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了,请告诉孩子:即便输了考试,也绝不代表输了人生

高考考场的结束铃声响起,学子们寒窗苦读的十二年,也就画上一个华丽完整的句号。


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高考是一场豪赌,赌的是全家人的希望和未来。


可是,考试如竞赛,是竞赛,有人赢就会有人输。


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高校升学率为80%左右,本科录取率仅为40%左右。


今年的考生突破了1078万人,按照往年的升学比例,有200多万名考生将无缘大学。


而在网络上层出不穷的新闻,是上榜者跳舞,落榜者跳楼,令人叹息。


成绩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从来不是一纸分数,而是如何面对一场输赢。


高考也许能影响人的一生,但绝对不会决定人的一生。


所谓人生一战,不过是人生一站。


请告诉孩子:


一个懂得在失败和挫折中成长的人,哪怕输了考试,也不会输了人生。



高考结束了,请告诉孩子:即便输了考试,也绝不代表输了人生

高考是一次结束

更是人生新的开始


明清时期,科举盛行,若说起榜上有名者,可能无人知晓一二。


但说起《本草纲目》,这部被达尔文称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的医学著作,可谓家喻户晓。


谁能想到,被后世誉为“药圣”的李时珍,在编写《本草》之前,就是一位“高考落榜生”。


李时珍出生于一个医药世家,然而那时医生的社会地位并不高。


他的父亲只希望孩子能够走科举的道路,以博得功名,光耀门楣。


李时珍自小勤奋好学,14岁便考上秀才。


本以为顺利的开端也会迎来完满的结局,可老天好似跟他开了个玩笑。


在接下来的九年时间里,李时珍三次参加乡试,却无一例外地三次落榜,失意而归。


他再三思量,决心放弃科考,笃志学医。而李时珍一生的成就,也正是自此开始的。


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为李时珍学医之路乃至著书立说,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功底。


他终于顿悟,原来读书的目的并非功名利禄,而是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我的过程。


李时珍阅读了近千本医学著作,走遍大江南北只为“考古证今、穷究物理”。


历时二十七年终成《本草纲目》,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药物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高考结束了,请告诉孩子:即便输了考试,也绝不代表输了人生


想起来一句流传甚广的话:“高考只是寻常事,读书岂为稻粱谋?”


高考是分水岭,是单行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但对于长长的人生而言,不过是一段旅程,一次对自我成长的校验。


我见过很多人高分进名校,以为可以高枕无忧,浑噩度日,直到毕业才发现早已被远远甩下。


也有的人虽然没考高分,却依旧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反而走得风生水起。


如孝法师说:“人生没有别的事,只有自我成长这一件事。”


考好了,可以说赢了一时,考砸了,也不代表输了一世。


高考是一次成人礼,未来在自己脚下,怎么走,从现在开始,你说了算。



高考结束了,请告诉孩子:即便输了考试,也绝不代表输了人生

没人能让你输

除非你自己认输


电影《梅兰芳》中有一句台词:“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这个世界从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更不会以一时得失判输赢。


没有任何所谓人生大事能将你打倒,除非你自己低下头,再也不准备站起来。


1963年,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诞生了一个男孩,带来了全家人的希冀和欢喜。


当时江南民风重教化,父母希望他可以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可令所有人失望的是,17岁那年,他高考落榜。


巨大的打击让他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新的思考,条条大路通罗马,高考不通,自有别路。


不顾父母的劝阻,他毅然决然跑到杭州学修表,不到两年时间,就已在业内小有名气。


创业之初的成绩让这个年轻人热血沸腾,随即他用攒下的积蓄,办了一家钟表零部件厂。


1988年,工厂因经营不善亏损近50万,赔光了全部身家还负债累累。


祸不单行,随之而来的一个“假订单”再次亏损,彻底击碎了他构筑的一切。


纵然如此,他依然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可能翻身的机会。


他瞄准了电缆生意,慢慢的生意越做越大,债务早已还清,如今的他已是数百亿商业帝国的掌舵人。


同时,他成立慈善基金会,帮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就业,用感恩之心回馈社会。


他就是远东控股集团总裁蒋锡培,又被誉为“中国电缆大王”。


高考结束了,请告诉孩子:即便输了考试,也绝不代表输了人生

蒋锡培与残障工友


在一穷二白的年代,从一个高考落榜生到民营企业家,蒋锡培遇到的艰辛非常人所能想象。


莎士比亚说:“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不在命运,在我们自己。”


