力已步入顶级球员,特别是正手,横扫千军无可匹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公认的世界第一正手,但是“榆木脑袋”的评价,加上巴黎面对施拉格大比分领先后的放虎归山,被盖上了“心理不过硬”的帽子,只因绝对实力实在是太过出众,权衡利弊之后,入选。

国乒在奥运会上栽过的大跟头,一根手指头数得过来!-乒乓国球汇

三号人选,一如既往地难产,竞争对手是王皓和孔令辉,最终王皓入选。可能有球友说,孔令辉大赛经验丰富,又是上届奥运会冠军,PASS掉孔令辉,选择王皓,看来这次教练组与时俱进、敢于启用新人了。

个人观点,恰恰相反。还是那句话,要以当时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思考评判,不能唯成绩论、名气论。

按照04年两人实际的技术水平、竞技状态,王皓是大大优于孔令辉的,从2003年王皓横空出世开始,凭借一手独特的直拍横打,对阵世界各大高手多以不可思议的横扫之势胜出。

国乒在奥运会上栽过的大跟头,一根手指头数得过来!-乒乓国球汇

特别是2004年卡塔尔世锦赛团体赛,决赛对阵德国,王皓第一个上场,3:0横扫波尔,尤其是第三局11:2完胜,发挥可以用“完美惊艳”来形容,给教练组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只是雅典决赛面对柳承敏狼一样凶狠的目光,王皓暴露了骨子里的不够坚强,甚至直接影响了整个职业生涯,当然又是后话了。

所以,不能简单用年龄来判断,选择年轻人就说明教练组选人思路改变了,敢于求新求变了,选择老队员说明教练组选人用人保守之类。

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去看本质性的东西,透过具体的人,去看到教练组一直“坚持的标准”是什么,在第三方面我会系统梳理总结。

2008年北京奥运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队男单参赛队员为:王皓、王励勤、马琳。

国乒在奥运会上栽过的大跟头,一根手指头数得过来!-乒乓国球汇

2005年至2009年,是“二王一马”的时代,三人几乎垄断了三大赛的所有冠军,团体也是万年不变的主力,无论是国外选手,还是队内队友,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只可惜三人相爱相杀、互相制衡,错过了各自的大满贯,殊为遗憾。

当时拿到P卡,也就是与“二王一马”竞争单打名额的是陈玘,不用多说了,与“二王一马”的差距是全方位而明显的,历年来让教练组最省心的一次。

2012年伦敦奥运会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队男单参赛队员为:张继科、王皓。

国乒在奥运会上栽过的大跟头,一根手指头数得过来!-乒乓国球汇

从2012年开始,每个国家男女单打名额缩减为两人,从“第三人选之争”转变为“第二人选之争”。

2011年至2014年的张继科,是“445”职业生涯高光期,“编程式的战术套路”+“机器人式打球”=绝对统治。

“编程式的战术套路”是指,当时的张继科打球非常非常有规律,发球两种套路,逆旋转发球为主,接后面的正反手连续输出;正旋转,一般是习惯性拧一板或摆短一板之后的正反手连续输出,无趣,且无解。

国乒在奥运会上栽过的大跟头,一根手指头数得过来!-乒乓国球汇

“机器人式打球”是指,一个活生生的人总该有状态起伏、手风顺不顺,或者是心理波动吧,对不起,没有,张继科是各种冷血,各种稳定,从不掉链子,极少犯错误,机器人啊!

与之相比,王皓内心太苦了。12年的伦敦,业内人士都门清,只要张继科和王皓进决赛,继科十拿九稳。

国乒在奥运会上栽过的大跟头,一根手指头数得过来!-乒乓国球汇

后来的进程,如人所料,王皓沦为背景板,成就了张继科445天史上最快的大满贯。

关于二号人选,与王皓竞争的是马龙,马龙有一万个不甘心,无奈幸运女神这时候还没有垂青于他,那几年简直沦为了皓哥的“女仆”,世锦赛各种被虐,对外对内,与皓哥相比都处于下风。空有浑身“杀藏獒”绝技,无奈每每目送皓哥扶继科登顶。

对于马龙来说,那是一段压抑而独自咀嚼苦涩的岁月,也是一段卧薪尝胆、日后一飞冲天默默积蓄的日子。

国乒在奥运会上栽过的大跟头,一根手指头数得过来!-乒乓国球汇

不过,马龙也不用伤心太久,属于他的时代就快到来。风水轮回,16年里约男单决赛,张继科又沦为马龙的背景板,亲自品尝了一下12年王皓的感觉,又是后话了。

2016年里约奥运会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队男单参赛队员为:马龙、张继科。

2012年至2016年,张继科、马龙、许昕、樊振东构成了新一代的“中国战车”,整体统治力稍逊色于上一个周期的“二王一马”,但只是稍逊色,依然是宇宙级别的!

