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028天,孟晚舟终回国!深度盘点她背后的5条进化逻辑

孟晚舟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了!


昨天,人民日报发文说,经过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孟晚舟将于今晚(9月25日晚)抵达深圳,和家人团聚。


时隔1028天,孟晚舟终回国!深度盘点她背后的5条进化逻辑


这条信息让全体中国人沸腾了,从2018年至今,1000多个日夜,孟晚舟终于能回家了。


这一刻的孟晚舟心里,一定百感交集,她发了一条朋友圈表达了她的心情。


她说:月是故乡明,心安是归途。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我今日的自由。


时隔1028天,孟晚舟终回国!深度盘点她背后的5条进化逻辑

时隔1028天,孟晚舟终回国!深度盘点她背后的5条进化逻辑


这条朋友圈,惹无数人落泪。


终于,孟晚舟脚上那条戴了1000多天的脚铐能摘下来了,而她因为脚铐而留下的印记还清晰可见,这些日子,真的辛苦了。


可我发现,即便身陷囹圄,孟晚舟依然大方得体,从容不迫,那种耀眼的自信非常人能及。


时隔1028天,孟晚舟终回国!深度盘点她背后的5条进化逻辑


而且每次出庭,她都会把电子脚铐露出来,那种饱受风霜却不失傲骨的淡定,让人动容。


她的耀眼,离不开她成长路上的自我鞭策,离不开她一路摸爬滚打的自我激励,孟晚舟的背后,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5条成长进化逻辑。



时隔1028天,孟晚舟终回国!深度盘点她背后的5条进化逻辑

看似含着金钥匙的“富二代”

实则辗转东西的“留守儿童”



“华为”的名字由来,据说是创业之初,任正非取了“心系中华,有所作为”的后两个字。


当然还有个戏谑说法,说华为的寓意是“华科要在中国有所作为”,于是简称“华为”。


而孟晚舟,正是毕业于华科。


时隔1028天,孟晚舟终回国!深度盘点她背后的5条进化逻辑


华科,全称华中科技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坐落于武汉。


据华为2017年年报,公司CFO、副董事长孟晚舟以及两位现任轮值CEO都毕业于此。


孟晚舟出生于1972年,这时的任正非,28岁,尚未入伍,还是一家建筑工程单位的年轻干部。


此时,距离华为的诞生,也还有15年之久。


孟晚舟的童年,三分之一属于成都,三分之一属于贵州,还有三分之一是在济南。


五岁的时候,因为离入学年龄还差两岁,在成都读不了小学,所以被奶奶接去贵州读书。


孟晚舟曾回忆,5岁的她,的确太小了,智力还没有发展到小学生的水平,每天晚上的数学作业是最痛苦的事。


1+1还好说,两个手指头一比划就出来了,可是碰上10+15的算术题时,就只得动用家里的筷子来比划了。


贵州的生活远在山区,经济条件非常差,有一次吃晚饭,因为饭桌上没有肉,习惯了成都肉食生活的孟晚舟,特别生气,钻到桌子底下把饭桌掀翻了,不仅自己不吃,还不让别人吃。


奶奶怕苦了这个不在父母身边的孩子,总是从家里仅有的一点伙食费里挤出一点点,隔三差五地背着她上街去买糖吃。


孟晚舟留守儿童的生活,过了三四年,之后便被任正非接回山东读书。


1983年,孟上初一了。而那个时候,正赶上国家整建制,撤销基建工程兵,从部队复员转业的任正非,来到深圳南海石油后勤服务基地。


因为怕影响孟和弟弟的功课,便又把他们从济南送到了贵州。


在济南的时候,孟读的是农村小学,教学质量非常差,加上孟和弟弟整天就在田地里玩,抓蚱蜢、挖野菜。


虽然有一个难以忘怀的童年,但也荒芜了学业,所以转读后的第一次考试就拿了个倒数第一。


孟晚舟也随父母在深圳待过,她回忆过当时的艰苦环境:


“父母响应党的号召,在深圳艰苦工作,他们住在漏雨的环境里,深圳是多雨地区,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四面透风的屋子里,隔壁邻居说话都能听见。”


孟晚舟的童年,看起来有些颠沛流离,很多人会说,孟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但其实不管是年幼时期还是少年求学时期,孟晚舟家庭条件都算不上很好,而自己的学习成绩也并不突出。


1993年,孟晚舟大学毕业,辗转在一家银行工作,不久便加入了华为,那个时候的华为只有二三百人,销售收入刚刚过亿,就是个没什么人知晓的创业公司。


华为的奋斗精神,狼性文化,影响着每一个华为人,而孟也不例外。


但在父亲治下,千金孟晚舟并没有倚靠自己的特殊身份,而是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高速成长之路。


那么,她的个人进化逻辑有哪些呢?



