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相亲》第四季:瞄准95后女生的一次“生活大观察”

相亲节目十余年的发展史,更多衍生的细分品类让观众不断在其中找到全新的兴趣点。当更多的95后男女离开象牙塔步入社会,他们具有着怎样的情感主张和生活观念?《中国新相亲》第四季便于这样一个观众们关心的话题中找到了“综N代”创新的入口。


《中国新相亲》第四季:瞄准95后女生的一次“生活大观察”


开播以来,《中国新相亲》一直在互联网上保持高热度,#中国新相亲#主话题阅读量8.2亿,讨论量42万;#张萌说和老公之间没有秘密#、#相亲中的大型社死现场#等子话题也获得了超7亿的阅读量。


高热度的背后,究竟是怎样的新意被观众所认可?对此,东方卫视中心独立制作人、《中国新相亲》总导演邵智愚向金牌舆情官解读了第四季节目创作背后思维理念的创新。



瞄准95后女生的思想与个性

展现年轻一代的“恋爱画像”

随着新一代的年轻人进入相亲市场,今年《中国新相亲》主打的便是青春牌,以“青春季”为主题将女嘉宾的年龄界限锁定在95后,希望聚焦新一代年轻人的恋爱过程,解锁他们的社交密码。对此,邵智愚解释了背后的原因:“这个时间点就是大学刚毕业,刚刚开始接触社会的一个节点,这个年龄层人的语言体系会有很大乃至太大的不同。”

(以新一期节目为例,一位女嘉宾自况是“养成系女友”)

《中国新相亲》第四季:瞄准95后女生的一次“生活大观察”

(一位寻找便条签)

《中国新相亲》第四季:瞄准95后女生的一次“生活大观察”


在已经播出的几期节目中,我们也发现了这些95后女嘉宾身上所展现出的独特气质与个性。比如有女嘉宾选择的标准是“哪位男嘉宾能猜中自己最常爱戴的头盔”,并最终成功牵手了那个猜对的男嘉宾;有女嘉宾高学历高情商,在爱情方面便表现得十分理性;而有的女嘉宾则直接抛出了“未来会不会加女朋友闺蜜微信”这种犀利的问题。


《中国新相亲》第四季:瞄准95后女生的一次“生活大观察”

《中国新相亲》第四季:瞄准95后女生的一次“生活大观察”


“其实相亲节目规则很重要,需要设计一个流程去让嘉宾们的个性完全地表达出来,它是一种“陷阱式”的节目设计。一步一步走,你就会逐步了解了所有的男人。当周边亲友和观察团向你抛掷了大量的信息,是听从所有人的想法还是坚持自己内心,这其中就会反映出这一代人的很多个性。”邵智愚表示。


在节目中,女嘉宾们并非直奔外表俊朗、资产充裕的男嘉宾,也并非一味听从别人的想法。更多时候,还是遵从自我内心的判断,向往找到最志同道合的那个他。邵智愚认为第四季节目完成了一个“比较到位的观察”,通过相亲这件事可以看到这个年龄段的人们都在想什么。


除了展现恋爱观,节目中也在展现着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职业选择。女嘉宾晋波目前是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的总经理,她在舞台上表示:“尝够了创业的苦,想要尝点爱情的甜”。还有些女孩有着自己独特的社交圈,玩汉服、玩cosplay,她们有自己的兴趣偏好,也有着自己对于恋爱、人生看法的思想主张。


《中国新相亲》第四季:瞄准95后女生的一次“生活大观察”

(非常有趣的女孩晋波↑)

可以说,在《中国新相亲》第四季的舞台上,一方面是借助对于相亲这件事情的观察,去描摹一个特定年龄层群体的“恋爱画像”,捕捉到他们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则是通过集中聚焦,呈现出95后群体最为真实的“生活面貌”,完成节目社会价值的再超越。相亲观与生活观交融碰撞,塑造出了舞台上最为真实的她们。


用“还原生活”的理念做节目

“开盲盒”不仅仅是为了可看性

有人把这一季节目比喻成“开盲盒”。女嘉宾无法看到男生们的样子,只能根据不断的了解与判断最终做出选择。这一过程依托规则的设定充满趣味,节目中也是笑声不断,极大地增强了可看性。但除了“可看性”,“开盲盒”的设计还有更深层的追求,便是“还原生活”。


《中国新相亲》第四季:瞄准95后女生的一次“生活大观察”


一是还原生活中相亲方式的变化。11年前,东方卫视开播了相亲节目《百里挑一》,邵智愚说那时还原的就是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拿一张白纸写上一个人的鲜明特征,所以当年的节目也有了类似的设计,还原当时相亲场景的样貌。而随着互联网交友不断彰显出磅礴的势能,相亲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当下,女生们对于异性大多停留在手机上的那一个图像,并习惯于这种交流方式。从线下到线上,陌生性与不确定性越来越强,女孩儿们很难通过网络准确知道对方的真实模样。这一季节目开盲盒其实便是去还原数字化生活中的这种真实的交往体验。