国乒在奥运会上栽过的大跟头,一根手指头数得过来!-乒乓国球汇

想想今年以后的中国男队,张继科已经淡出,如果马龙和许昕再先后退了,只剩下小胖独撑大局,这统治力下降了多少个等级?算了,还是不想了,心会痛。

单打名额方面,马龙、张继科构成的新双子星无可匹敌,入选毫无疑问。

这次与马龙、张继科竞争单打名额的是两个人:许昕、樊振东。2012年至2016年,其实才是许昕最需要拼命的奥运周期,还是吴敬平老爷子眼光毒。

老爷子看得太准了,许昕这次竞争不上,可能就再没有机会了。一个直板,26岁没打上,30岁去打?符合运动规律吗?可惜,当时许昕自己,技术上处于单面拉阶段,心态属于放飞自我,天很蓝云很白,无忧无虑,稀里糊涂地,错过了。

国乒在奥运会上栽过的大跟头,一根手指头数得过来!-乒乓国球汇

所以,时也命也,一个人的成功,有时候是注定的。

再看小胖这边,虽然坐着火箭上来,年龄还是太小了,单打成绩又不如张继科、马龙,教练组潜意识里把小胖按照2020年的周期来打造,两者心照不宣,互不相欠,倒也相安无事。

综上所述,2016年,又是让教练组省心的一年。

2016年以后,后里约时代

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进入“东京周期”。没到最后,谁也不敢说一定。几经周折,根据目前态势和以往“一老带一小”的惯例,19年布达佩斯世锦赛男单夺冠的马龙,以及正当年的小胖樊振东,应该是目标人选。许昕上单打,难了。

国乒在奥运会上栽过的大跟头,一根手指头数得过来!-乒乓国球汇

通过详细的回顾,我们理顺了基本的历史脉络,看出了诸多端倪。那么,在这些事实的背后,形成了哪些决策机制?又会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东西呢?

通过回顾国乒男队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在奥运男单选拔上,教练组始终、始终、始终是保守的、保守的、保守的。

能脱颖而出的人物,基本是无懈可击的。只有这样的选手,才有资格代表中国乒乓球队去打奥运。

国乒在奥运会上栽过的大跟头,一根手指头数得过来!-乒乓国球汇

中国乒乓球队,不会用奥运会去完成新老更替;

中国乒乓球队,不会用奥运会去锻炼新人、培养梯队、为下届做准备;

中国乒乓球队,内心绝不允许奥运会的乒乓球金牌旁落,任何一枚。

因为中国乒乓球队是梦之队!

因为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

因为中国乒乓球队是与中国女排一样,在国人内心深处不止于体育范畴、“最柔软而又最坚强的地方”!

国乒在奥运会上栽过的大跟头,一根手指头数得过来!-乒乓国球汇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不仅是中国军人的作风,也是中国乒乓球队的铁律。

只有上升到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理解到:落选,不代表不优秀、不出色,只因入选太过苛刻。

那么,具体入选标准包括哪些呢?开始本篇的讲述:

第二部分:入选标准

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

1. 重大比赛中的个人成绩(往届奥运会、世锦赛单项、团体,世界杯、国际乒联年终总决赛、亚洲杯等),特别是世锦赛单打,重中之重。

2. 外战成绩。保持不败,最好。输的场次越少越好,输给主要竞争对手是死穴。

3. 队内成绩。队内位置,原则上必须是前五的主力球员。

4. 教练组综合评定(涉及综合印象分、心理素质、抗压能力、比赛气质等),会着重参考以往大赛关键场次的发挥。

5. 双打水平。在兼顾单打情况下,双打水平越高、匹配性越强,越好。

国乒在奥运会上栽过的大跟头,一根手指头数得过来!-乒乓国球汇

近年来国乒引入了积分制,更加公正客观,但是在奥运人选选拔上,还是更多依赖多年来的“老办法”(即五个方面),积分制只作为参考和补充。

第三部分:约定俗成的的决策规矩

如果把“入选标准”看作对外公布、广而告之的外在要求,那么“约定俗成的决策规矩”是更深层次、更长远的内在考虑。

你可以说它是虚无缥缈的,但是又不得不承认它实实在在影响最终人选确定。

国乒在奥运会上栽过的大跟头,一根手指头数得过来!-乒乓国球汇

“规矩”这个词,内涵外延都很丰富

当然,可能会让人觉得它有些隐秘和不可告人,其实恰恰相反,这些规矩的制定和制衡,更多时候恰恰因为它们是“阳谋”,而不是“阴谋”,是着眼更宏大、考虑更为深远,才能够流传下来。

