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有一种精神,叫做中国女排

《夺冠》——有一种精神,叫做中国女排

《夺冠》

导演:陈可辛

类型:剧情、运动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

语言: 中文

适合人群:12岁及以上

片长: 135分钟

电影简介

《夺冠》——有一种精神,叫做中国女排

影片讲述了中国女排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生死攸关的中巴大战,诠释了几代女排人历经浮沉却始终不屈不挠、不断拼搏的传奇经历。

角色介绍

《夺冠》——有一种精神,叫做中国女排

郎平

中国女排总教练,人称铁榔头 “世界三大扣球手之一”。郎平背负着国人重振国风的期望,一次次带领中国女排站上世界之巅。在中国女排的历史上,郎平是唯一一位作为运动员和主教练都获得过奥运金牌的人,是当之无愧的女排第一人。

《夺冠》——有一种精神,叫做中国女排

袁伟民

中国女排的奠基人,19岁时加入江苏省男子排球队,23岁时加入国家男子排球队,担任主力二传。退役后,留在了体育局并成为国家女子排球队的主教练,用科学的方法严格训练中国女排。在他任教练期间,中国女子排球取得了“三连冠”的历史性突破。

《夺冠》——有一种精神,叫做中国女排

青年陈忠和

1979年,22岁被调到国家女排任陪打教练。每天需挥臂上千次完成扣球。为帮助女排队员了解对手,他将日本名将江上由美,美国名将海曼等各国主力模仿得惟妙惟肖。后又成为创造女排中兴时代的英雄主帅。

剧情介绍

《夺冠》——有一种精神,叫做中国女排

1980年训练赛,中国女排对战中国男排冠军江苏队,女排负。但那一代女排训练之艰苦,之刻苦,之永不言弃,已跃然银幕。1981年大阪世界杯决赛,中国队对战日本队,赢得了中国三大球第一个世界冠军,宋世雄那铿锵有力、极具辨识度的解说,一下子将观众带回了那个激情澎湃、阳光普照的年代。2008年北京奥运会小组赛,中国队对战当时主教练是郎平的美国队,中国队教练站在场边,全神贯注,面带笑容。郎平和那一代中国女排在那一刻所经历过的挣扎,令人心疼。2013年,郎平正式再次挂帅执教中国女排,带领着中国女排开启了新的历史阶段。2016年里约奥运会四分之一淘汰赛,中国队对战东道主世界排名第一的巴西队,最终获得了奥运会的金牌。

影片评价

《夺冠》——有一种精神,叫做中国女排

《夺冠》用叙事的“真”和修辞的“诚”书写了一场中国女排的奋斗史,心灵史。它以一种集体叙事,唤起了一段温暖而充满力量的全民回忆。影像之下,“女排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在这部更加注重展现女排群像的影片中,观众既唏嘘于这股集体精神的流动与传承,又能清晰地从中看到群体内每一位个体所具有的鲜明特点。 (1905电影网评)

《夺冠》电影珍贵的地方,它没有停留于煽情,没有对对集体主义的完全服膺有过度的美化,相反,它传递的体育精神有着与时俱进的变化,能够在以一个科学的、专业的、开明的、尊重个体自由和价值的胸怀去看待体育。 (澎湃新闻评)

影片如此“沉浸式”体验,是因为电影通过画面角度切换,通过镜头语言的剪辑,拍出了比赛的激烈和焦灼,带给观众饱满的视听享受。是因为从上万名排球运动员中海选而出的上世纪80年代女排队员,神形兼备。是因为“中国女子排球队”矫健的是步伐,更是带动了观众观影的心情。与其说用“真人”复刻真实,不如说《夺冠》凭借真诚的创作态度和对中国女排真挚的爱,让观众一次次收获感动和振奋,收获光荣与骄傲。(《新民晚报》评)

精彩瞬间

《夺冠》——有一种精神,叫做中国女排

《夺冠》——有一种精神,叫做中国女排

《夺冠》——有一种精神,叫做中国女排

《夺冠》——有一种精神,叫做中国女排

《夺冠》——有一种精神,叫做中国女排

《夺冠》——有一种精神,叫做中国女排

《夺冠》——有一种精神,叫做中国女排

《夺冠》——有一种精神,叫做中国女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里约   中国女排   中国队   排球队   女排   美国   名将   澎湃   排球   主教练   中国   奥运会   观众   影片   精神   国家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