正如邵智愚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实际上都不用说对方,你自己在社交软件上描述的东西自己都不相信。这也就是我们敢于把男生放在上面,其他人都看得见。即便其他人给你的信息都是准确信息,你依旧选不出来。而同样,你最终选择的那个可能也并非你最理想的选择。这跟生活当中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就是要还原这样一个与真实生活接轨的选择过程。”


《中国新相亲》第四季:瞄准95后女生的一次“生活大观察”


二是还原相亲过程中的他人。“爱神姐姐”张萌和思文以助力嘉宾的身份加入到这一季节目中。节目中,她们并非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方式呈现自己的看法,而更像是邻家大姐姐一样给出自己的建议。她们也并非一味地撮合,而是给出自己的真实经验与体验,尤其是有过情感经历的或许更有发言权。平常生活中,恋爱的过程也有类似的人存在于周围,这也是对生活还原的一部分。


《中国新相亲》第四季:瞄准95后女生的一次“生活大观察”


可以看出,《中国新相亲》第四季的变化是不断适应外界的变化去调整节目的编创思路,力图实现对生活更准确的还原。其实,还原生活的本质在于不让综艺的二次创作颠覆生活本真的样貌,文艺输出最终的目的还是在于让人们看到最熟悉的生活场景。


而同时,对现实的映射度越强,就越容易获得与观众们的强链接,这种强链接的建立便是依托对于共通生活体验的强共鸣。如果说过往中国相亲节目的共鸣感在于孰优孰劣的价值评判,是一种上帝视角。而《中国新相亲》第四季的共鸣感在于还原最真实的生活体验与恋爱过程,是一种与年轻受众的平行视角。

破解“综N代”深度创新难题

《中国新相亲》升级思维开拓市场


其实《中国新相亲》第四季除了在相亲人群的定位和生活的还原上找到了“创新点”,更新在一些环节的设置。比如为了嘉宾们的特点能够得到更好的展示,今年的玻璃房被放置在了二楼;相比于以往三季,本季增加至三扇门,被女嘉宾选择的两位男嘉宾会在红蓝两扇幸福之门后面等待。


《中国新相亲》第四季:瞄准95后女生的一次“生活大观察”

(舞台全景↑)

《中国新相亲》第四季:瞄准95后女生的一次“生活大观察”

(蓝红门)

而更具互联网特质的抢麦特权也加入了进来,成功抢麦的男嘉宾可以获得全场唯一一次和女嘉宾隔空互动的机会,与此同时,第四季节目延续了去年“手机的秘密”互动环节,女嘉宾可以选择观看男嘉宾手机里的任意一个APP,从而增加对男嘉宾的了解。比如女嘉宾陈倩就选择查看男嘉宾手机里抖音点赞的内容,有男嘉宾直接表示:“她聪明得有点离谱”。


《中国新相亲》第四季:瞄准95后女生的一次“生活大观察”

(激烈的抢麦↑)

实际上,相亲类综艺节目在中国已经有十余年的发展史。从最初引进于国外引起收视热潮,再到后来本土化的原创改革,掌声与质疑声不断,成长路径中也经历过“波峰”和“波谷”。“波谷”时行业可能充斥着“即将消亡”的论调,而“波峰”时又被高度认可。但在这一过程中,综艺人坚持的便是不断深挖题材,不断破解“综N代”的深度创新难题,通过对传统思维的颠覆性改造来开辟全新的市场空间,不惧外界风浪。


《中国新相亲》第四季:瞄准95后女生的一次“生活大观察”


邵智愚这样看待相亲节目的过往和当下的定位:“电视人实际上也是很努力的,也付出了一定的试错成本,比如没有跟上时代相亲方式变迁的步伐,其实是走过一段弯路的。走完以后近段时间会发现,相亲节目有逐步复苏的迹象,原因便是新一代相亲人群的崛起与可见,以及综艺人不断改良规则方式的尝试与努力。”


可以说,邵导的定位也是在还原外部市场风云变幻中《中国新相亲》的坚守与选择。第四季完成了深度“创新”,也通过这种“创新”拓宽了自我的生存价值。节目选人的年轻化,也促使着节目的自我发展迸发出更多“年轻的活力”。


从视听节目更新换代的角度来说,《中国新相亲》是“综N代”深度创新的一个较好的样本。通过对“相亲”这一命题在时代语境下破题,对“新”这一字眼完成了最佳的阐释。而同时,也在相亲节目的发展史中书写了重要的一笔,以差异化的创作立意点开拓了一条可行的原创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中国   波谷   可看性   新一代   发展史   嘉宾   深度   观众   过程   节目   恋爱   真实   女生   方式   个性   更多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