金子不会发光

会选择的金子才会发光



孟晚舟在多次演讲中,都提到一个词:选择。


“选择大于努力,选择大于天赋,选择是一切成功的前提,选择决定未来。”


而她的几次重大人生选择,无不证明了这一逻辑:


1992年大学毕业时,孟晚舟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加入华为,而是选择在建设银行工作。


一年后,由于银行整合,撤销了一个网点,孟晚舟选择离开金融行业,加入电信行业。


她选择了一个行业大趋势。


把时间拉长,把空间拉大来思考:


即便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智能社会就已经在向人们招手,孟晚舟看到不远处就是信息化和智能化产业周期交替的奇点,她放弃热门的金融业,选择与社会发展大趋势同行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


今天看来,作为智能社会基石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将拥有23万亿美元的数字化转型市场空间,早早选择这一朝阳行业的弄潮儿孟晚舟,成功的概率自然大大增加。


1993年,孟晚舟正式加入华为,从行政岗位做起,1997年,孟晚舟前往华中理工大学攻读会计专业硕士,一年半学成,又回到了华为,转型财务部门。


她选择了一个成长的平台。


行业趋势,是天时;成长平台,是地利。


平台是个人价值的放大器,也是个人价值的延长线。


以孟晚舟的聪慧和资质,应对最初从事的行政岗位的要求绝对不是难事,行政岗位也自有它的专业性和发挥空间,可正如孟晚舟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转型财务部门之后,才真正开始了我在华为的职业生涯。”


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平台,在不同的岗位上各有拔尖的“状元”,选择了正确的行业后,任务没有结束,还得考虑是否选择对了成长的平台。


一个豪爽爱交际的人,硬是选择去做需要沉稳心细的财务工作的话,肯定发挥不了他的优势,甚至把财务工作也会搞得一团糟。


反之亦然。


而孟晚舟重新回归华为,转型财务部门后,历任公司国际会计部总监、华为香港公司首席财务官、账务管理部总裁,风生水起,如鱼得水,直至升任公司CFO以及公司副董事长。


孟晚舟在1993年选择加入华为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要待一辈子,她甚至认真考虑过继续求学,读博。


后来她发现:


那些成就高的人,无不专注一个方向,持续发力,单点突破,而她走着走着,也选择了始终如一,做一个华为人。


她选择了一个聚焦方向。


人人生而平凡,如果又不自甘平庸,怎么办呢?


孟晚舟的答案是:


无数成就非凡的科学家,无不是一辈子只干了一件事,在一个领域,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地持续研究。


把有限的生命聚焦在一个方向上持续投入,才有可能突破。


这点尤其值得数字时代的我们认真思考,“斜杠青年”的横空出世,鼓吹着全面开花,殊不知,有多少花,即便真的曾经瞬间全面绽放过,也因为根铺的太广、扎的太浅,而很快枯萎。


“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古老的心灵鸡汤,孟晚舟并不赞同。


金子并不是发光体,把一块金子把放黑屋子里,哪有光辉呢?


在面临毕业时,在人生的岔路口,选择,往往比天赋本身更重要。


时隔1028天,孟晚舟终回国!深度盘点她背后的5条进化逻辑


正确的选择,能让你事半功倍,甚至如果你的选择正好顺应了社会变迁的大势,更是可以顺势而动,乘风破浪。


而错误的选择,除了让你这块“金子”难以借光之外,更可怕的是会让你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毫无建树的同时,甚至你所处的整个行业都一朝消亡。


如果你选对了行业大趋势,千万记得还得选好成长的平台。


有的人适合创业公司有的人适合成熟大企业,有的人适合做营销有的人适合做分析,“扬长避短”方能出类拔萃。


而完成了行业大趋势和成长平台的选择之后,切记不要贪多求全,聚焦一个方向,做到该方向的顶尖,做到你能力范围内的最好。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时隔1028天,孟晚舟终回国!深度盘点她背后的5条进化逻辑

