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戏门口的明星小灶,胡同里飘来家的味道,明星都好这口儿

网上流传着各种版本的北京高校食堂排名,个个都榜上有名,但再好的吃的食堂,一天三顿饭,肯定有吃腻味的时候,于是高校周围就出现了不少小饭馆,而在见天儿车来车往的南锣鼓巷,有一家北京人开的馆子广受好评

北京中戏门口的明星小灶,胡同里飘来家的味道,明星都好这口儿

众所周知,咱北京的东棉花胡同,因为中央戏剧学院,一直都是榜上有名的热门胡同,尤其是到了艺考的月份,胡同里人挨人,人挤人,走进胡同后,您会发现有两个地儿都挂着中戏的牌子

北京中戏门口的明星小灶,胡同里飘来家的味道,明星都好这口儿

一个是现代建筑,它是中戏的实验剧场,而另外一处一看就历史久远,这是中戏最早的建筑,不过现如今早已被当成‘文物’一样保护起来了,禁止出入,看看这座老门的风格,显然是座有年头的大宅子

北京中戏门口的明星小灶,胡同里飘来家的味道,明星都好这口儿

比五十年代才落户北京的中戏年长不少,这儿原来的主人叫靳云鹏,是民国时期袁世凯身边儿的亲信,袁大头下台后,他先后当了段祺瑞政府的陆军总长,后来又两次出任国务总理,是民国军阀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北京中戏门口的明星小灶,胡同里飘来家的味道,明星都好这口儿

1919年,靳云鹏买下东棉花胡同西口的这处宅子之后,拆除了原本四合院,建起了西式楼房,不过3年之后的1921年,他就辞职搬到了天津,这所宅院也就荒废了,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几座老楼,还当过教师宿舍和办公室,现如今也就剩下个门脸儿了

北京中戏门口的明星小灶,胡同里飘来家的味道,明星都好这口儿

而在具有年代感的大门对个儿,有家很不起眼儿的小饭馆,走进去一看,墙上成堆儿的名人合影还挺抢眼,北京人熟悉的艺人差不多都来过这儿,喜欢挂名人合影的北京饭馆不少

北京中戏门口的明星小灶,胡同里飘来家的味道,明星都好这口儿

可这儿有点不一样,这家饭馆掌柜的是一地道的北京大姐,在东棉花胡同土生土长,和爷们儿开了这家小饭馆,有二十多年了,一直都是中戏学生的校外食堂,站在饭馆二楼还能看见北京人放飞的鸽子,这些鸽子平时就在中戏和南锣上空盘旋

北京中戏门口的明星小灶,胡同里飘来家的味道,明星都好这口儿

而从这儿,直接就能看见中戏的院里,当年时秀华开饭馆的时候,没想给街坊或者游客服务,主要就是针对学生,不少北京人都把他家称之为中戏第二食堂,二十年前,南锣鼓巷和东棉花胡同没现在这么热闹

北京中戏门口的明星小灶,胡同里飘来家的味道,明星都好这口儿

所以这家小饭馆的客源都是中戏的学生,即便是现在,花个三四十就能解馋,还都是肉菜,要知道,这在旅游景点已经算是很实惠了,好评最多的就是‘鱼香荷包蛋’不少学生都好甜口儿,都是给学生发明的,还有炸平菇,碎熘鸡,都是招牌菜

北京中戏门口的明星小灶,胡同里飘来家的味道,明星都好这口儿

据说不少毕业之后,成了明星的中戏学生就为了这口儿得专门回来吃,因此二十多年了,一直都是时秀华亲自在后厨掌勺儿,就是家的味道,从来就没变过,比如这碎熘鸡,做法跟北京人在家做饭相差无几,严格来说,这道菜跟任何菜系都沾不上边儿

北京中戏门口的明星小灶,胡同里飘来家的味道,明星都好这口儿

口味和大饭馆里也不太一样,说得夸张点儿,就是一道改良的私房菜,从口味儿上这里只能算是北京家常菜,但学生们一吃三四年,这儿也就成了很多中戏人家里的味道

北京中戏门口的明星小灶,胡同里飘来家的味道,明星都好这口儿

从胡同西口的中戏,走进东棉花胡同,也就是三四分钟,胡同的中段儿有个东棉花胡同15号,看外表也就是个普通的大杂院,但它的门口多出了三块牌子,两块嵌在墙上,一块立在地上,如果在胡同里发现这样的牌子,这就说明院里一定有宝

北京中戏门口的明星小灶,胡同里飘来家的味道,明星都好这口儿

没错儿,这座大杂院里有市级的拱门砖雕

北京中戏门口的明星小灶,胡同里飘来家的味道,明星都好这口儿

老北京大杂院的杂掩盖了这处宅门曾经的辉煌,但从一些窗框墙砖,还能看出民国建筑的风味,而穿过第一进院,到了第二道门儿门口,一座华丽繁复的雕花拱门就会映入眼帘,确切的说这不是门,而是一个大门洞,门洞里塞着院里居民的自行车和杂物

北京中戏门口的明星小灶,胡同里飘来家的味道,明星都好这口儿

雕花拱门上边精雕细琢着各种各样的花卉,而两边的石墙上,还雕刻着不少瓶瓶罐罐香炉烟壶,这就像接力的多宝格一样,值得一提的是在老北京四合院里这样的砖雕拱门很少见,也就恭王府里的那座西洋门和它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北京中戏门口的明星小灶,胡同里飘来家的味道,明星都好这口儿

难道说东棉花胡同15号的主人,也是王爷一级的人物?其实门口的另一块铜牌儿,给了我们提示,清末将军凤山宅邸的部分院落,所以东棉花胡同15号,也叫凤山将军府,全名叫刘凤山,光绪年间当上了大将军,驻守广州

北京中戏门口的明星小灶,胡同里飘来家的味道,明星都好这口儿

可惜这位凤山将军官运不太好,刚被任命就赶上了辛亥革命爆发,一进广州就被三颗从房顶滚落的炸弹所伤,一命呜呼了,而就在这座砖雕拱门上,还藏着一个谜团,门上有四个字,上边一行是出和入,下边一行风化的厉害看不清了

北京中戏门口的明星小灶,胡同里飘来家的味道,明星都好这口儿

因为四个字排列组合的方式有点儿怪,念法顺序也引起了争议,有人说写的是出将入相,,很符合将军的身份,也有人说古人写字儿都是从右往左写,这上边的字是入和出明,意思是进了家门,要把一切烦恼放下,家和乃万事兴

北京中戏门口的明星小灶,胡同里飘来家的味道,明星都好这口儿

出门做事儿就要明达事理,光明磊落,从这点来看,确实很符合北京人的特质,但究竟怎么念,念什么,至今没有定论

北京中戏门口的明星小灶,胡同里飘来家的味道,明星都好这口儿

狭长的通道,在成都叫巷子,在上海叫弄堂,在咱北京叫胡同,其中除了地理和方言上的差别之外,更重要的是住在这里边儿的人,他们都传递着不同的市井气息,喜欢喝茶下棋,知足常乐的北京人无疑是北京胡同里的灵魂

北京中戏门口的明星小灶,胡同里飘来家的味道,明星都好这口儿

所以即便在吃这个问题上,北京胡同也有自个儿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北京   凤山   砖雕   大杂院   小灶   宅子   门洞   拱门   北京人   饭馆   棉花   牌子   胡同   食堂   将军   门口   味道   明星   体育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