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您在微信玩儿些啥?


中午一点的列车,上车就犯困。

二等座。我靠窗,邻座是位老人,靠近过道是个小伙子。

老人七十来岁,像是退休人员。落座后,他打开面前的小桌板,俯上双肘捣弄起手机来。

我放下靠背,闭上眼睛想小憩一会儿。刚要入睡,却听见老人手机发出不小的声响。

他在播放视频,完全无视我们的存在。视频里解说员声如洪钟、义正辞严,似乎在批判某位商界大佬,只听到最后结论是——资本,害人害国家。

虽然觉得吵,可不便对老人发作,只好忍忍,假装听不到,闭上眼自顾养神。

过了一会儿,老人很焦急的样子,翻上翻下找东西。看来没找到,就听他自言自语:我手机呢?我手机在哪里去了?真是怪了!

一排座位就我们仨,谁会惦记老人的手机?肯定在呀!于是我对老人家说,看看您座位上有没有。结果没有。然后我顺着小桌板望去,看那情形,估计手机多半掉进前排座椅背后的方便袋了。

老人试着一摸索,果然在那儿。

找到手机,老人有点小开心,看了我一眼,表情似乎在说谢谢,可终究没说出来,然后又翻出视频继续播放。

这次他直接轻声“口播”起视频的标题,好像是“日本人为什么可以在中国办学校?”,里面又是慷慨激昂、义正辞严的解说,大意是说,我们被外来文化侵略了,号召国人要保持警惕。他连续念了两遍标题,还环顾左右,自言自语:“你看嘛,日本人都可以来中国办学,可是我们的孔子学院却被外国人关了!”明显是想引起邻座注意。

可惜我实在太困,没精打采懒得回应,而小伙子则自己玩儿着手机,丝毫没注意老人的动静。见无人理会,兴许老人也觉无趣,只好放大音量继续看视频,还边看边窃窃私语,说了什么我一句也没听清。

看样子再也无法休息,于是我注意观察起老人家来。

老人看起来干干净净,体体面面,精神状态极好。他玩儿手机那认真样子,忽然让我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我们家族有个微信群,男女老少都在里面,可除非遇到节日或者长辈生日,年轻人平时基本不露面,群里活跃的几乎都是七十岁以上的长辈。

我注意到,老人们在群里除了互致问候,更多是转发自媒体的各种文章和视频,内容以健身养生、心灵鸡汤、时事评论为主。刚开始那阵,作为晚辈的我们还不时打开文章视频看看,然后礼节性点赞回应,不想却激发了他们继续转发的热情。时间一长大家都习以为常,我们就纯粹作了看客,甚至再也没点击打开过,更别说点赞了,于是微信群成了老人们自娱自乐的舞台。

对健康养生信息,我不时提醒老人家们要相信科学,不能轻信自媒体上那些“专家”。对于时事政论性视频,我也提醒他们不能太“认真”,因为我也可以在自媒体发表意见。对那些不尊重历史、观点偏激,甚至还带有狭隘民族主义色彩的视频,家族这些视国家如生命的老人,很容易被不负责任的言论“蛊惑”,要是因为观看视频引发情绪波动,弄不好会使血压陡然升高,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可惜我的提醒并不管用,长辈们依然每天重复着各种转发“功课”,乐此不疲。

回头再看眼前的老人,跟长辈们的情况太相似了。于是我心生好奇,老人们为什么会如此痴迷转发观看那些内容呢?思来想去,觉得都是寂寞惹的祸。

中国传统家庭的普遍做法,家里年轻人忙于上班,老人们除了帮助年轻人带小孩做家务,剩下的大把时间空有寂寞。好在他们赶上了好时代,可以跳广场舞或者健步走,还用上了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既学习新知识,又打发闲暇时。对于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老人们不可能做到精准辨别真伪,阅读观看是因为他们有时间,转发给家人目的也很单纯:一方面,与家人分享那些有益的信息,体现的是一家人的和睦;另一方面,借助转发内容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倾向,彰显的是社会担当。当然,也不排除是为了“刷存在感”——老人们每天坚持在微信群转发最新信息,说明他们能够与时俱进,他们不甘心被日新月异的时代抛弃。

老人家,您在微信玩儿些啥?


老人家,您在微信玩儿些啥?


老人家,您在微信玩儿些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义正辞严   小桌   邻座   日本人   长辈   会儿   小伙子   老人家   家人   老人   年轻人   时间   媒体   内容   体育   手机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