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0:1这块遮羞布下,是国足又一次彻底丧失了出线的战略主动权

中国队不出意外的0:1输给了日本,最近几天看了不少新闻和观点,大致是我们的陈主席和李教练对于这个结果都感到欣慰并且又重拾了信心,也看到有的新闻报导写道赛后总结第一场是低估了对手,第二场好像是高估了对手,我宁愿相信这种新闻是一些媒体人断章取义,甚至是杜撰出来的,因为如果真的是足协和国足的总结,那就是无知和无耻了,你们这是在糊弄中国球迷。

前一篇文章我点明了中国球员和中国教练水平臭的观点,但是这篇我想说的是你可以水平臭,但是不能无知和无耻,虽然愤怒,但是谩骂也不见得有素质,得给一个充分骂你们的理由。

首先,回到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我们这次来干嘛?问题很简单,打12强赛,争取世界杯的出线权。为什么要郑重提出这个问题,因为我发现足协和国足这批人虽然在比赛现场,但是他们似乎已经把这个最关键的目标忘了,或者说是有意无意绕开了这个目标,甚至引导媒体也绕开了这个关键问题。为什么?其实他们这些当事人心里最清楚,国足这次基本上又是命悬一线,只差最后一口气了。凭他们的认知和能力,根本不具备驾驭这种国际性的比赛,哪怕只是亚洲水准的比赛的能力,何来信心,只能说是死鸭子嘴硬的口头信心,现在也只能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了。

回到核心问题,如果要尽最大的可能出线,作为国足教练,应该制定什么样的战略方针?这点很重要,因为我现在看到国足的战略方针是相反的,是自己在作死,是在从慢性自杀到加速自杀的进程中。我们来看一下出线规则,小组赛积分领先的前二名直接出线,积分第三名的打附加赛,这里关键词是:积分,第二个问题是:你认为在比赛中,同样可以得3分,连平3场得3分容易,还是赢1场输2场得3分更容易些?再进一步说,按照以往国足保平争胜的习惯,平2场输1场得2分有意义,还是输2场,赢1场得3分更值得?这里牵涉到博弈和概率的算法,内容太过复杂,不详细展开。答案是国足30年来从来没有搞清楚过这种算法。所以到现在还不时流露出来少输当赢、保平争胜这种想法和论调,我也只能说是彻底无语了。根据上述列出的观点,每一场球输球的多少其实对出线影响很小,只有一种可能,当二队积分相同时,比净胜球和进球数,但是这种概率也不大,况且这个前提条件也排在积分这个关键指标后面。所以国足比赛中的战略方针应该是这样制定的,每一场去全力对搏,争取全取三分,哪怕真的输几场也是可以接受,因为这样取得分数更容易些,本来我们就是第四档的球队,只有对搏争胜,才能把小组局面搞乱,我们才能提升出线的概率,所谓乱中取胜。如果场面落后是怎么办?更应该全力出击,争取扳平,甚至逆转,因为多输一个二个球对出线影响不大,像巴塞罗那、拜仁慕尼黑、巴西这种强队不是也有要急于扳平最后大比分输球的历史吗,这种球虽然输了,但是战略上没有输,这种球队的表现更像个男人。如果按照少输当赢的思路,我们对手梦里都会笑醒,日本队、澳洲这种水平比国足高的球队最希望国足采用这种狗屎的保平争胜鸵鸟策略,因为只有四平八稳的比赛,才能减少不确定性的发生,才能保证比赛的进程,他们对国足的获胜概率才能保持,对于越南、阿曼这种相对弱一些的对手,他们也希望国足采用这种策略,因为这样国足的优势和威胁对他们减弱,比如国足对于越南来说,有身高和体格优势,其实越南是怕我们利用这些优势进行全场紧逼、高空轰炸的,如果我们打得四平八稳,越南队是不是也要笑死了,这里可以顺便提前说一下,他们一定会采用快速反击,乱棍打死好汉的策略的,因为这是他们相对于国足极少数的几个优势,他们一定会用上的。你不去压制他们,等他们的娴熟配合和快速反击打出来,李教练和国足又会傻眼了。

只要有比赛,就一定会有输赢,输几场球也是必然的,但是为了尽可能达成目标,时刻聚焦目标,你一定不能放弃战略主动权,那个才是最致命的。少输当赢、保平争胜本质上来说就是个伪命题,居然在中国足球界还流传了30多年,这也是一种弱者的思维。前面二场的战略失策已经使国足又一次面临非常严峻和尴尬的局面了,但是不管结果如何,作为一个中国足球的球迷,希望你们用点脑子,拿出男人的勇气去战斗,而不是最后又像娘炮般的灰溜溜回来。

在0:1这块遮羞布下,是国足又一次彻底丧失了出线的战略主动权


在0:1这块遮羞布下,是国足又一次彻底丧失了出线的战略主动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战略   越南   主动权   概率   中国   方针   球队   教练   说是   信心   对手   观点   积分   优势   水平   目标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