基层一线

是个人进化最好的练兵场



任正非曾说:“让听到炮声的人呼唤炮火。”


意思是华为向军队学习,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从基层一线往回梳理,进行组织变革。


孟晚舟的华为生涯中,最少有15年都是在一线,她“听得到炮火”,在基层得到了充分的成长和练兵。


加入华为的最初几年,孟晚舟在行政部工作,和另外3个女孩承担了总机转接和文件打印等打杂的工作,工作琐碎而重复。


她说:


“当时公司小,做过秘书、协助过销售和服务部门,负责打字、制作产品目录、安排展览会务等。


我是华为早年仅有的三个秘书之一,传闻中关于我在华为最早是接电话的是实情。”


那时候,华为的总机是一个有着密密麻麻键盘的平板,足足有一张办公桌那么大,每当电话进来,红红绿绿的信号灯就会不停闪烁。


孟经常手忙脚乱,不知道曾经转错过多少电话。


即便到了后来,孟晚舟从行政转到财务,最初的日子里她的财务知识也丢得差不多了。


在头几个月,只要总账和明细账的数据不一致,她的会计凭证一定是重点检查对象,犯了不知道多少账目数据不准的错。


时隔1028天,孟晚舟终回国!深度盘点她背后的5条进化逻辑

很多初入职场一线的年轻人,刚开始激情满满,但没多久就开始抱怨,基层工作无聊无趣,平台太小,没有成长……


甚至即便看到孟晚舟后来身居华为高位,也有很多人会认为,她最初10年的行政和财务基层工作,没什么意思,就是重复的接电话翻来覆去说那几句固定的礼节用语,或者是对对帐算算数字也没什么高级的。


时隔1028天,孟晚舟终回国!深度盘点她背后的5条进化逻辑


确实没什么高级的,世间的工作,又有多少是高级的?


而看起来简单无聊的任务,有多少是你真正上手之后发现,大有学问,很难一蹴而就做到完美的?


孟晚舟,这个隐姓埋名的“老板千金”,却从未忽视基层工作的重要性。


“接线员”的工作做到后来,她不仅对华为的产品、业务部门如数家珍,对华为的企业文化也是透彻的理解。


最基础的基层财务工作给她提供了从细胞、微血管级别了解华为业务和现金流的实战经验,最终成就专业的财务领导人。


她不止一次撰文回忆自己的基层工作经历,充满了怀念和感激,感激基层一线这个独一无二的成长地和练兵场,让她亲身经历公司运作中的各个环节,体验公司流程中的方方面面,也接触到内外部的各种问题。


“让听到炮声的人呼唤炮火”,基层一线浸淫十数年的孟晚舟,听的到炮声,唤的起炮火。



时隔1028天,孟晚舟终回国!深度盘点她背后的5条进化逻辑

不怕犯错,把每一次错误

都当作是个人进化的最好机会



没有人生来就是高手,是否敢于尝试,犯了错,又能否把每次的错误当作是个人提升的绝佳机会,决定了个人进化的速度和质量。


1996年,公司第一次参加国际通讯展,孟晚舟随团去了莫斯科。


领导让她把美金换成卢布,她就和另外一个同事拿着一摞美金去街边兑换。


当好几十捆卢布从窗口里塞出来时,孟第一次感受到“汇率”的放大效应,根本不敢站在街边点数,抱起来就往宾馆狂奔。


回到房间,锁好门,仔细点数才发现少了100美金的卢布。


那个时候的100美金,对于刚进公司不久的她来说,真的是一个大窟窿。


但错了就是错了,她主动补上漏洞,承认错误,再未出过差错。


11年后,2007年,华为聘请IBM作为集成财经变革的顾问,大学毕业后就没用过英语的孟晚舟,用磕磕巴巴的Chinglish和那些白发苍苍的资深专家沟通时,常常把他们弄得云里雾里。


我们再看一段视频,是孟晚舟之前的一次公开亮相。


2018年9月26日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举办的学术峰会上,就科研如何推动产业创新,作了《从象牙塔到灯塔》的英文演讲。


与全球300余位大学校长、副校长交流了华为研发的实践经验。


孟晚舟:《从象牙塔到灯塔》


看罢,你能把视频里英文表达流利、侃侃而谈、气场强大的孟晚舟和过去数钱能数错,中式英文磕磕巴巴的她联想到一起吗?