人固然无需受制于人,更勿需受制于事。


今天赢了,不等于永远赢了,今天输了,只是暂时还没有赢。


真正的人生是跟自己的较量,你若不认输,便没人能让你输。



高考结束了,请告诉孩子:即便输了考试,也绝不代表输了人生

人生很长,并非只凭一件事定论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强化某件事情对自己的影响。


如果这件事没有做到100分,那么人生就是失败的。


例如一次重要的商业会议,一次登台表演的机会,一场考试,一次比赛,一段婚姻等等。


在乎一件事,会让自己更加专注,但如果过分在乎,只会让其成为束缚自我的枷锁。


丹·詹森是一名速滑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周围所有人都对他寄予厚望,包括他自己。


这样的高压环境,加重了他的得失心,造成一种心理定势——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在体育赛场上,詹森情绪紧张,没有发挥出原有的水平,接连失利,令人愕然。


七次失利过后,他幡然醒悟,只要全力以赴,哪怕结果不尽如人意,也不过是一次人生历练。


他放平了心态,在最后1000米速滑中,他以1分12秒43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夺得了金牌。


高考结束了,请告诉孩子:即便输了考试,也绝不代表输了人生

丹·詹森


心理学上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关键时刻因心理素质太弱而掉链子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这种现象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无非是把“一件事的成败”当成了“人生的成败”。


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它不是一场竞赛,也远比考试题复杂。


我们都曾把高考当成人生命运的分界线,也曾把某段恋爱当成无法割舍的全部人生。


曾经以为天大的事,后来才发现不过是雪泥鸿爪罢了。


没有谁的人生,只凭一件事定论,更没有“毕其功于一役”的事。


每一个决定都只是当下的选择,每一个结果也不过是人生长河中的一瞬。


而人的一生最光辉的时刻,就如福楼拜说的那样:

“并非功成名就,而是从悲叹和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的那天。”


当你不再为一时的成功而骄傲,更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气馁。


你才能真正的无所畏惧,在人生的旅途,永远昂首,永远向前。



高考结束了,请告诉孩子:即便输了考试,也绝不代表输了人生

一个人最大的成就

是从来都不畏惧成败


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成冬青面对学生演讲,有一段话记忆深刻:

“人的一生失败无处不在,掉在水里你不会淹死,呆在水里你才会淹死。


你只有游,不停地往前游。那些一开始就选择放弃的人,他不会失败,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失败了。


我们只有从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


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恰是从面对失败的态度上拉开的。


有的人欣然接受,在反省中成长,有的人却止步不前,在悲戚中难以自拔。


一手缔造苹果公司传奇的乔布斯,从波峰到低谷,再回到浪尖之巅,他在失败中一次又一次站起来。


重回苹果公司后,硅谷公关之王麦肯纳说:“乔布斯成熟了,他已从失败中学会了太多东西。”


失败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失败,沉溺于失败。


而一个人最大的成就,是懂得如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勇敢站起来。


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事,收获很多个结果。


结果可能是完满的,也可能是不幸的,但永远不会是最完满和最不幸的。


唯有那段为目标奋斗的时光,在低谷中默默努力的自己,在岁月的陈酿中永远闪耀着光芒。


人生旅途的每个岔路,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人生,但是永远不能决定我们的人生。


一个人的未来,始终在自己的手中。


泰戈尔说过:“尽管走下去,不必逗留着采鲜花来保存,因为在这一路上,花自然会继续开放!”


前路漫漫,山高路远,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福楼拜   詹森   苹果公司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人生   受制于人   寒窗   科举   完满   中国   成败   成就   命运   自我   孩子   考试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