接下来,按照重要性,依次列举。

规则一: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团队利益高于个人荣誉。

有时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但很多时候,两者又是矛盾而冲突的。

比如,04年的孔令辉、12年的马琳,作为上一届男单冠军,个人意愿不用多说,但是04年,孔令辉前面有王励勤、马琳、王皓,12年马琳前面有马龙、张继科、许昕,是比他们状态更火热的选手。

最后,马琳作为上届冠军,甚至连团体阵容都没进,直接沦为“马大厨”,这放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简直难以想象,却在中国乒乓球队确确实实的发生了。

国乒在奥运会上栽过的大跟头,一根手指头数得过来!-乒乓国球汇

再比如,2000年的马琳,还记得被“淘汰”的理由吗?---直板打法,不如刘国正的横板打法全面、稳妥。客观地说,采取了一种求稳的办法,没有太考虑个体的感受。

我相信按照马琳的性格,内心也不会平静,甚至不服气。

但这就是事实,有些残酷,又真实存在。

规则二:世锦赛单打冠军必上

只说男线,还是以2000年悉尼为时间轴,1999年世锦赛男单冠军是刘国梁、2001年王励勤、2005年王励勤、2007年王励勤、2009年王皓、2011年张继科、2013年张继科、2015年马龙、2017年马龙、2019年马龙。

来回就是刘国梁(1次)、王励勤(3次,不连续)、王皓(1次)、张继科(2次,连续)、马龙(3次,连续),是不是都参加了历次的奥运会,无一例外?

国乒在奥运会上栽过的大跟头,一根手指头数得过来!-乒乓国球汇

特别是奥运会的前一年拿世锦赛冠军,简直是必杀技,能早早确定奥运单打名额,简直是直通门票啊。

比如,2011年的张继科、2015年的马龙。

说到这,忍不住提一嘴2019年马龙布达佩斯这块单打金牌,太关键了。历史上,男乒战线有上届奥运会冠军参加不了下届奥运会的,但从来没有前一年的世锦赛单打冠军缺席奥运会的,从未发生过。

规则三:从2004年开始,每次的单打人选与上届相比,都会有变化,但至少会有一名上届的参赛队员。

为什么特别强调2004年?因为在此期间,中国乒乓球男队主教练进行了更迭,刘国梁接了蔡振华。所以,出现了队伍建设发生了重大变化,比较特殊。

同时,在前面的分析里,我表达过一个观点:对于中国乒乓球队来说,是不会用奥运会单打这样级别的比赛去新老交替。一定会在奥运会之前,基本更新完毕,哪怕不特别满意,也会确定。

所以,这条规则的意思,不是“完成新老交替”的意思,更多是指“以老带新”。

即:中国乒乓球队会保证每次参加奥运单打的人选,至少有一人是有奥运单打经历的,不会同时派两个都没上过奥运会(单打)的人去打。

国乒在奥运会上栽过的大跟头,一根手指头数得过来!-乒乓国球汇

从2004年依次例举一下,看一看是否如此?2004年是马琳、王励勤、王皓,2008年同2004年,2012年是张继科、王皓,2016年是马龙、张继科,依次交替,无一例外。

以上就是我能想到的、列举出来的,代表中国男队出战奥运的基本条件。实际中,条件只会多不会少。

所以,把中国乒乓球队列为“变态”级别的上一级,不是没道理啊?实在是太太太太太难了!

欢迎补充,更欢迎一起吐槽。全文完。

最后还是得给自己打一波广告,欢迎球友们关注我的今日头条账号“杨磊谈乒乓”,生命不息,乒乓不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里约   男队   乒乓   雅典   中国队   国球   球友   男单   单打   跟头   手指头   世锦赛   中国   人选   奥运会   球队   冠军   奥运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