可不管是过去的“丑小鸭”还是今天的“白天鹅”,孟晚舟的个人进化,从来没离开过勇于试错,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浴火新生。


我们往往都有颗向上的心,想变成更好的自己,想收获更大的人生果实,不足之处又往往在于害怕失败,怕失败后身边人嘲笑,怕丢面子。


其实大家都很忙,谁会整天盯着你不放呢。


就算真的被嘲笑几句,自嘲一下,事情也就过去了,因为别人的眼光而放弃尝试,吃亏的是我们啊。


也不要低估了人性的善良。


1996年孟晚舟数错钱的时候,100美元是笔大数目,当时公司里并没有任何人知道她是董事长的女儿,领导理解她当时所处的环境,并没有过多责难。


华为集成财务系统变革的2007年,被孟晚舟的磕磕巴巴的中式英语弄得云里雾里的外国顾问们也鼓励她继续大胆地说,大胆地用。


向上生长的心谁都有,犯了错丢了面子没什么打紧,人们还是善良厚道的居多。


即便如此,仍然存在不敢迈步生怕犯错的人,孟晚舟不是,她也因为不怕犯错,犯错后及时总结,从而个人进化再上一层楼。





时隔1028天,孟晚舟终回国!深度盘点她背后的5条进化逻辑

不做无谓辩解,只为厚积薄发



孟晚舟2013年正式走上华为舞台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同事中没有任何人知道她是董事长的女儿。


外界甚至有传言,说任正非的女儿是一个“高中都没毕业,见不了大场面”的女孩。


孟晚舟不为所动,仍然极为低调,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任劳任怨,外部场合看不到任何她的身影或者是发言。


年轻时孟晚舟的财务知识不行,3年行政工作做下来让她把本科学的财务知识基本都废掉了。


她不多说,就一点点学,回到母校回炉深造,进修硕士,再回华为,在财务实战和系统升级里练手和夯实技能。


后来成为孟晚舟接手财务负责人,被狼性文化、敢想敢做要求高的父亲痛斥,2015年的一封总裁办电子邮件里,任正非以业务一线的视角抱怨华为内部的财务审批流程太复杂、财务人员经常设阻力等现象。


孟晚舟作为下属,也作为女儿,不做辩解,继续做事,2017年的年报中,针对孟的工作,专门写了一段:


“今年,为匹配公司的长期发展规划,孟晚舟致力于华为财经管理的精细化和综合化,持续建设资金风险管理体系、税务遵从管理体系,并积极推动财经作业高效、敏捷、智能地开展。”


2018年3月,孟晚舟更是接任任正非,成为副董事长。


时隔1028天,孟晚舟终回国!深度盘点她背后的5条进化逻辑

时隔1028天,孟晚舟终回国!深度盘点她背后的5条进化逻辑


年轻时生怕这个世界不理解自己,生怕自己的声音别人听不到,殊不知说的越多,越没有时间去做。


解释的越多,被误会越多。


不如心怀明月,临水照花,返观内照,拒绝无谓辩解,多听内心声音,为厚积薄发攒每一分气力。



时隔1028天,孟晚舟终回国!深度盘点她背后的5条进化逻辑

突破边界

主动寻求变化,方能适应变化



2016年岁末,企业战略专家陈春花曾与任正非交流华为的立业之本,她问任,什么才是华为成功的核心点。


任正非回答:“还是财务体系和人力资源体系”。


华为的企业文化给人的感觉是一直在变,从创业期的产业报国,科教兴国,到高速成长期的《基本法》,再到国际化时期的愿景、使命和战略,再到后来的管理哲学大纲……


每一时期都有不同的内容和价值主张。


财务体系何以在华为业务和企业文化持续变化的情况下,居然从几年前的被公开诟病,忽然被“捧”为立业之本的高度?


孟晚舟,功不可没!


2003年,孟晚舟负责建立了全球统一的华为财务组织,并进行了组织架构、财务流程、财务制度、IT平台等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建设。


2005年起,孟晚舟主导在全球建立了五个共享中心,并推动华为全球集中支付中心在深圳落成,提升了账务的运作效率与监控质量,保障海外业务在迅速扩张中获得核算支撑。


2007年起,她负责实施了与IBM合作的、长达八年的华为IFS(集成财经服务)变革。IFS变革,构建了数据系统,并在资源配置、运营效率、流程优化和内控建设等方面建立规则,使华为开启了精细化管理之路,成为华为持续成长基因之一。


2011年,孟晚舟接任华为CFO一职,正式跻身华为核心管理层。


2012财年,集团超过66%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


2013年,由孟晚舟主导,华为在伦敦设立全球财务风险控制中心。也是2013年,孟晚舟系任正非长女一事终于公诸于众。


2017年,华为员工总数近18万;销售收入60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7%;净利润475亿元,增长28.1%;经营活动现金流963亿元,增长95.7%。年报中,8处提到孟晚舟。


同年,孟晚舟被福布斯选为“中国最杰出商界女性排行榜”第8名。


2018年3月23日,华为正式公布新一届董事会成员,创始人任正非卸任公司副董事长,而接替他的正是女儿孟晚舟。


信息化和智能化产业的行业大趋势没变,智能社会的进化速度却越来越快,华为的业务随着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进行着升级换代。


孟晚舟和她领导的财务部门,要想不被公司业务发展的脚步落下,并且成为业务部门的推手,就得打破边界,拥抱变化,寻求机会。


而他们不仅没被公司落下,更是每年都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当她极目远眺曾经翻过的重峦叠嶂,闭目回想曾经蹚过的曲折泥泞,在离开基层,进入管理层之后,她更多的个人进化靠的是打开边界,拥抱变化。


打开管理边界,机会在哪里,她就在哪里。


华为财经的变革项目之一:内控体系建设,是个典型例子。


2007年,内控管理作为公司重点项目,开启了从零起步的变革大门。


最开始推内控,孟晚舟遇到了来自基层的极大阻力,大家都觉得,孟的内控,只要阻碍我们发展,工作推进中,非常不配合。


在混沌和迷茫中,孟带领团队,在公司内部一个一个区域、一个一个组织逐个讲解、逐个沟通、逐个松土,逐个确定内控工作目标。


最终,华为的内控体系成为了业内的典型。


打开思想边界,方法在哪里,她就在哪里。


在一切边界中,最难打破的,就是无形的思维边界。只有打破思维模式的禁锢,积极尝试新方法、新工具,突破作业习惯的边界,努力尝试新角度、新立场,才能跟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


如今孟晚舟的团队,早已超越了基础财务服务的范畴,行业里先进工具和方法,正装备着她的队伍。


举个例子,华为在170个国家实现销售,收入规模约800亿美元,年度现金结算量约4000亿美元,而现金流滚动预测偏差只有800万美元,这是个令人惊叹的理想结果。


即便平凡如你我,达不到太高的高度,本职工作职责的边缘,也不妨多关注与其他业务和功能部门的连结点。


那些往往都是机会,学习孟晚舟的做法,打开边界,主动寻求变化,方能适应变化。





时隔1028天,孟晚舟终回国!深度盘点她背后的5条进化逻辑

写在最后



任正非是狼性又理智的,他说:


“我们要正视美国的强大,它先进的制度、灵活的机制、明确清晰的财产权、对个人权利的尊重与保障;


这种良好的商业生态环境,吸引了全世界的优秀人才,从而推动亿万人才在美国土地上创新、挤压、井喷……


美国并没落后,它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孟晚舟是优雅又奋进的,她说:


“迎接世界性的问题和挑战,在解决难题、面对挑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视野和胸怀。


最优秀的人解决最大的问题,真正的人才,不会愿意在一个平庸、安逸、缺乏挑战的环境中虚度光阴。”


1、人生的起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选择是驶向哪里;


2、选定方向,不浮躁、不急切,坚韧平实,愿意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在炮火实战的基层阵地里成长;


3、有没有犯错不重要,重要的是不断地总结、学习、发现、认知和理解;


4、试错中积累经验,厚积薄发,力图跃迁;


5、变革时代,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保持极度开放,主动寻求变化,在变化中不断磨练自己的反脆弱能力。


以上就是孟晚舟的5条个人进化逻辑。


但还是忍不住想多说一句:


孟晚舟的成长履历令人赞叹,任正非的睿智是令人尊敬,华为的与日壮大让国人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华为   炮声   炮火   贵州   深圳   金子   边界   基层   深度   逻辑   趋势   财务   行政   体育   行业   工作   平台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